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80%!千亿巨头“踩雷”,2年蒸发800亿!又一场资本泡沫破灭
2022-08-25
来源:侃见财经
“AI芯片第一股”的泡沫,彻底破了。
A股千亿巨头——科大讯飞(002230)的一份财报,暴露了寒武纪的窘境:巨亏、暴跌。科大讯飞的最新财报显示,2022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6.97%;净利润仅有2.78亿元,同比下滑33.57%。其背后的原因是,对三人行、寒武纪的投资亏损金额分别为2747.8万元、1.3亿元。
头顶“AI芯片第一股”、“AI芯片独角兽”光环的寒武纪,日子并不好过。其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再度亏损6.2亿元,过去五年的累计亏损高达28.61亿元。面对持续巨亏,二级市场正在”抛弃“寒武纪,其最新股价跌至58.1元/股,最新市值为233亿元,相比2021年上市之初的最高价297.77元/股,累计跌幅超80%,总市值蒸发超960亿元。
当前,市场最为关心的或许是,身处火爆的AI芯片赛道,寒武纪何时能够迎来转机?
暴跌80%!千亿巨头“踩雷”
千亿巨头的一份财报,再次将AI芯片“独角兽”推上风口浪尖。
8月22日晚间,科大讯飞(002230)披露了最新财报,2022上半年实现营收80.23亿元,同比增长26.97%;因受三人行、寒武纪等参股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影响,净利润仅有2.78亿元,同比下滑33.57%;扣非后净利润为2.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1%。
与此同时,前十大股东名单也暴露了一个危险信号,“私募大佬”葛卫东于第二季度减持499万股股份,截至今年6月末,其持股比例下降至1.36%,位列第八大股东。
而在此之前,葛卫东一直坚定看好科大讯飞。早在2017年,便杀入科大讯飞前十大股东名单,其于2019年又参与科大讯飞的定增,持股比例一度达到2.33%。
但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葛卫东便开启“卖卖卖”模式,已经连续7个季度减持,持股比例已降至1.36%。
资本大佬持续减持的同时,科大讯飞的股价也一路走低,截止8月23日收盘,其股价跌至39.46元/股,相较于2021年6月的最高价68.32元/股,累计跌幅达42.2%,总市值蒸发超670亿元。
另外,市场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科大讯飞的半年报为何“增收不增利”?
科大讯飞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由于持股的2家A股公司三人行、寒武纪股价波动,导致上半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大幅减少。具体而言,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对三人行、寒武纪的投资亏损金额分别为2747.8万元、1.3亿元。
这一回应,将昔日的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推上风口浪尖。
截止8月24日收盘,寒武纪的最新股价为58.1元/股,最新市值为233亿元,而其在2020年上市之初时,总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元。意味着,短短2年时间,寒武纪的股价累计下跌超80%,总市值蒸发超960亿元。
“AI芯片第一股”的危险信号
寒武纪所面临的麻烦,远不止股价暴跌。
寒武纪的业绩、现金流,都面临不小的问题。近日,寒武纪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亏损6.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金额为3.9亿元,亏损额同比增加58.9%。
据财报显示,寒武纪巨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研发费用的大幅增长。
2022年上半年,寒武纪持续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引进研发人才,导致研发费用增加至6.29亿元,同比增长51.5%,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366.34%。意味着,寒武纪所有收入都无法覆盖研发费用。
研发烧钱的同时,寒武纪在产品推广上也“挥金如土”。2022上半年,寒武纪的宣传及推广费用同比增长63.51%,销售费用超3289万元,销售费用率达到19%,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
意味着,寒武纪的“寒冬”仍在继续。将时间周期拉长,寒武纪的亏损更为严峻,2017年-2021年,寒武纪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49亿元,净亏损却高达28.61亿元。
长期亏损的背景下,寒武纪的现金流也不容乐观,其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寒武纪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3亿元,上年同期为-5.39亿元。 截至今年6月末,寒武纪的货币资金下降至18.46亿元,相比年初减少了11亿元,已经创下上市以来最低水平。
自成立以来,寒武纪从未实现过盈利,其不断通过融资的方式维持企业的生存。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前,寒武纪先后进行了6轮融资,募资总金额达46亿元。若算上IPO的募资额,其累计募集资金更是高达71亿元。
持续的巨额亏损、高额的研发投入,逐渐令投资者对“AI芯片第一股”失去信心。
其实,梳理寒武纪的业务发展,不难发现,其“依赖大客户”的风险一直存在。成立之初,寒武纪主要依赖华为海思,营收占比一度高达99.69%,随着华为海思采用自研的AI模块,寒武纪IP授权营收大幅下滑,标志着,寒武纪与华为正式“分手”。
寒武纪的云端AI芯片实现量产后,其大部分订单则来自于政府机构,连续斩获了超算中心建设项目。2019年,仅珠海横琴、西安沣东的2个政府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便为寒武纪贡献了约80%的收入。
财报显示,2021年寒武纪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总营收的88.6%。这也频频被市场质疑,过度依赖政府订单,未来寒武纪的成长不确定性较大,且销售费用高居不下。
寒武纪有没有未来?
众所周知,芯片一直都是前期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科技领域,寒武纪所处的“芯片+AI”细分赛道,更重视研发,且竞争愈发激烈。
目前,英伟达、AMD、英特尔等海外巨头,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中科驭数等国内明星企业,都已陆续交付了AI芯片产品。另外,最新的汽车芯片领域,寒武纪正在面临地平线、芯驰科技、黑芝麻科技等独角兽企业的竞争。
尽管芯片+AI,是当下最热门的技术赛道之一,机构对赛道未来的展望仍非常乐观,据Gartner预测,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将达到700亿美元以上。
但现实的商业环境却十分残酷,一方面,芯片+AI赛道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即使有盈利,也无法覆盖巨额的研发、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是,AI始终没有找到爆发性的应用场景。
另外,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的收入模式基本是靠国家安防、智慧城市、超算中心的时代红利,大部分客户均为政府、国有企业等大单位,付款审批流程较长,回款周期较慢。
另一个更大的潜在风险是,科学伦理和数据合规问题。
今年315晚会曝光人脸识别侵犯隐私的乱象后,云从、旷视科技都在IPO问询函中,都被问及数据合规、伦理风险问题。旷视科技透露,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伦理道德保障机制仍然不够健全,未来新出台的国家或行业伦理道德规章制度也可能给公司带来合规成本。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电子技术应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