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下缺芯的状况车企更应该做好“两手”准备
2022-03-12
来源:互联网综合
从去年底开始,制造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开始猛涨,根据市场信息,碳酸锂价格已上涨至46.75万元/吨,比一年前翻了9倍有余。其实与芯片慌差不多,导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猛涨的原因,也不外乎原材料价格周期性、疫情和新能源车需求猛涨导致供不应求的影响,但电池慌比芯片慌更遭的是,后者通过减配或先交付再补齐的方式也可以,但车子缺了动力电池就不能跑,而且一块动力电池占据新能源整车成本几近三成,成本大幅上涨肯定逃无可逃。
自今年开年以来,借着“国补”退坡的政策,包括特斯拉、大众、比亚迪、小鹏、埃安、零跑在内的车企,通过年度新款的方式,曲线涨价不少。其实在激烈竞争的当下,如果车企每年的成本优化能覆盖到退补,车企是断不敢轻易涨价的;而事实上在芯片和动力电池成本连年上涨的背景下,车企获得的利润显然无法维持,头部车企选择将成本压力转介给消费者,毕竟溢价能力强,短期内不会损害品牌口碑,而那些稍弱势的品牌,夹在成本与市场中间,相当煎熬。
2020年开始的这场缺芯潮,蔓延至去年第三季度闹得最凶,真正的转机最快也要今年下半年才算缓解,而今年才开始的芯片慌,刚刚下场做芯片的吉利、五菱,自研产品最快也要下半年至明年初才出来,可见 “缺芯少电”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事件,更何况动力电池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是一个长跑项目。
在这轮“缺芯少电”中,车企与Tier 1供应商过往的从属地位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芯片公司、电池商扮演抵背扼喉的角色,锂电头部企业的毛利率甚至超过30%,大大超过整车厂;而且在智能汽车大背景下,零部件短缺将会成为周期现象,所以无论站在成本控制或保障供求稳定的立场,车企都不能让自己陷于被动状态,争相入股动力电池商或自研芯片,几乎成为唯一的玩法,为的是长远战略落子,储备话语权的抗风险能力。至于当下正经历的危机,刷人情卡的、咬牙跺脚买的、优先排产利润高车型的……八仙过海的战术,不一而足。
今后将完善支持政策,支持创新突破,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安全、低温适应等性能,加快5G、车路协同技术应用,开发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休闲娱乐、生活服务、自动驾驶等功能。促进市场拓展,提升城市物流配送、出租、环卫等车辆电动化水平,针对老百姓反映集中的老旧小区、高速公路“充电难”问题,将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强化资源保障,加强安全监管,让广大消费者能够更放心使用。
将加强供需对接,搭建汽车芯片在线供需对接平台,畅通芯片产供信息渠道,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引导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支持整车、零部件、芯片企业协同创新,稳妥有序提升国内芯片生产供给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作为用芯“大户”,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的DC-AC逆变器、变压器、换流器等部件,这些对IGBT、MOSFET、 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的需求量也有大幅增加,一台好些的新能源汽车需要芯片可能达到2000颗左右,需求量十分惊人。目前来看,控制类芯片和功率半导体都在缺货。
面对当下的状况,车企更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寻找替代的供应链,以保障车厂的交付速度,特别是电动汽车市场正逢发展的关键期。另一方面,对全球汽车链的恢复进行整体布局,而这方面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