《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工智能 > 业界动态 > 从起步到反超,国产机器人正在崛起

从起步到反超,国产机器人正在崛起

2021-11-05
来源:格子说数码

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已经从最初版本发展到第三代--智能移动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对于各类环境都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是因为该机器人应用了各类传感器设备,可以实现信息的学习和融合功能,是现阶段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心。也是机器人时代揭幕的开篇。

工业机器人运用是否成功?

对于机器人起源于国外或许是大家默认的一个答案,其实并非如此,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见于隋炀帝命工匠按照柳抃形象所营造的木偶机器人,《隋书》里还记载:“帝犹恨不能夜召,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以像于抃。帝每在月下对酒,辄令宫人置之于座,與相酬酢,而为欢笑。”如果按照现在对于机器人的细分,隋炀帝命人打造的这款木偶机器人应该是最早的一款陪伴机器人。

古人的辉煌暂且不提,机器人作为最新科技集成的一个新物种,在国内的发展或许不如国外时间多,但随着近年来政策扶持、资本进场,国内机器人发展颇有一鼓作气,反超国外的趋势。

从古至今,设备的升级都是为了解放更多的生产力,所以机器人兴起,最先也是在工业领域辐射到其他领域,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初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运用推广期。目前,我国研制的工业机器人已达到了工业应用水平。现在,国家更加重视机器人工业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人员投入到机器人的开发研究中,甚至很多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工业机器人的兴起,“机器换人”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被大肆宣传,工业机器人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全球“机器换人”浪潮加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势不可挡,但这个笔者想纠正下的,工业机器人的兴起并非是为了替换人工,而是做生产力的优化和升级,工业领域并非所有的岗位都适合现阶段的机器人,技术性人员依旧是不可或缺的岗位,而基础性岗位的替换主要是机器人的效率优于人工,而通过机器人释放的劳动力,也可以通过再培训性质投入到技术需求更高的岗位。

前瞻经济学人指出:2015-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长,2019年度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18.69万套,同比增长27%。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受到冲击,国内汽车、电子等机器人下游行业发展受限,机器人需求增速放缓。2020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出现负增长。

透过分析可以看到,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运用,我国产能一直都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运用是成功的。

工业领域外,为何服务机器人是下一个重点发展领域?

机器人的研制开发水平在不断进步,提升机器人应对各类变化环境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加强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和提升机器人的自主能力,机器人与人实现良好沟通,自动完成好指令的各种任务,建立机器人与人的相互独立关系成了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也是机器人从工业领域辐射到其他领域的一次蜕变。

国家十四五政策颁发,机器人产业爆火,很多资本、企业进军机器人领域,原本平静的市场突然掀起波涛,如果是工业机器人是提升生产力的革新,那么服务机器人领域算是真正的资本博弈市场。

2021年至7月为止,据朋湖网不完全统计,我国机器人赛道融资数量共94起,总融资金额约125.35亿元;融资金额达亿元以上的为31笔,融资金额约107.69亿元,高科技产业融资金额远超其他行业,也侧面反映应该赛道的激烈,而其中服务型机器人融资金额基本亿元以上,可以看出资本对该领域的期待。

就目前阶段,服务机器人主要落地项目更多地集中在餐饮配送、迎宾引导、清洁打造、陪伴教育,及现阶段特殊时期的消毒机器人等,这几类机器人基本是大众随处可见。

从产品分类看,机器人产业本身对服务场景细分足够清晰,餐饮配送方面已慢慢呈现巨头趋势,普渡科技、擎朗智能占了大部分市场,也是资本投资的重要风口领域,不过机器人配送实质意义有多大?或者说这个成本投入和回报是否匹配?这些疑问都值得思考。

曾在某街舞节目中看到过机器人送餐尴尬一幕,机器人在指令下完成送餐任务后,艺人想将空盘子放置回收,机器人一溜烟走了,喊也不停,当然节目中呈现的效果并不知道设置的指令如何,一众艺人在机器人一溜烟走后的无奈是有目共睹的;或者说这将是未来服务机器人交互优化方向之一;餐饮这个事情上,餐饮除了口味取胜外,也有不少知名餐饮是以服务口碑取胜,增加餐饮配送机器人或许在创意上可以加分不少,但对于消费的用户来说,服务层面真的是正面反馈吗?

在餐饮行业配送机器人的广泛运用一直存在两种声音,赞同与否定,从效率上看,机器人配送确实节省了很多人力成本,甚至大大提升了上菜速度,如果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发展,最终可能实现,后厨机器人炒菜、机器人接待引导、机器人上菜等,出现一个或者几个人就能很好管理好一家餐饮情景,如果行业都选择这个发展趋势,同质化严重了,对于饮食这件事,或许就成了流程化的事情,而非享受,增加了机器人的协助,是否会增加更多的人力去做服务呢?这点也是值得去推敲的。这也是大众对这类服务机器人存在的质疑。

另一种体现在支持和赞同上,针对这种新兴服务类型,除了创新性外,其实对于产业升级也有巨大帮助,通过这种需求定制化,能够很好地将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符合国情发展;至于否定意见,更多的基于现阶段服务机器人的功能性,局限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存在的质疑确实可以作为未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在机器人交互性上提升,而不仅仅一台设备仅能简单地做到菜品传送,或者迎宾、点菜之类的。服务机器人是除工业机器人外与民众生活最为密切的领域,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下一个重点领域是必然趋势。

服务机器人发展天花板在哪?

“机器人”从字面可看到,首先是“机器”,再慢慢过渡“人”,从一些媒体报道中了解到,将“机器人”发展大体发为几个阶段:机器助人,机器换人,机器拟人,最为基础的机器助人是机器人更多是作为机器,为辅助,协调人力,比如从事一些视觉识别大数据处理、基础工种协助等;而机器换人阶段则是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从以前被动状态,慢慢过渡主动执行,基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层次劳动力受到了较大的波及,虽然还有一些主动层面的条件设定,工业机器人的投入是一种体现,服务机器人的投入也是一种体现;而究极形态则是机器拟人,能够通过大数据,自动识别判断自主执行相关指令,或者是多形态机器人的结合,陪聊、清洁、厨师、配送等等相关,除了不能和人一样自主思考,但从功能属性上已经慢慢拟人化,能够和人一样承担更多工种的分配。

不管那种状态或者阶段,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天花板取决于需求变化,只要需求不停升级,那么整个机器人产业将会不断被推动,前不久,家用机器人追觅品牌融资36亿,作为C端家用机器人,难道36亿就是终局吗?其实不然,追觅从家电领域切入机器人行业,能够快速发展和其品牌定位有很大关系,但会随着大众需求变化持续升级优化,而且除了满足国内用户需求外,海外市场的需求也要兼顾,市场潜力绝对不仅仅只是停滞在现阶段,所以机器人发展的所谓天花板现阶段并未触及。天花板除了需求变化外,核心受限更多的是技术层面,当技术跟不上需求时,或许产业的发展步伐会相对放缓,但现阶段远远够不上天花板。

除家用扫地机器人外,服务机器人更多地集中在餐饮、配送、清洁、巡检等场景的运用,那么这些场景下催生的相关服务机器人究竟是刚需?还是伪需求呢?又或者说有无真正刚需机器人代表呢?餐饮、配送、清洁等领域机器人运用初期已有一定成效,虽说部分领域的运用受到质疑,但本着存在既是真理,起码现阶段,还在创造更多需求性,针对特殊时期消毒机器人走红倒是成了一种必然性,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国内环境能够快速控制,一方面在于国策控制得当,一线工作人员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科技手段抗疫,实现科技抗疫,提升效率,减少一线抗疫人员压力。

为预防疫情再次蔓延,国内在众多场所都实行持续性的消毒作业,这一措施大大保障了大众出行的安全性,但也增加了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通过消毒机器人进行持续性消毒作业得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而且相比人力,效率更高,如坎德拉科技这款消毒机器人采用专利超微雾化技术,把液态雾化成2~8微米的干雾,能在空气中进行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原理),将消杀范围覆盖到每一个角落,且干雾在空间中扩散均匀性较好,不会沉降,能对环境中细菌芽孢达成6log(99.99%)的杀灭效果。除了消毒机器人外,测温机器人也是同样的,基本在各大机场、高铁站、汽车站、医院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在抗疫这件事上马虎不得,科技抗疫成效有目共睹,而这系列机器人也确实成了真正刚需,哪怕疫情过去后,也能作为日常消毒机器人广泛运用。

很多需求都会随着环境、政策、技术在不断变化,服务机器人所谓的行业天花板就现阶段而言,压根不存在,现阶段机器人产业大火,大量资金的投入,也将大大推动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创新、攻关、落地等,现阶段服务机器人或多或少不够完善,或受限于技术,受限于环境,受限于政策,尚未完善又何来天花板一说。

此外和众多机器人企业不同的是坎德拉科技旗下机器人并没有跟风,什么火做什么,除了消毒机器人外,另一个系列则是在智慧环卫领域,本着帮助市政单位,解决市政人员缺口,打造了智慧环卫解决方案,通过机器人设备实现7*24的环卫清扫新模式,可以大大缓解环卫就业人员缺口;不管环卫还是消毒领域的运用,都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不跟风,通过技术积累做真正刚需产品,这也是笔者对坎德拉科技印象深刻的原因所在。

服务机器人不管是配送、消毒、还是环卫、清洁等领域的商业化投放都是相对成功的,而且在实际落地方面,已经领先国际太多。从起步到反超,一方面是市场发展带来的庞大市场效益,一方面是确实存在刚需,更重要的是我国科技产业,已经逐步实现自主化创新,不再是曾经的研发思维,有市场,有资金,技术难点的攻克只是时间问题,发展至今日的状态,是可预判的,和国家一直强调自主创新思路密切相关,个人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国家自主创新、民族自主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从起步到反超,这一发展趋势也是必然的。




最后文章空三行图片.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