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进入成果爆发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2022-08-03
来源:潜力变实力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1年3月25日动工兴建 ;于2016年9月25日进行落成启动仪式,该科技基础设施进入试运行、试调试工作;于2020年1月11日通过中国国家验收工作,正式开放运行 。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建设了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射电望远镜,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类的视野,用于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
1993年8月26日,在国际无线电联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巨型望远镜的计划,渴望在电波环境彻底毁坏前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学中的众多难题。在这一科学源动力驱使下,通过不断探索,中国天文学家提出了在贵州喀斯特洼地中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建议和工程方案 。2005年9月23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召开FAST项目建议书专家评审会,项目通过评审工作;11月4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启动立项申请工作 。
2006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主持召开了“FAST项目国际评估与咨询会”,肯定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25] ;6月16日,中国国家天文台、中科院昆明分院和贵州省科技厅在贵阳组织召开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协调会,对该项实施所提供的条件和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了共识 [24] ;7月1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确定选址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 。2007年7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立项建议书 。2008年3月18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进行可研报告的专家评估工作 ;10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12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初步设计报告和投资概算通过评审工作;12月26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贵州台址大窝凼举行奠基仪式 。
2007年,贵州省平塘县启动“中国天眼”台址移民搬迁工作。“中国天眼”30公里范围被划定为电磁波宁静区,5公里范围被划定为核心区,克度镇和塘边镇共计1410户6633名村民搬出大山。依托“中国天眼”,平塘县克度镇从2015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以科普为主题的特色天文小镇。目前,投入使用的项目有天文时空塔、天文体验馆与天文观测演示等20余个。很多当年搬出大山的村民在天文小镇上就业、创业。从贫瘠村镇到天文小镇,克度镇依托“中国天眼”完成了华丽蜕变。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
“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近年来,“中国天眼”在快速射电暴起源与物理机制、中性氢宇宙研究、脉冲星搜寻与物理研究、脉冲星测时与低频引力波探测等方向持续产出成果,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表示:“目前,‘中国天眼’已经进入成果爆发期,观测设备的稳定运行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 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 1994 年提出构想,历时 22 年建成,于 2016 年 9 月 25 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2020 年 1 月 11 日,“中国天眼”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2022 年初,官方宣布 FAST 共发现约 500 颗脉冲星,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也就是说,时隔半年左右,FAST 又发现了约 160 颗脉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