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需更加智能化,可穿戴设备测量!
2022-05-31
来源:互联网综合
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可穿戴设备的相关报道。如果你对本文即将要讲解的内容存在一定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可穿戴设备
随着用户的消费理念越来越成熟,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定位已经不再是“手机的附属品”,而是希望可穿戴设备具有独立通信能力,能够独立于手机等其他设备使用。同时基于穿戴的独特属性,消费者的场景化需求也越发凸显。例如外出运动时,一块手表即可满足通讯和部分社交等需求,也可采集、分析并评估健康数据。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长续航。还是以手表为例,一款一两天一充的智能手表很难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必须设备。为增强手表的智能化体验而不断叠加Sensor、应用等势必会增加功耗,但囿于手表的体积、重量等又无法放置更大的电池,即便这个产品再酷炫,“一天一充”的不便体验也会令它成为床头柜抽屉的装饰。
在可穿戴设备行业几十年的不断摸索中,我们能发现诸多“精神可嘉”的创新。无论是笨重的无线电帽,还是操作不便的随身游戏手套,抑或是捆绑几斤重电池的AR眼镜,他们都想将那个时代最先进智能的设备“穿戴”在身上某个部位,以便随时随地使用。
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穿戴设备一定要首先满足其可穿戴的属性,才有长远成规模发展的价值。一方面在体积、重量、使用方法、使用时长等方面可满足用户需求,便于用户长时间的佩戴。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实用性,即保证产品基础功能,例如手表看时间、近视眼镜矫正视力等。
与其让一件高度智能化的产品可穿戴(例如让手表变成小手机),远不如将现有的穿戴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智能化来得更精准便捷、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穿戴智能化,才是真正能够产生有价值智能穿戴设备的有效路径。
二、可穿戴设备测试
1.材料测试
材料测试往往发生在原型和样品制造的阶段。我们一般会采取如下的材料测试类型:
化学测试:这涉及到检测出是否具有潜在的刺激性、或是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于可穿戴设备的某个部件中(如:鞋子里),而这恰恰是各国本地法律所严令禁止的。
机械/物理测试:该测试能确保设备中的所有部件都能够恰当地相互连接,其中对于耐磨性的测试尤为重要。
性能测试:这方面的测试着重于检验设备是否符合那些由公司设定的质量标准,包括:设备是否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具有抗摩擦、和抗压能力等方面。
2.硬件测试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对于可穿戴类设备进行硬件测试的类型:
无线测试:无线测试涉及到速度、正确性/准确性、和通过WiFi及蓝牙传输信息的完整性。
电池生命周期测试:该测试是指电池从在工厂里被安装之后,直至完全放电完毕的寿命全过程。我们可以在设备的各种模式下(如:飞行模式)对电池进行测试。了解和测定设备中电池的持续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运动鞋之类的可穿戴式产品中,我们一般是无法对电池进行更换的。
电器安全测试:由于这些设备往往是与用户的皮肤直接接触的,因此此项测试的目的就在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触电、或烧伤的风险。
3.固件测试
固件测试主要针对的是可穿戴类设备的操作软件和集成数据层面。其测试类型包括:
可用性测试:其针对的是用户的第一手体验,涉及到:通过他们与设备的真实互动,进而分析设备产生的实际结果与用户期望之间的差距。
兼容性测试:它主要处理的是各种设备与平台之间的连接、和相互调用。
数据/数据库完整性测试:它将验证数据是否能够被正确地存储、并保证在设备被更新或还原时,数据不会被遭受破坏。
安全性测试:此类测试包括如何保护那些存储在设备介质中的,与用户隐私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而避免各种数据泄露、并排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