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发展前景可观,资本投入不断,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到哪一步了

发展前景可观,资本投入不断,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到哪一步了

2022-01-20
来源:人民微看点

作为汽车市场下半场竞争的核心,智能网联汽车在近几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2021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进入2022年,有关部门再次表达了对于这一产业在宏观层面的大力支持。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日趋成熟,但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自动驾驶,想要真正达到L5级别需要人车路的高度协同,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加大支持力度

1月20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罗俊杰表示,要深入实施“三品”战略,促进信息消费升级,对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健康养老、冰雪装备等产业加大培育力度。

1月1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ICV-2035)工作会议,表示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ICV-2035)将把握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聚焦重点突出问题,加强技术研发,统筹协调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进相关工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有着庞大的发展空间。IHS Markit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网联车2019年市场渗透率约为35.3%,随着自动驾驶及网联技术的升级,2025年市场渗透率将达到75.9%,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网联车市场。

而资本向来都是“闻”着“香味”去的。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12-2020年间,车联网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530起,融资金额达2236.92亿元。截至2021年8月,我国有2800余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车联网”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状态的相关企业,其中,1600余家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占比59.2%。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介绍,过去一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新车搭载率提高到20%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车搭载率超过30%;车载基础计算平台实现装车应用,车规级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算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开放测试区域5000平方公里、测试总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发放道路测试牌照800多张,3500多公里的道路实现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型港口货运车辆自动驾驶应用占比达50%。

落地需要时间

说到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动驾驶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不少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一定建树。

据悉,百度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目前已经达到了600万公里,载人测试也超过了10万人次,已经可以实现部分城市道路、封闭高速、园区景区的安全运行。截至去年7月,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已经获得全国范围内293张测试上路牌照,其中包含最高等级、复杂度最高的北京市T4等级牌照。百度自己也曾对外宣称:Apollo自动驾驶城市道路成功率已达99.99%,综合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

此外,据小马智行官方公布的消息,去年12月,小马智行成为首个在中国公开高速公路进行自动驾驶卡车路测的公司,同时,小马智行也是唯一一个在北京以及广州都拥有自动驾驶卡车路测牌照的公司;去年11月,小马智行作为首批企业之一在北京获准进行自动驾驶 Robotaxi 商业化试点许可;目前小马智行也是首批在国内四大一线城市均进行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公司。

北京商报记者就目前在智能网联汽车这方面的发展及应用情况采访了小马智行、商汤科技等公司,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自动驾驶从零到完全自动化分为L0-L5六个等级,我国现在市面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主要以L2、L3级为主,L4及其以上等级由于技术难度高,落地要求严格,短期内还难以实现。

“自动驾驶的产品目前还主要在试验阶段,技术也比较初级,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短时间内还不能大规模应用。要达到无人驾驶级别,汽车本身必须具有非常精准的感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当然这也和道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密切相关。”艾媒咨询CEO张毅说。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呢?据悉,在第十七届超级汽车论坛上,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指出,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一定要有好生态,既有政策元素,也有基础设施元素,包括技术成熟度、互联互通能力等。按目前技术演进的路径和配套条件的成熟度,判断2024-2025年L4级别自动驾驶规模化有推广机会,同时L4基础上的全无人的示范应用小规模运营没问题。




最后文章空三行图片.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