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紫光集团,重获新生?

紫光集团,重获新生?

2022-01-05
来源:BT财经

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草案已通过。

12月30日,紫光国微(002049)公告称,12月29日上午9时30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暨出资人组会议通过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召开。本次会议设立有财产担保债权组、普通债权组以及出资人组进行分组表决。经统计表决结果,各组均已表决通过《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草案)》。

负债累累的紫光集团终于迎来重组,这是在北京一中院的监督指导下才最终敲定了战略投资者。国资背景的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组成的智路建广联合体,将成为紫光集团的“接盘侠”,负责解决紫光集团上千亿元的债务问题。

此刻紫光股份的股价为23.24元,市值664.68亿元,2015年6月17日紫光股份股价曾高达139.5元,市值3990亿元,截至目前市值蒸发了3326亿元,蒸发率高达83%。但是迎来的曙光是紫光国微涨停,这个算是重组后的一个好消息。

阿里最后出局

紫光的重组已经不是新闻,历时近半年。

最初进入紫光战略投资者的有智路建广联合体、广东国资广东恒健、北京地方国企北京电控、无锡国资无锡产业发展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和浙江国资联合体、武岳峰科创与上海国资上海国盛联合体、中国电子等7家,其中智路建广以常在半导体市场大手笔并购而出名,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整合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一优势也成为最终脱颖而出的关键。

因为紫光集团同样擅长并购,在被称为“并购狂人”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的带领下也实现了连续并购,但紫光集团连续并购后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投后管理不足,随着智路建广承接此次重整,或将从根本上解决紫光集团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使其充分发挥出来。

阿里巴巴与浙江国资组成联合体一度成为最接近成为紫光重组的战略投资者,交易金额或超过500亿元。让人稍显意外的是阿里和浙江国资联合体未能笑到最后,一度业内乐观地认为财大气粗且有芯片设计等轻资产运行模式的阿里更具有合作潜力,但紫光集团最终选择了拥有大量半导体行业整合和运营经验的智路建广。

分析指出紫光集团看重的就是他们的整合经验和运营经验。他们在半导体领域有着长期而又深入的投资布局,并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有着丰富运营整合经验。这是最后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大关键。

阿里和浙江国资组成的联合体走到了最后,成为最后两个入围者之一,却遗憾地未能笑到最后。按说阿里有网易云和紫光主营业务之一的云业务重合率极高,更加适合紫光集团,但阿里在芯片领域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涉及芯片的设计领域,对其他领域涉及并不如智路建广那样深耕,这同样造成了阿里的劣势一样明显,阿里并不像智路建广一样拥有大量的半导体行业整合经验和运营经验,本身更侧重芯片设计等轻资产运行模式。

阿里和智路建广联合体一路明争暗斗,直到12月10日,紫光集团发布公告,才最终宣布尘埃落定,呼声较高的阿里成了“陪跑者”。

疯狂并购的后遗症

成立于1988年的紫光集团,是中国较早一批高校企业,前身是由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后来通过改组成为清华紫光,直到2005年才完成改制,最终更名为紫光集团。

在业界有“并购狂人”之称的赵伟国于2009年6月正式入主紫光集团,为扩展规模,提升行业竞争力,自2013年以来开启了疯狂的“并购之旅”,先后收购多家上市企业,其中包括2013年收购展讯通信,2014年收购锐迪科微电子,随后又将两家公司整合为紫光展锐。目前,紫光展锐已成为国内极少数可自研5G手机SoC的企业,在海思麒麟受阻后,该公司也成为国产手机芯片厂商的代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紫光展锐,紫光展锐作为为数不多的可以自研5G手机的企业正准备引入大基金上市之际,却因紫光集团的重组导致股权变动而无法上市,否则将极有可能成为科创板的一匹黑马。

随后紫光集团还收购了“新华三”51%的控制权和法国微连接器公司立联信接近100%股权等。这些大手笔的并购奠定了紫光集团的行业地位。

在疯狂并购的同时,赵伟国联合了美国西部数据成立紫光西数、组建长江存储、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收购法国Linxens集团等,鼎盛时期,紫光集团一度接近收购存储芯片大厂美光、代工巨头台积电等,最终因诸多原因而未能成功。但这一系列举动帮助紫光集团实现了在通讯芯片、存储芯片、FPGA设计等方面的广泛布局。

耗时6年左右,紫光集团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并购要约,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在此期间紫光的股价一度触及到历史最高点,为139.5元/股,到2020年6月底,紫光集团已经成为总资产近3000亿元的行业巨无霸。

一系列大手笔的并购和投资带来紫光集团的规模迅速扩大,但因为半导体行业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导致紫光集团资产负债率过高,“短贷长投”的做法让紫光集团的现金流异常紧张,一度引发投资者质疑。“资本并购只是手段,科技产业才是根本。”对于不断进行的且耗资巨大的并购,赵伟国这样解释道。“通过并购以及不断的研发创新,紫光集团才有可能在半导体产业打造国际级别的竞争力。”赵伟国的解释也赢得了业内部分人的支持。

但并购是花钱的,且耗资巨大。数据显示,2012年底紫光集团总负债为46.47亿元,而到2020年6月底,总负债规模已经高达2029.38亿元,暴涨了44倍。而另一家校企北大方正日子也不好过,方正集团总资产3657.12亿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总负债为3029.51亿元,负债率高达83%,远高于紫光集团的70%左右的负债率,但即便债台高筑,方正集团的财务费用支出却一直居高不下,仅2019年第一季度,就高达21亿元。如此巨额的债务,让方正集团在2019年一季度,每天需要支付2434万元利息。

如此看来,紫光集团的日子比方正还算好过一点。但即便如此还有中国平安心甘情愿掏出500亿元,拿下70%的股权,紫光集团的境况比方正集团好过不少,引来7家机构追逐也顺理成章。

但紫光集团过高的债务压力,还是让资本感受到了压力,2020年半年报显示,共有4位股东减持,其中西藏林芝清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减持最多,达2000万股,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减持921万股,1号员工减持336万股,2号员工减持559万股,而增持的股东只有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他们增持了1435万股,而减持高达3817万股。

最近两年,紫光集团的年利息超过100亿,现金流只有20多亿。在2020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巨亏了45.44亿元。2020年底,债券挤兑和违约如期而至,业内对其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惊讶,因为他们的大肆并购带来的资金危机,被挤兑只是或早或晚的事。紫光的总资产是大于负债的,但现金流已经无法覆盖短债比,2021年7月9日,债权人向法院申请重整紫光集团,此申请被法院受理后意味着紫光集团重组的开始。

来头不小的“接盘侠”

紫光集团之所以弃阿里而选择智路建广联合体作为重整的战略投资者,很大原因是因为智路建广在资金方面的“诚意”,紫光集团的公告称智路建广所提交的投资方案对资产估值最高,现金出资最多,达到600亿元。紫光集团将全部用于向债权人清偿。

尽管论知名度。智路建广的名气远小于阿里和浙江国资联合体,但业界对紫光集团选择智路建广联合体也有一定心理预期。毕竟智路建广在业界也鼎鼎大名,并非无名之辈。

据BT财经了解到,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同样是并购高手,长期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产业链的上下游投资,投资的运作模式多是将国外优质的资产控股收购,很多是100%控股的收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斥资28亿美元联手收购安世半导体,随后转卖给闻泰科技,资金赚的钵满盆满还顺带造出一家千亿级芯片巨头。

翻看中国近几年的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并购,超过10亿元规模的都有智路建广他们的身影,2015年至今,两大投资机构并购的企业涉及半导体ODM,封装、IC设计、材料等。在半导体行业布局的深度和运营能力远非阿里所比,同时又是一家出色资本运作高手。

虽然和紫光集团一样都比较热衷并购,但和紫光集团的投资并购走的路线并不一样,紫光集团所走的是平行路线,每个并购的领域都同等对待,都是重资产投入。而智路建广更注重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控股和后期经验管理,做纵深的布局。

如此以来,紫光集团和智路建广的互补,将可以形成业务联动和细化运营。这对紫光集团的未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紫光集团体量较大,前期因为并购与激进导致如今的负债和亏损较多,而智路建广其投后管理和产业运营能力是卖方和债权人比较看重的因素。又有管理,又愿意出钱,这才是智路建广能被紫光集团选中的又一大原因。”知名投资人刘志刚认为,智路建广在半导体行业大有来头,或许比阿里更适合紫光集团的重组。

在官方确定紫光集团的“接盘侠”为智路建广之后,紫光集团也被众多投资机构调整评级,民生证券12月14日研报显示,“维持紫光股份推荐评级”。重组落地成为重要推荐理由,他们认为紫光集团的经营风险有望出清。而另外一个推荐理由就是智路建广联合体产业资源丰富有利于紫光集团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智路建广的名气不大,但通过海外并购和在半导体领域的产业聚焦等方式形成双轮驱动、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行业需要20-30年才能形成的芯片研发,是目前国内半导体全产业链经营最成功的一家半导体产业集团,具备整合紫光半导体业务的实力。智路建广才是更适合紫光的企业。”刘志刚对智路建广接盘紫光表达了乐观态度,并认为在智路建广专业的管理之下,紫光集团将很快走出泥沼,成为国内芯片行业的代表企业。

紫光集团通过重组能否打开新的篇章,BT财经和你一同持续关注。




最后文章空三行图片.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