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日本半导体厂商努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2022-01-12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日经表示,随着美中僵局的加深,村田制作所和其他日本科技供应商正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容器制造商和iPhone 零部件供应商,村田在 11 月表示,将于 2023 年 10 月在泰国开设新工厂。村田社长Nakajima在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表示,新工厂最终将扩建成无锡厂的规模,用于生产消费电子产品所需的多层陶瓷电容器。
村田制作所一半以上的收入依赖于大中华区,随着公司期待印太地区未来的增长,预计该份额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是日本公司在美中竞争中试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一个例子。
Nakajima 说:“有可能发生超出我们控制范围的事件,”例如华盛顿对中国实施技术禁令。他说:“我们的供应链必须多样化,”他补充说,像苹果这样的主要客户也在从中国转向多元化。村田曾经象征着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持久的经济联系,但美中贸易裂痕让像Nakajima这样的商界领袖感到紧张。
村田不只是在应对贸易战。它还在研究长期的人口趋势。
“今天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能是中国,但到2030 年将是印度,再往前是非洲,”Nakajima说。“这些经济体会与中国或美国结盟吗?我们不知道。我们应该能够应对这两种情况。”
Nakajima 于 2020 年 6 月成为总裁,他因将这家总部位于京都的公司从当地电子制造商转变为主要的 Apple 供应商而备受赞誉。他是创始村田家族之外的第一位公司领导人。
该公司提供智能手机设备,例如用于接收一些无线电信号的滤波器;用于增强传输信号的放大器;和双工器,用于同时处理输入和输出信号。它们用于 Apple iPhone、三星 Galaxy 和华为 Mate 智能手机等。Nakajima 表示,这些组件在中国被安装到智能手机中,然后运往终端市场,其中美国是最重要的市场。
Nakajima 解释说,即使它们执行相同的功能,这些组件也需要进行不同的设计,以匹配每个智能手机品牌的操作系统。由于贸易战对技术转移设置了障碍,每个品牌都开发了自己的设计和操作系统,这意味着零部件供应商也必须在此过程中相应地定制产品,增加了整体工作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Nakajima说。
对于村田来说,美中脱钩并不是唯一的供应链挑战。他说,芯片短缺阻碍了日本汽车制造商的生产,减缓了对电子元件的需求。
Nakajima 表示,由于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和收发器集成电路的短缺,村田本身难以供应电动工具电池和汽车 Wi-Fi 模块等产品。他预计今年芯片短缺将有所缓解。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的情况下,村田并不是唯一一家调整供应链的日本高科技公司。
日本顶级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担心,由于美中贸易战,它可能会被禁止向占其销售额 22% 的中国市场供货。
瑞萨电子的主要业务是制造模拟半导体,将声音、图像、运动和温度等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美国是全球模拟半导体生产中心,由德州仪器和 ADI 公司领导。
2021 年,瑞萨以 60 亿美元收购英国 Dialog Semiconductor,试图将其技术基础多元化至欧洲,从而有可能利用欧洲技术向中国供应芯片。
瑞萨电子首席执行官 HidetoshiShibata 强调了在美国和欧洲获取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在 12 月由全球行业协会 SEMI 主办的行业活动的演讲中,他解释了这家总部位于东京的公司是如何通过 2010 年日立、三菱电机和 NEC 的半导体业务合并创建的,如何通过过去五年在美国进行的一系列收购,也通过收购Dialog填补了其在欧洲的人才缺口。
“人才最重要,” HidetoshiShibata 说。
TokyoElectron 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设备制造商之一,也是另一家竞相实现地域多元化的公司。
东京电子首席执行官 ToshikiKawai 出席 SEMI 活动,阐述了其公司的战略,即在中国芯片设备制造商日益严峻的挑战下,通过与欧洲顶级公司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来加强其领导地位。他强调了最近宣布与比利时研究机构 Imec 和领先的光刻机制造商荷兰公司 ASML 合作开发尖端芯片制造设备。
“为了开发下一代设备,我们将促进与全球客户的合作,”Kawai 说。
与美国、中国和日本一样,欧洲现在正试图增加本地芯片生产,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紧张局势中供应中断的风险。
欧洲曾经是主要的芯片生产地区。它现在仅占全球产量的 10%,因为 ST 微电子和英飞凌等公司将生产分包给台积电等代工厂。
欧洲希望到 2030 年将其全球份额提高到至少 20%。
芯片设备制造商可以从这些国家将其半导体供应本地化的举措中受益,这引发了他们应该在哪里开店的问题。Tokyo Electron 的生产几乎全部在日本进行,尽管其 80% 以上的销售额来自海外。
“我们的竞争对手正在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以更贴近他们的客户,”东京电子的一位官员说。这将使他们更容易为客户服务,而不是从遍布世界各地的供应链。这位官员说:“我们将不得不更加努力地考虑我们应该在日本还是海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