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运营方:期待社区、村居少设“门槛”让居民低价充电
2022-03-20
来源:人民资讯
记者走访广州市多个小区调查了解到,目前社区电动车充电桩建设主要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由第三方运营商负责运营。运营商在小区内建设充电桩,向小区支付电费。其不便之处在于,运营商要确保收支平衡,需要与建设主体签订用电合同以及安装设备的使用时限。第二种方式是由建设主体自主运营,由建设主体选择充电计费装备(投币或扫码支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由建设主体在自属区域内建充电桩向广大社区用户开放,相对稳定,不会因为收支不平衡问题导致充电桩运营一段时间后退出。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和充电管理要由建设主体负责,存在维护不专业、运行不稳定或存在安全风险。
记者通过张贴在充电区的一张广告联系上了来自深圳的一家专门生产集中充电设备的厂家。该设备厂家负责人廖先生告诉记者,目前集中充电设备需求的确很旺盛,但集中充电设备要进入社区也有门槛。一方面,要向社区交”进场费“,根据小区规模、充电设备建设数量多少,通常要在1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还要交电费。其充电价格也根据时段、地段而有所不同,比如晚上10点后充电价格大约是下午6点的一半。尤其是一些城中村,因为电动车多,集中充电设备成为刚需,一些设备生产厂家也非常想进入,但村里收取的免费价格甚至高于充电桩向用户收取的价格。并且,设备厂家还需要拥有场地的长期使用权,这些都需要和村里签好合同。场地和电价成本推高了充电桩的终端使用费,都会拉低车主使用集中式充电桩的意愿,根据他的经验,如果充电价格超过1.5元/小时,车主们就不愿意再充了,宁愿冒着危险将电池拿回家充电。”经营风险很大,充电价格不能太高,太高了使用效率就会下降,如果有可能,我们宁愿把价格定得低一些,微利即可。如果运营不好,收支不能平衡,就会撤场。我们在广州有3个小区,运营了半年,一直亏钱,就撤出了。“廖先生表示,期待社区、村居能对充电桩进入社区少设或降低”门槛“,尽量提供便利,他们宁愿以低价充电造福社区居民。
对于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难题,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表示,从商业出发,充电桩/柜的运营企业肯定需要盈利,个别物业存在商业利益过重,导致各方成本叠加之下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而电动车的消费群体本身就对价格敏感,收费一高他们就不愿意用了。
他表示,充电桩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希望街道、社区、物管等相关各方成为这项设施建设的推动者,能在建设和使用上予以经济补贴,或者尽量提供方便。
广州已在充电桩建设方面积累出不少经验
广州电动车充电桩建设还有多大缺口?广东电动车商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充电桩建设难题对很多有电动车的城市都存在,并非广州独有。如果按照20-30台电动车配备一个充电桩的规模,广州300万辆电动车的保有量,那就至少存在10万个充电桩的缺口。好消息是,随着广州市启动电动车上牌,很多新建小区都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纳入规划,不少老旧小区也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列入重点改造项目。经过几年的密集建设,充电桩缺口会逐步缩小。
记者走访了解到,广州不少小区正在抓紧引入充电桩运营方,配套建设一批集中充电设施。但充电桩建设从规划到谈妥运营方,最后投入使用,至少需要一年的周期。如今,很多小区的充电桩建设仍在酝酿阶段或选址讨论阶段。预计再经过一年建设,市民在小区就近充电就会方便很多。
通过不断摸索,广州市在电动车充电桩建设方面积累出不少经验。黄埔区大力扶持充电桩民生工程,由政府出资购买智能充电桩以及雨棚搭建,并在社区和小区单车棚内铺设加装多台充电桩,并交由专业的智能充电桩运营商负责安装和运转工作。为避免居民陷入“推车上楼违法”“下楼无处充电”的局面,黄埔区萝岗街道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以街道石桥村作为示范点,打造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石桥经验”,通过增设电动车停车棚和充电桩、清查电动车违规停放等“疏堵”结合的方式,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海珠区政府将“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纳入2021年全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还派发充电桩免费电子消费券总计127万元,引导企业落实全区建设超过1.2万个自行车集中充电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