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全球航天发射活动统计分析
2022-08-04
来源:《卫星与网络》 太空与网络
一、航天发射动态消息
(1)宇宙神火箭执行今年第4次任务,送入2颗军事用途卫星
2022年7月2日7时15分,美国在卡纳维拉尔角天军基地使用宇宙神(Atlas)-5运载火箭成功将WFOV-T宽视场导弹预警卫星和USSF-12 RING卫星直接送入地球静止轨道,这次飞行将持续大约6个小时,半人马级的RL10发动机多次点火。WFOV任务将在美国太空部队的持续过顶红外(OPIR)计划中演示用于未来导弹预警任务的光学传感器技术。下一代 OPIR 任务将取代目前提供导弹探测和早期预警覆盖的天基红外系统(Space Based IR System,简称 SBIRS)导弹预警卫星。
(2)美国维珍公司进行第五次发射任务,执行军方STP项目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日14时52分,美国维珍公司在加州莫哈维机场附近使用波音747客机在空中发射了LauncherOne空射型运载火箭,火箭搭载了军方STP项目的8颗小卫星进入太空,并成功将小卫星送入493km×498km、45°的近地轨道,该项任务被命名为“Straight Up”,旨在纪念1988年在维珍唱片公司发行的宝拉·阿卜杜勒的突破性歌曲。8颗卫星分别是Recurve卫星、Slingshot-1卫星、Gunsmoke-L1/L2卫星、NACHOS-2卫星、MISR-B卫星、CTIM-FD卫星、GPX-2卫星。
本次任务是维珍轨道LauncherOne第一次在晚上发射。该公司希望展示LauncherOne进行夜间发射操作的能力。维珍轨道公司CEO丹·哈特(Dan Hart)表示,本次发射不受特定发射窗口的限制,既可以在白天发射也可以在夜间发射。这次夜间发射拓展了维珍轨道公司的能力,使地面团队和机组人员能够在夜间进行发射训练。
(3)俄罗斯在送一颗格洛纳斯进入轨道
北京时间2022年7月7日17时18分,俄罗斯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使用联盟-2.1b运载火箭成功将GLONASS-K 16L卫星(代号:COSMOS-2557)送入19141km×19212km、64.8°的中地球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这是俄罗斯今年的第九次发射,也是俄罗斯军方今年的第五次发射。GLONASS-K卫星与上一代GLONASS-M星座相比有了实质性的改进,具有更长的寿命和更好的信号准确性。每颗GLONASS-K卫星在发射时的重量约为935公斤,比GLONASS-M轻500公斤。新卫星能够在轨道上运行长达10年,比GLONASS-M长3年,并增加了1600瓦的电源。
(4)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完成5次“星链”卫星发射
7月“星链”首发,即第49次专项发射任务
北京时间2022年7月7日21时11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卡纳维拉尔角天军基地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了第49次“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任务,代号“星链”v1.5G4-21,将53颗V1.5型“星链”卫星送入298km×330km、53.2°的近地轨道,随后卫星利用自带的氪离子推力器升往540公里的工作轨道。本次发射是今年第16批“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也是向壳层4的第19批“星链”卫星发射。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次发射壳层3极地轨道“星链”卫星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7日9时39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范登堡天军基地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了第50次“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任务,代号“星链”v1.5G3-1,将46颗V1.5型“星链”卫星送入357km×359km、96.7°的极地轨道,随后卫星利用自带的氪离子推力器升往560公里的工作轨道。本次发射是今年第17批“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也是向壳层3的第1批“星链”卫星发射。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完成本月第3次“星链”专项发射任务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7日23时20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卡纳维拉尔角天军基地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了第51次“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任务,代号“星链”v1.5G4-22,将53颗V1.5型“星链”卫星送入232km×338km、53.2°的近地轨道,随后卫星利用自带的氪离子推力器升往540公里的工作轨道。本次发射是今年第18批“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也是向壳层4的第20批“星链”卫星发射。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完成本年第32次发射任务,打破年度发射记录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2日1时40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范登堡天军基地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了第52次“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任务,代号“星链”v1.5G3-2,将46颗V1.5型“星链”卫星送入357km×359km、96.7°的极地轨道,随后卫星利用自带的氪离子推力器升往560公里的工作轨道。本次发射是今年第19批“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也是向壳层3的第2批“星链”卫星发射。本次发射也打破了该公司一年内发射次数最多的纪录,打破了 SpaceX 从西海岸发射之间最短间隔的记录,将周转时间从23天减少到12天。同时,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前31次任务将约351吨有效载荷送入轨道。这些飞行包括:把宇航员送到了国际空间站,为星链网络和商业客户发射了数百颗小型卫星,并为美国政府的间谍卫星机构部署了国家安全有效载荷。
完成本月第5次“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任务,部署任务进展加快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21时38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了第53次“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任务,代号“星链”v1.5G4-25,将53颗V1.5型“星链”卫星送入232km×338km、53.2°的近地轨道,随后卫星利用自带的氪离子推力器升往540公里的工作轨道。本次发射是今年第20批“星链”卫星专项发射,也是向壳层4的第21批“星链”卫星发射,更是。自2022年1月初以来,该公司已经发射了1013颗“星链”卫星。
自2019年5月“星链”卫星组网发射启动以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迄今已通过53次组网专项发射任务将2942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另外,该公司还借其去年1月的首次自营拼单发射任务把10颗“星链”卫星部署到倾角97.6度的极轨道,去年6月30日又在第二次自营拼单发射任务下把3颗“星链”卫星部署到一条类似轨道。加上2018年初发射的2颗“丁丁”原型卫星,已发射“星链”卫星总数为2957颗。不过,根据在轨航天器数据统计,目前“星链”星座在轨卫星总数约为2700颗。
(5)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3星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3日00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3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194km×35856km、27°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随后卫星将运行于地球同步轨道。该卫星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主要用于为飞船等载人航天器、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6)美国国家侦察局从新西兰发射一颗秘密航天器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3日14时30分,美国电子火箭公司在玛希亚半岛发射场使用“电子”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局的一颗秘密航天器,代号NROL-162。NROL-162是该机构与澳大利亚国防部合作开发的两个项目中的第一个,第二个是NROL-199卫星,计划于7月22日开始。这两项任务都是NRO与澳大利亚国防部联合开发的机密间谍卫星,其上的有效载荷由它们合作设计、建造和运营。
此次发射是2022年度“电子”运载火箭的第5次发射,也是新西兰玛西亚半岛的第5次发射,还是本年度美国航天的第44次发射。
(7)欧洲Vega-C运载火箭完成今年首飞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3日21时13分,欧洲航天局在法属圭亚那太空中心使用Vega-C运载火箭成功将LARES-2、AstroBio CubeSat、GreenCube、TRISAT-R、CELESTA、MTCube-2、ALPHA七颗卫星送入5830km×5860km、70.15°的中地球轨道,总有效载荷质量约为474公斤,全过程历时2小时15分钟,发射任务成功。
与Vega火箭相比,Vega-C火箭使用了新的第一级和第二级以及升级的第四级,Vega-C在700公里的极地轨道上的运载能力从Vega的1.5吨提高到了大约2.3吨。其采用了一个新的第二级,Zefiro 40,使用了与Vega火箭相同的Zefiro-9第三级。可重新点火的上面级(AVUM +)也得到了改进,增加了液体推进剂的能力,根据任务要求可将有效载荷运送到多个轨道,并允许在空间中有更长的作业时间,以便执行扩展任务。
(8)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完成第25次空间站补给任务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5日8时44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使用“猎鹰”9-1.2型运载火箭成功将“龙”货运飞船CRS-25送入近地轨道,并于7月16日与国际空间站完成对接。本次发射任务是该公司第25次为NASA向国际空间站发送货运物资,携带了2668千克货物和小卫星,其中包括一个气候监测仪器EMIT、BeaverCube卫星、CLICK-A卫星、D3卫星、JAGSAT-1卫星、CapSat-1卫星和TUMnanoSAT卫星,还有一些科学调查用品、航天员用品、太空设备和硬件等,EMIT主要用于研究地球大气中的矿物粉尘以及这些粉尘如何与全球生态系统产生相互作用,之后将被安装在空间站外部。
(9)我国成功发射四维高景二号01、02卫星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6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四维高景二号01、02卫星送入480km×500km、97.4°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四维高景二号01、02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的两颗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卫星主要服务于城市安全、实景三维、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农业等新兴市场,以及国土测绘、防灾减灾、海事监测等传统领域,为用户提供高时效、高性能的时空信息服务。四维高景一号01、02星于2022年4月29日成功发射。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是中国四维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第二组卫星。卫星投入使用后,将显著提升中国四维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数据获取和信息服务能力,标志着该系统第一阶段的建设取得圆满成功。
(10)我国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我国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约495秒后,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4次飞行任务,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总长17.9米,最大直径4.2米,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起飞重量约23吨,具备空间站组合体统一管理和控制能力,将作为核心舱能源管理、信息管理、姿态轨道控制和载人环境关键平台功能的系统级备份,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问天实验舱是航天员主要的生活和工作舱段,配置有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和厨房等设施,可与天和核心舱一起支持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保障;提供专用气闸舱支持开展航天员出舱活动,支持开展较大规模的密封舱内和舱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11)中科院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低轨道量子密钥分发试验卫星、电磁组装试验双星和南粤科学星6颗卫星送入490km×510km、97.4°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运载火箭是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一型固体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即获成功,丰富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是中科院力学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首型固体运载火箭,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在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设计可靠性、性价比等方面迈入世界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先进行列,具有运载能力大、入轨精度高、固有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发射效率高、保障要求低、发射成本低、使用灵活便捷、环境适应性好等一系列突出优点,适用于中/小卫星载荷的中/低轨低成本快速组网发射。该款火箭是四级固体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35吨,起飞推力200吨,总长30米,芯级直径2.65米,首飞状态整流罩直径2.65米,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0公斤。
(12)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3组卫星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9日21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用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3组A/B/C三颗卫星送入485km×500km、35°的近地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五号03组卫星A星、B星、C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等领域,三星将与上月发射的遥感三十五号02组卫星在轨组网运行。其中,A星、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C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
二、航天发射数据统计分析
2022年7月,全球共进行16次航天发射活动,16次均成功。
其中美国10次、中国5次、俄罗斯1次。
成功向太空送入290个航天器
278个运行在近地轨道(含1艘货运飞船、5组251颗“星链”卫星、1个太空实验舱、1颗秘密卫星,其中100个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8个运行在中地球轨道、3个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1个运行轨道未知。
图2 入轨航天器运行轨道的数量分布图
包括251颗网络服务卫星、1颗导航定位卫星、1颗数据中继卫星、2颗遥感成像卫星、2颗地球环境探测卫星、1颗导弹预警卫星、15颗技术试验卫星、2颗教学资源卫星、4颗系统/仪器测试卫星、7颗多功能卫星、1个空间对抗航天器、1艘货运飞船、1个空间实验舱、1颗未知用途卫星。
图3 入轨航天器主要用途的数量统计图
其中268个属于美国、13个属于中国、4个属于意大利、2个属于法国、1个属于俄罗斯、1个属于斯洛文尼亚、1个属于摩尔多瓦。
图4 入轨航天器所属国家/地区的数量统计图
三、航天器简介
(1)WFOV-T宽视场导弹预警卫星
图1 WFOV-T宽视场导弹预警卫星示意图
WFOV-T宽视场导弹预警卫星是美国太空部队和导弹防御局赞助研制的实验型导弹预警卫星,重约3吨、设计寿命3至5年,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载有视场6度左右的红外凝视传感器,用于探测火箭发射和提供导弹发射的早期预警,同时也为测试评估该型传感器在太空的使用性能。
(2)USSF-12 Ring卫星
图2 USSF-12 Ring卫星示意图
USSF-12 Ring卫星是一种“环形结构”的由美太空军所有空间对抗航天器,载有多个试验载荷和对抗系统。
(3)Recurve卫星
图3 Recurve卫星示意图
美国空军实验室研制的小型技术试验卫星,用于开展近地轨道自适应射频系统能力,以评估多个节点网络下数据传输能力,未来将利用该技术将数据有效传输至军队。
(4)Slingshot-1卫星
图4 Slingshot-1卫星示意图
Slingshot-1卫星是美国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公司研制的12U立方体技术试验卫星,载有无线电通信仪、激光发射机、地球成像仪等载荷,主要用于开展高宽带数据链路、机动变轨、地球成像等试验。
(5)Gunsmoke-L1/L2卫星
图5 Gunsmoke-L1/L2卫星示意图
Gunsmoke-L1/L2卫星是美国陆军空间导弹防御司令部所有、由Dynetics公司研制的6U立方体技术试验卫星,重约10公斤、设计寿命不少于2年,主要用于支持战术军事行动,测试提供及时的高空监视图像给战场指挥官的技术。
(6)NACHOS-2卫星
图6 NACHOS卫星实物图
NACHOS-2卫星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体技术试验卫星,重约6.25公斤、设计寿命3至5年,载有高分辨率超光谱成像仪,主要用于探测大气微量气体的来源。2022年2月19日,NACHOS-1卫星由天鹅座货运飞船带入空间站并部署到近地轨道。
(7)MISR-B卫星
MISR-B卫星是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所有的6U立方体系统/仪器测试卫星,主要用于测试一个模块化电子信号侦察的有效载荷。
(8)CTIM-FD卫星
图7 CTIM-FD卫星示意图
CTIM-FD卫星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制并所有的6U立方体技术试验卫星,设计寿命1年,载有太阳总辐照度监测仪,在轨运行期间将持续监测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太阳总能量,以帮助推断地球气候变化。
(9)GPX-2卫星
GPX-2卫星是NASA兰利研究中心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体技术试验卫星,重约3.4公斤,在轨期间该卫星将用于评估多频商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接受能力,为后续在轨组装、航天器对接和编队飞行提供系统支持。
(10)GLONASS-K系列卫星
图8 GLONASS-K系列卫星示意图
GLONASS-K卫星是俄罗斯第三代导航卫星,每颗卫星重约935公斤、涉密寿命10年以上,载有L波段通信载荷和国际搜救仪器,主要利用1602.5625-1615.5 MHz和1240-1260 MHz两个频段通信,整个星座由21颗卫星构成,部署于3个轨道平面,其中3颗为备用星,能够提供100米的民用定位精度和10至20米的军用定位精度。目前,GLONASS-K系列卫星共有4颗分4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GLONASS-K 11L卫星于2011年2月26日由联盟2-1b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GLONASS-K 12L卫星于2014年11月30日由联盟2-1b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GLONASS-K 15L卫星于2020年10月25日由联盟2-1b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GLONASS-K 16L卫星于2022年7月7日由联盟2-1b型运载火箭发射入轨。
(11)第49组、第50组、第51组、第52组、53组“星链”卫星
图9 V1.5型“星链”卫星示意图
第49组“星链”卫星由太空探索公司开展“星链”V1.5G4-21任务发射入轨,共有53颗V1.5型卫星,载有Ku/Ka通讯系统,加装了激光链路传输系统,部署在“星链”卫星星座的壳层4,即轨道高度540km、倾角53.2°,加上本次入轨数量,目前已向壳层4发送19组968颗“星链”卫星,不过受2022年2月3日地磁爆影响,其中的38颗未能入轨,而是离轨再入大气层。
第50组“星链”卫星由太空探索公司开展“星链”V1.5G3-1任务发射入轨,共有46颗V1.5型卫星,载有Ku/Ka通讯系统,加装了激光链路传输系统,部署在“星链”卫星星座的壳层3,即轨道高度560km、倾角97.66°,目前已向壳层3发送1组46颗“星链”卫星。
第51组“星链”卫星由太空探索公司开展“星链”V1.5G4-22任务发射入轨,共有53颗V1.5型卫星,载有Ku/Ka通讯系统,加装了激光链路传输系统,部署在“星链”卫星星座的壳层4,即轨道高度540km、倾角53.2°,加上本次入轨数量,目前已向壳层4发送20组1021颗“星链”卫星,不过受2022年2月3日地磁爆影响,其中的38颗未能入轨,而是离轨再入大气层。
第52组“星链”卫星由太空探索公司开展“星链”V1.5G3-2任务发射入轨,共有46颗V1.5型卫星,载有Ku/Ka通讯系统,加装了激光链路传输系统,部署在“星链”卫星星座的壳层3,即轨道高度560km、倾角97.66°,目前已向壳层3发送2组92颗“星链”卫星。
第53组“星链”卫星由太空探索公司开展“星链”V1.5G4-25任务发射入轨,共有53颗V1.5型卫星,载有Ku/Ka通讯系统,加装了激光链路传输系统,部署在“星链”卫星星座的壳层4,即轨道高度540km、倾角53.2°,加上本次入轨数量,目前已向壳层4发送21组1074颗“星链”卫星,不过受2022年2月3日地磁爆影响,其中的38颗未能入轨,而是离轨再入大气层。
(12)天链二号03卫星
图10 天链二号系列卫星示意图
天链二号03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三颗卫星。天链二号03星入轨并完成测试后,将与天链二号01星、02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可具备满足中低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的能力,并提供24小时无间断通信。天链二号03星的成功研制,验证了天链二号卫星具备快速研制的能力,为后续多星快速在轨组网提供了支撑,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天基测控与传输网络建设的步伐。
当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制了两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第一代已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05五颗卫星,第二代目前已成功发射了天链二号01~03三颗卫星。我国“天链”中继卫星最主要的任务是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例如天地通话、太空授课、交会对接、出舱活动等重要任务的通信就是以“天链”中继卫星为主来完成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天链”中继卫星逐渐拓展了应用。如今,“天链”中继卫星还可为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目前,天链系列卫星共有8颗分8次发射进入太空,分别是:
(13)LARES-2卫星
图11 LARES-2卫星实物图
LARES-2卫星是意大利技术试验卫星,整体是一个直径为36.4厘米、密度为15.3克/立方厘米的球体,重约387公斤,星上装有92单元角反射器,用于开展广义相对论、引力与基础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的科学试验。
(14)Astrobio Cubesat卫星
图12 Astrobio Cubesat卫星示意图
Astrobio Cubesat卫星是意大利罗马La Sapienza大学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体技术试验卫星,载有一个以芯片技术为基础的微型实验室,该卫星主要用于测试该实验室性并提供一个高密度集成的平台,该平台重点用于开展化学品、生物分子的相关测试试验。
(15)GreenCube卫星
图13 GreenCube卫星实物图
GreenCube卫星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与ENEA公司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体多功能卫星,载有微型照相机、生命支持系统、环境探测器、照相机等,主要用于1)开展微重力环境中植物的生长与评估实验;2)测试中地球轨道以上高度的测距系统;3)测试信息传输与通信系统。
(16)TRISAT-R卫星
图14 TRISAT-R卫星示意图
TRISAT-R卫星是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大学研制并所有的多功能微型,重约5公斤、设计寿命6年,载有电离辐射计,主要用于绘制中地球轨道的电离辐射图,并在高辐射环境中测试商业卫星组件和人工智能算法、演示轨道误差减缓技术,在试验开展期间,学校老师、学生将同步开展教学活动。
(17)CELESTA卫星
图15 CELESTA卫星示意图
CELESTA卫星是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研制并所有的1U立方体系统/仪器测试卫星,重约1公斤、设计寿命2年,载有辐射监测器,主要用于测试辐射监测器和高能加速器混合装置的在轨运行性能。
(18)MTCube-2卫星
图16 MTCube-2卫星示意图
MTCube-2卫星是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研制并所有的1U立方体系统/仪器测试卫星,重约1公斤、设计寿命2年,主要用于测试COTS存储器在太空环境中的抗表面声波性能。
(19)ALPHA卫星
图17 ALPHA卫星示意图
ALPHA卫星是意大利ARCA Dynamics公司研制并所有的1U立方体技术试验卫星,重约1公斤,主要用于探测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辐射强度,以更好地了解与磁层有关的天文现象,并展示为减轻辐射而开发的创新技术。
(20)BeaverCube卫星
图18 BeaverCube卫星示意图
BeaverCube卫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体多功能卫星,除了用于向高中生介绍航天科学技术外,还将用于测量云的特性、海洋表面温度和颜色、校准展示形状记忆合金技术等。
(21)CLICK-A卫星
图19 CLICK任务双星激光通信示意图
CLICK-A卫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空间系统试验室研制并所有的3U立方体系统/仪器测试卫星,除了用于测试光学激光通信元件外,还将测试精调节镜能够达到与地面望远镜的对接指向精度。该卫星开展的测试项目主要是为了降低后续CLICK任务中双星激光通信的风险。测试成功后,CLICK-B/C卫星将开展25至580公里之间的20Mbps数据传输速率测试试验。
(22)D3卫星
图20 D3卫星示意图
D3卫星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制并所有的2U立方体技术试验卫星,重约2公斤,主要用于验证一种近地轨道阻力调节装置和相关控制算法的新技术。
(23)JAGSAT-1卫星
图21 JAGSAT-1卫星示意图
JAGSAT-1卫星是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研制并所有的2U立方体地球环境探测卫星,载有快速阻抗探测器TDIP,主要用于探测400至800公里的等离子体密度。
(24)CapSat-1卫星
图22 CapSat-1卫星示意图
CapSat系列卫星是美国佛罗里达州韦斯学校研制并所有的1U立方体教学资源卫星,旨在建立一个开展科学计算、技术工程的研究平台,通过个人和团队比赛促进学生学习航天知识、激发学习兴趣。CapSat-1卫星主要是提供测量电容器作为电力系统代替锂电池的工作效率的平台。
(25)TUMnanoSAT卫星
图23 TUMnanoSAT卫星示意图
TUMnanoSAT卫星是摩尔多瓦的国家首颗星,属于1U立方体教学资源卫星,重约1公斤,目的是向参与该项目的学生提供实践动手能力,入轨后能够开展天地通信、地球图像拍摄的相关教学演示和实验。
(26)南粤科学星
南粤科学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多功能卫星,装载了八院804所自主研制的GNSS-R双基雷达探测载荷,主要用于土壤湿度探测、海面风场探测、数据传输等科学实验、教育科普和研学活动。该星以北斗、GPS等GNSS卫星L波段信号为发射源,利用天基平台接收并处理地球表面反射信号,对海洋、陆地水资源环境要素进行综合探测,具有刈幅宽、功耗低、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南粤科学星在有针对性地满足南粤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学调查需求的同时,也将带动科研人员开展海表风速、土壤湿度等地面反演应用研究,推动天地一体化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电子技术应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