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全国人大代表李书福: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 解决换电模式适配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李书福: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 解决换电模式适配问题

2022-03-06
来源:中国经营报

    在“新四化”行业大浪潮下,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断迎来发展的利好消息。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与上年相比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

  在新能源汽车补能方面,充电和换电正成为主要模式。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万台,同比增长55.7%,然而全国换电站数量仅为1192座,换电站远远慢于充电桩的布局速度。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吉利方面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带来《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等相关建议。

  在李书福看来,与传统的充电桩补电模式相比,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具备高效补能和降成本两大优势。在高效补能方面,乘用车换电仅需1~5分钟左右,与传统充电桩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在成本方面,电动车初始购车成本中,动力电池占比40%左右,“车电一体”的充电模式使整车成本被大幅抬高,车电分离模式下,电动车购置价最高可下降一半。

  实际上,换电模式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补能方式之一,也备受各地重视。记者注意到,在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换电站明确纳入新基建建设范畴,换电模式与充电模式互为补充,共同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化进程,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国家战略目标。

  而在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鼓励开展换电模式推广应用。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出,要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若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在重卡和出租车、网约车领域推广,可以提升运营效率,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此外,电池材料也可纳入循环经济中,进一步提升环保效率。”

  不过,换电模式目前仍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瓶颈。在李书福看来,换电模式在车电分离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和生态建设中,尚有一些配套政策措施亟待突破。

  具体来看,在换电站建设管理相关环节,换电站作为重资产投资,土地多为租赁性质,可选择土地很少,土地审批存在诸多限制。此外,受限于跨品牌、多车型、换电平台和装置技术、换电电池包通信协议、电连接器技术等的通用性,一座换电站只能服务于单一车辆品牌甚至单一车型,从而导致日益增加的建站需求和土地、电力资源有限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李书福表示,在国家标准方面,除了2020年5月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之外,其他大多是前些年发布的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在新技术、新形势快速发展的今天,都亟待修订完善并形成强制性国家标准。

  “各电池厂商研发方向和进度各不相同,动力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电池结构、尺寸规格等方面无法做到统一,导致换电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李书福看来,换电电池标准化程度低也制约着多个品牌车型共享同一个换电站,延缓了换电站发展进程。换电模式的适配问题,需要车企和电池企业共同推进,若无标准的推进,各车企品牌仍将使用不同的换电接口,无法完成适配。

  “换电模式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合作,共同推进。”为此,李书福建议,加快明确换电站建设、高低压箱变、土地及建设审批的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国家市场管理规范体系内,并建议政府开放公共停车场的资源准入与支持,有效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化换电项目高压新装(增容)审批流程,落实压缩报装时限要求,放开一址多户,加快建设周期。

  此外,李书福还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换电车型相关政策法规,对换电车型公告法规进行优化,建立换电车型专属的公告认证体系,形成车电分离下的车与电池的分开认证。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关于新能源车的溯源系统,针对车电分离模式做适应性(如车电分离保险)的优化。

  在换电模式的标准化、通用化方面,李书福则建议,加速推动换电模式标准化、通用化。推动换电接口软硬件协议的标准化,预设2~3种技术先进的接口形式制定推荐性标准;对换电站的换电机构、形式、兼容性进行规范化约束,使技术先进的换电站获得优先推荐;推进换电电池包的标准化制定,使换电电池包真正能够在不同车企、不同换电站、不同用户之间互通互换。




最后文章空三行图片.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