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芯片成长性如何?
2022-05-09
来源:半导体风向标
一、板块重要数据分析
1、营收与业绩:Q1保持高速增长,行业持续高景气。截至目前,模拟板块公司一季报已披露完毕,在统计的18家模拟公司中,共实现营收48.9亿元,yoy+33.01%;共实现净利润9.6亿元,yoy+45.05%。Q1营收前四的公司分别为圣邦股份(7.8亿)、艾为电子(6.0亿)、上海贝岭(4.5亿)、思瑞浦(4.4亿);Q1净利润前四的公司分别为圣邦股份(2.6亿)、上海贝岭(1.4亿)、思瑞浦(0.9亿)、纳芯微(0.8亿)。模拟赛道依旧保持高度景气,营收、净利润整体保持大幅增长态势。
2、毛利率:整体同期变化不大,圣邦股份和艾为电子增幅明显。模拟芯片板块22Q1整体毛利率为47%,和21Q1基本一致。除去军用领域为主的臻镭科技(毛利率89%),圣邦股份22Q1毛利率和净利率排名第一,分别为61%(同比增加13pct)和33%。除此之外,艾为电子22Q1毛利率同比增幅较为明显,为47%,同比增加14pct。
3、研发费用:长期的研发投入是模拟芯片发展的主旋律。模拟芯片设计人员既要熟悉设计和工艺流程,又要熟悉大部分元器件,经验积累十分重要。同时模拟芯片生命周期长,与客户粘性度高,所以更看重长期竞争优势的积累。国内以圣邦股份和思瑞浦为例,21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8亿和3.0亿,yoy+82.6%和+145.6%;22Q1营收分别为7.8亿和4.4亿,yoy+97%和+165%。研发投入的增加与营收增长息息相关。
4、人均指标: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明显提升。模拟芯片板块员工总数由2020年的6244人增加至2021年的7935人。22Q1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分别为61.6万元和11.5万元,同比增加2.7万元和1.5万元。其中,圣邦股份、纳芯微、希狄微、思瑞浦、力芯微和长光华芯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均实现同比上升。
5、涨跌幅:板块回落明显,深度回调。在统计的18家模拟公司中,自年初以来,有8家公司跌幅超过40%,其中晶丰明源、明微电子、敏芯股份、芯海科技跌幅超过50%。仅纳芯微一家自4月22日上市首日来,实现增长(+16%)。整体算数平均区间涨跌幅为-32.37%。模拟芯片设计(申万)指数从年初的5733回落至3794,跌幅达到33.89%。
二、模拟赛道已具备发展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1、必要性:国产替代持续推进,模拟赛道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目前全球模拟IC是由国外企业主导的竞争格局。根据IC Insights统计,2020年全球前十大模拟芯片供应商全部为德州仪器、ADI为首的国外企业,合计占据约62%的份额。随着新技术和产业政策的双轮驱动,预计到2025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将增长至3,33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5.9%。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公司凭借自身技术积累,正处于发展窗口期。
2、充分性:国内代工厂逐步完善,产业链走向成熟。
纵观国外模拟大厂,基本都是IDM为主,而国内模拟公司更多的是Fabless的模式。与数字芯片追求更高的工艺制程不同,模拟芯片以成熟制程为主,更加注重稳定和成本,因此模拟芯片产能主要在8寸晶圆,制程大多集中在28nm以下,需要有专有的制造工艺,重视电路设计跟制造工艺的深度结合。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中芯、华虹等代工厂逐渐成熟,国内模拟芯片产业链供应链将进一步完善。
三、在电车智能化和工业物联推动下,模拟芯片需求高度景气
1、中国为全球最主要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占比达50%以上,且增速高于全球模拟芯片市场整体增速。2020年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2,503.5亿元。
2、汽车三化的持续升级,模拟芯片半导体用量增加。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完成了125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在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网联化持续升级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包括PHEV和BEV,增加了充电、AC/DC、DC/DC等电力系统,BMS增强新能源汽车续航功能,且在传感器方面的需求也将推动模拟芯片市场发展。
3、5G通信+万物互联打开模拟芯片市场空间。科技由移动物联网时代向万物互联时代转变,数据量爆发式的增长为模拟芯片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快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在工业、通信等领域国产化进程。同时在工业4.0的浪潮下,传感、电源管理、连接、信号处理等多种模拟芯片需求高增。
风险提示:
1、全球贸易局势紧张;
2、宏观环境恶化;
3、行业整体发展不及预期;
4、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5、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
6、新冠疫情反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