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互联网医疗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2022-06-30
来源:元少
互联网医疗在国内发展多年,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与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的矛盾。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医师质量不佳、患者隐私泄露、个人电子档案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更好的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本文从医师、医疗机构、政府的角度对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建议,以加速“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得到发展的核心,是对供给侧商业模式的成功应用,并形成了多样的发展模式。它们围绕着“活着”的刚需,产生大量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对诊疗行业有巨大的帮助,可以推动若干种资源整合,从而形成有效的良性社群,也就是流量沉淀的体系。利用数据(流量沉淀)整合后端,形成广泛的黏性,包括诊断、治疗、药品等整体的医疗服务功能链。同时,这些数据流再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取付费,形成良性体系的行业竞争壁垒。
在我国“互联网+”大力推行的同时,新兴的互联网医疗为改革指引了一个有效的探索方向。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优势,通过医患互动、共享医疗信息等方式在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解决“看病贵”的同时,也助力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而形成的“看病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患者间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最新医疗咨询、线下就医感受等内容有助于改善当下医患关系紧张,提高我国医疗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国民健康水平。
随着医疗移动应用的加速发展,产业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目前医疗数据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无法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医疗信息化依然是整个产业的短板和主战场。随着医疗移动应用的加速发展,产业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目前医疗数据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无法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医疗信息化依然是整个产业的短板和主战场。
互联网医院不是互联网平台和医疗诊治的简单“1+1”,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服务在管理方式、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上的突破创新。但目前互联网医院面临多个层面的监管难题,包括全流程监管、诊疗范围、权责认定等方面。互联网医院目前监管滞后,行业准入标准和硬件设施标准不健全,平台上保障信息安全方面存在漏洞。但互联网可以依托大数据为线上服务的风险预警、过程追溯和及时处置提供监管可能。事前通过编织制度笼子强化审核;事中要保障医疗安全以及服务的可及性、行为的合规性,加强对服务内容、问诊过程、医嘱处方等方面合规性的监管,药物配送过程可追溯;事后阶段,加强电子病历、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分解服务、患者满意度等服务结果监控。
医疗机构是健康医疗产业的主要载体和动力来源,也是健康医疗事业的主要执行者。医疗机构通过与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在线上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打破原有线下的传统医疗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为患者节约就医成本并提高便捷性,并且有利于突破医疗资源的限制,实现区域间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医疗机构是医疗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只有医疗机构发挥主要作用、保持资源充足,整个产业服务体系才能有效运行。
新冠疫情期间为做好自我防护、减少不必要的接触,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增多,医患双方不需见面,只用通过文字、图片和语音的方式即可进行交流。“非接触诊疗”方式的互联网医疗,在疫情防控期间起到了避免交叉感染、减少人员聚集的作用。互联网医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缓解了看病就医难的现状,提升了人们健康水平。政府、医疗机构与医师要不断探索互联网医疗发展新举措,促进互联网医疗不断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