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单扩产!半导体融投资再攀高峰
2022-03-25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自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板运行以来,半导体公司纷纷在科创板开启上市征程。据半导体产业纵横不完整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整个半导体产业约有52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量的17%,占同期各市场板块国内半导体企业IPO总数的70%以上。科创板已经成为半导体公司上市首选地。
科创板上市半导体公司涵盖了半导体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包括材料、设备、封测、制造、设计。其中设计公司以60%的比例处于最高位,制造公司则是上市最少的一类,目前只有上海中芯国际一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2021年是半导体的黄金之年。根据科创板公布数据, 2021年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186%。9成以上公司均实现营收增长,超7成取得净利润增长。
2022虽然只经过了两个月,但是众多公司在2个月的业绩已经向我们预示,今年还将迎来一个新的半导体资本元年。
半导体投融资持续高涨
来源:wind
证券监管部门消息,中国目前在排队上市的半导体公司,超过150多家。从当前的产业规模和产业趋势看,2022年A股的芯片公司或者介入芯片业务的公司将达到500家以上,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将增加4成以上。考虑到互联网大厂不在A股上市,在估值+规模的推算标准下,芯片产业必将成为A股第一大产业。
2021年中国的风险投资达1306亿美元,创造新高,比前一年的867亿美元高出约50%。同时,中国的芯片制造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其他半导体初创公司去年获得88亿美元资金,是美国同类公司13亿美元规模的六倍多。尽管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甚至印度、加拿大都在极力促进本国或者本地区的半导体产业水平,而中国也在极力推进半导体的经济能力成长。
2021年,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初创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已披露融资金额中,过亿项目130个。已披露融资额项目总计融资超450亿元,前十位融资额占比72%,依旧呈现出比较强的头部效应。其中,集创北方融资65亿,紫光展锐融资53.5亿元人民币。
当我们将目光放到整个A股市场,在2021年A股半导体公司利润涨幅榜TOP10中,所有公司的涨幅均超过100%,最高涨幅高达324.74%。此外,目前A股上市的半导体公司中,市值超过1000亿的已经达到了5家,他们分别是:韦尔股份、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紫光国微、兆易创新。
中芯国际在2021年A股半导体公司利润榜中,以107.33亿的归母净利润稳居榜首,成为年度利润公司。此外,IDM企业士兰微净利润暴涨21倍,成为全行业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公司。
加单扩产,或已定调
在2022年开年中,受半导体扩产潮流影响,代工制造厂与半导体设备厂业绩超预期。中芯国际与北方华创盈利增速要明显高于营收增幅。而从全球扩产趋势来看,最近ASML首席执行官表示,芯片制造商未来两年将受到关键设备短缺的限制。扩产已成2022年的基调。
1. 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日前公布,2021年公司资本开支45亿美元,预计2022年资本开支将达到50亿美元。中芯国际也首度披露2022年的月度业绩,公司在2022年1至2月实现营业收入12.23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59.1%;实现净利润3.09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94.9%。前两月月度业绩报告中,中芯国际营收和净利润均高速增长,且盈利增速要明显高于营收增幅,这也是显示代工企业的良好增长势头。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初中芯国际上海临港新厂破土动工;北京和深圳两个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2年底前投入生产。上述三个新项目满产后,中芯国际的产能将实现倍增。
2. 北方华创
2022年1至2月,北方华创实现营业收入13.66亿元,同比增长约135%;新增订单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今年仅前两个月就几乎达到了21年Q1营业收入14.23亿元,公司表示Q1的业绩增长已经是既定事实。从公司历年财务数据来看,还从未有过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过百的情况出现。
北方华创目前的收入构成中近8成来自设备,2成来自电子元器件。目前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是刻蚀机。今年前两个月,公司一共中标17台设备,其中1月份16台,2月份1台。
3. 兆易创新
2021年,兆易创新实现营业总收入85.10亿元,较上年度上涨8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65.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0.48%。基本每股收益3.54元。
2021年年中,兆易创新首颗车规级MCU已流片,力争今年年中量产。除了原有的Flash闪存,该公司还在2020年开始销售DRAM产品,并于2021年6月推出首款自有品牌DRAM产品,正持续推进规划中的其他自研产品。兆易创新表示,公司与华虹无锡公司保持了良好的供应合作,2022年产能预计比2021年更乐观。
4. 澜起科技
2021年度澜起实现营业收入25.62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0.49%。其津逮CPU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4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750.92%,毛利率达到10.22%。
而在产品方面,DDR5相关芯片在2021年四季度刚刚开始量产出货,目前正在连续、成规模上量。澜起科技还表示,公司在CXL领域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其中正在研发的PCIe5.0 Retimer芯片可以根据系统需求实现PCIe/CXL双模工作。随着2022年支持PCIe5.0的主流服务器CPU上市,PCIe5.0Retimer芯片有望逐步导入市场。
5. 士兰微
1月底,士兰微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加14.5亿元到14.64亿元,同比增长2145%到2165%。
截至2021年底,士兰微旗下士兰集科已实现一期项目月产4万片的产能建设目标,12月份芯片产出已达到3.6万片,2021年全年产出芯片超过20万片。目前,士兰集科12寸线产品包括沟槽栅低压MOS、沟槽分离栅SGT-MOS、高压超结MOS、TRENCH肖特基、IGBT、高压集成电路等,产量还在不断爬升。
大基金多次加持
在2022年,大基金还多次加码半导体,推动半导体企业进一步发展。
截至目前,大基金二期投资过的A股上市公司已超10家。从目前大基金二期的布局情况来看,投资领域涵盖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及设备制造等产业链环节,与大基金一期相比,投资重点较多投向了制造环节,更聚焦设备、材料领域,并加码晶圆制造。
2月21日,士兰微发布公告称,公司参股公司厦门士兰集科拟新增注册资本8.27亿元。士兰微拟与大基金二期以货币方式共同出资8.85亿元认缴士兰集科本次新增的全部注册资本。
2月10日,深南电路披露定增发行结果,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9家,其中,大基金二期获配278.76万股,获配金额为3亿元。根据预案,深南电路此次募集资金25.5亿元中,将有18亿元用于高阶倒装芯片用IC载板产品制造项目,7.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深南电路表示,高阶倒装芯片用IC载板产品制造项目主要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封装基板业务的产能及技术能力,并且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
大基金二期投资的A股上市公司中,包括设计环节的格科微;制造环节的华润微、中芯国际及其公司中芯南方;封测环节的华天科技;设备环节的至纯科技、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及长川科技、;材料环节的南大光电;功率半导体的斯达半导等。
此外,大基金二期还参与了交叉材料的投资,包括对兴发集团控股子公司兴福电子的定增,兴福电子主营湿电子化学品,产品已批量供应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台积电等。
企业手段持续创新
此前,国内半导体巨头进行了一系列海外并购的有效尝试,如韦尔股份收购豪威科技、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北京君正收购ISSI、紫光国微收购Linxens。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加持下,大陆厂商通过外延资本并购实现技术协同、市场整合与规模扩张,实现了快速崛起。
但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也不再仅仅是一门生意,并购难度越来越大。国内不少公司就将并购的视野转向了欧洲,甚至日韩、东南亚等地区。尽管近年来国内公司也偶尔进行海外并购,但像以前大规模的收购海外优质公司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相反,大量公司开始寻求国内上市IPO,这已经成为事实。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成立产业并购基金,正成为当下一种热门的投融资方式。有关部门数据表示,到3月10日为止,年内共有81家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半导体是其中的热门赛道。产业并购基金主要采取“上市公司+PE”的模式,与再融资相比,产业并购基金是长期投资,投资人对于上市公司更加稳定。
2022年,半导体企业融资与投资都将疾速增长,融资和上市是一面照妖镜,当公司价值拿到市场上,是否能通过市场的检验,还未曾可知。不过无论如何,今年已经是资本黄金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