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逃、自立门户…尴尬的小米生态链企业附属品
2022-05-14
来源:科技先生
“我的梦想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进步,让消费者用很便宜的价格享受到科技的乐趣。”
这是雷军曾经对于小米以及米系企业的期许。
梦回2013年夏天,生态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小米之中。彼时,雷军认为,生态链公司一定要从手机周边开始做起,第一个要做的硬件就是充电宝。半年后,首款非小米生产,却贴有“MI”标的产品在小米官网发售。10000mAh的充电宝,却卖出了69元极低的价格,相较于市面2-3倍的价格,小米生态的概念正式打响。
尝到甜头之后,小米决定正式涉足米系生态链。据统计,截止2020年,小米生态链已扩充到400家。
华米、九号、石头争相出逃,“去小米化”成为风潮。
雷军没有想到的是,在借势小米一炮而红的同时,米系生态链企业也在思考者如何自立门户。
这样的征兆并不难发现。众多企业在发展至一定规模之后,也先后推出了自有品牌。例如,华米科技在初代小米手环推出的第二年就发布了自主品牌Amazfit;石头机器人也在2017年推出首款自有品牌产品——石头扫地机器人。
其中,华米的自立门户尤为显著。华米财报显示,2016年,小米可穿戴产品占据了华米总营收的92.1%,两年后,华米收购了智能穿戴品牌Zepp的核心资产,也正是这一年,小米可穿戴产品在华米营收占比中下落至66.9%。在季度报中,华米也一直强调了小米可穿戴产品出货量一直在下降,相反自有品牌出货量却在高速增长。
同样出逃的,还有九号公司。作为为小米代工生产销售平衡车等运动智能装备的厂商,九号公司直接在招股书中澄清与小米的关系——“公司并不属于小米定义的典型生态链企业。”
石头科技同样如此。在石头科技的招股书中,2016年至2017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来源于小米的收入占石头科技总营收的100%、90.36%、50.17%和43.01%。自石头科技2017年推出自有品牌石头扫地机器人之后,自有品牌收入开始逐渐提升,“去小米化”成为风潮。
2013年,雷军对于下一个机会在哪也同样给出了预判:“第一阶段互联网,第二阶段是移动互联网,第三阶段是物联网。每个阶段都是万亿级别的风口。”这样看来,小米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都显得目的性更强。但随着智能生态市场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生态,小米生态链该如何书写接下来的篇章呢?
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面临更加尴尬的局面
尴尬的困境,也许是对米系生态链企业最好的诠释。
需要承认的是,在小米的销售渠道、极具性价比的销售模式下,小米生态链内的企业确实获得了更好的起步资源,为供应商、渠道以及品牌流量资源。但小米生态链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和隐忧。
首先,生态链企业也同样存在“鄙视链”。前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曾说,“离手机近点的早点干,离手机远点的晚点干,离用户近的早点干,离用户远的晚点干。”这就意味着,越与小米手机业务相关的产品,越容易获得更好的发展资源,而相对边缘化的产品,在生态的营造以及用户规模的拓展方面就越不占据优势。造成了“手机周边产品为第一发力点,智能硬件是第二发力点,第三则是生活耗材”的尴尬模式。
生产小米手环的华米、生产小米耳机的万魔声学等与手机有更好联动的企业,一直以来被外界戏称为小米嫡系,经常能够在小米发布会获得曝光,并常年占据小米官方商城的重点推荐位。而反观类似床垫、净水器等日常耗材以及感知性不强的产品,相比之下面临更多的危机。
其次,设计语言的相似,也让品牌无法形成记忆点。目前存在与小米生态链中的各种产品,相对均拥有较为统一的设计风格。对于消费者而言,同为小米生态链内的企业,并不关注其中的差别。但实际上,不同产品背后有不同生态链企业,这些企业与小米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相同。纵然企业依托小米拥有了更好的销量和供应商资源。但当企业失去小米扶持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企业将被打回原形。
此外,由于小米追求极致性价比,无论是生态链成员还是小米本身,能够获得的利润并不高,但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发展自主品牌时,更希望得到更高的合理利润,这就会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而从对接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面临更加尴尬的局面。2021年,两家同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冲刺IPO的阶段却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趣睡科技走向上市的大门,而易来智能却被拒之门外,终止IPO。从招股书来看,而这对于小米的依赖大同小异,与小米业务的绑定度都超过了其总营收的50%以上。其中的不同则是在于,趣睡科技的自有品牌发展先期布局。
小米逐渐回归“理智”
显然,智能家居生态链已经不再是此前小米一枝独秀的阶段,各家互联网企业、传统家电厂商,甚至是智能手机厂商,均开始布局自身的生态系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小米所打造的先期优势早已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小米生态链产品的短板也开始随之凸显,即在赢得性价比的同时却输了口碑。不仅在产品的专业度和成熟性方面有所不足,在功能以及质量上往往会输给一些同价位大牌产品。小米似乎还没有搞清楚,对于用户而言,功能创新的重要性远没有产品本身的质量和长久性来的重要。作为用户和市场的回应,自然越来越多的米系企业开始出逃。
根据小米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投资的IoT生态链企业超过300家。但实际上,有近大半的生态链企业都是在2019年前后投资孵化。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小米已投资孵化了超过210家企业,90多家专注智能硬件。显然,小米生态链的增长平台期已至。
面对企业的出逃和独立意识的提高,小米自然也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相比于此前“疯狂”扩张生态链,小米也逐渐回归“理智”,放缓了生态链企业的发展。
但问题的根源在于,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剁手收购”已经成为过去,用户以及厂商是否还愿意为小米的竞争模式买单?当风口开始转向,小米的故事,是该换个方式从头讲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