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专家解读 | 李欲晓:《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解读

专家解读 | 李欲晓:《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解读

2021-11-19
来源: 中国信息安全
关键词: 智能终端

  一、《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制定背景

  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网民总体规模已超过10亿,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有302万款,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具有庞大的市场,是互联网创新性、实践性应用程序极好的孵化环境。数字时代,公平竞争、个人信息安全同样是维护网络良好生态稳定不可或缺的部分。各行各业在互联网营造的生态环境下彼此展示、互相竞争、共同合作,极大加快了发展的脚步。行业角度上为寻求长远发展,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是根本动力,公平竞争所带来的是公平、公正的机会,任何产品都可以不被差别对待,有机会得以发展。

  App预装行为,在其中是一种不大不小的干扰因素,终端的预装体现了生产企业的人性化,但是应用程序是否被使用,应该由使用者决定,而不是生产者。预装行为借用人类行为习惯的影响,干扰用户看不到更多的新兴应用程序,易形成用户对某种产品的依赖,可能致使其在所属行业的小范围垄断,阻碍了创新和发展。从用户的视角,面对不合理的设置,用户没有决定权,出现一种“店大欺主”的负面情绪,对网络生态的正能量氛围是一种冲击;预装应用程序更像是提前放进房间里的家电,未知的产品让用户对网络空间产生不信任感,更多的个人信息在后台默默收取,使用习惯、痕迹被一点点记录下来,变成了安插在自己房间的陌生人的监控器,个人信息不断泄漏却找不到真正的源头。

  二、《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的主要内容

  一是给出了“移动智能终端”和“预装应用程序”的定义,以及按照是否可卸载对预装应用程序进行分类的方法。

  二是明确了界定不可卸载应用程序的方法,包括导致“操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以及“移动通信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同时从实现功能的角度明确给出了其范围,包括“系统设置”、“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管理通讯录”、“显示时间”、“应用程序下载”。

  三是提出“实现同一功能的多款应用程序可至多有一款为不可卸载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预装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

  三、制定《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的意义

  (一)回应现实问题

  目前,预装应用程序不可卸载的情况较普遍,部分手机预装了大量的不可卸载的预装应用程序,影响用户的使用,带来安全风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可卸载的预装应用程序多涉及用户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影响了用户对其个人信息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过多的不可卸载应用程序驻留,带来不必要的系统安全风险以及数据安全风险;不可卸载的应用程序持续运行,影响移动智能终端的运行效率以及使用体验。《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旨在解决手机不可卸载的预装软件过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以及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二)指导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合规

  《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为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在预装过程中如何区分应用程序类别、规范自己的设计生产过程提供了明确指引。生产企业应按照该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对于非基本功能软件要做到可完全卸载,终端中预置的实现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软件,应坚持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原则。生产企业应在《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的指导下,更清楚明确地规范操作,解决在复杂场景下执行层面上的困惑。

  (三)保障用户知情权

  预装应用软件,普通大众并不能了解其设置后台的操作,这不仅有损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不利于构建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安全环境;同时,预装应用软件的出现会让用户忽略其他的同类软件,不利于行业的公平竞争。《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可以帮助识别不必要的应用软件进行预装,避免用户接受不合理且不可卸载软件的强迫,可以极大提升了用户对互联网空间自由、多样的体验感,这是一种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

  (四)助力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

  网络生态治理应是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数字平台作为网络生态的承载者,应承担起部分公共治理功能,而促进平台软件健康良性的发展离不开公平竞争的环境。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出现,极大影响用户选择,不可卸载的不必要应用程序,让用户处于被动地位。《移动智能终端预装应用程序分类方法》压实了移动智能终端厂商确保移动应用之间公平竞争、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主体责任,是解决眼下复杂应用场景中的其中细节的一环,同时也是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做到每一个细节的态度,更是规范网络空间的活动,保护个人、组织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决心。




电子技术图片.pn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