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DOI: 10.20044/j.csdg.2097-1788.2022.02.006
引用格式: 姚相振,李彦峰,孙彦,等. 美国零信任制度研究及启示[J].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2022,41(2):35-40,67.
0 引言
随着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基于固定边界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例如,难以防御内部网络攻击、对数据泄露风险缺少有效防护措施等[1]。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美国国防部和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标准,推进相关领域信息系统零信任架构改造。
零信任作为一种安全理念,通过对访问发起方进行认证授权、持续监测和评估,动态调整访问控制策略,以实现对访问发起方的动态细粒度访问控制,有效管控安全风险。2010年,咨询公司Forrester推出零信任(Zero Trust)概念,首次提出通过对每次访问过程进行评估建立信任关系的安全理念[2]。基于零信任理念,一批企业开展了落地实践工作,其中Forrester提出了零信任扩展(Zero Trust eXtended,ZTX)和零信任边缘(Zero Trust Edge,ZTE)[3];Gartner设计了零信任网络(Zero Trust Network Access,ZTNA)[4];谷歌推动了BeyondCorp零信任项目[5];微软开发了Azure零信任架构;云安全联盟(Cloud Security Alliance,CSA)提出了软件定义边界(Software Defined Perimeter,SDP)协议等[6]。据Forrester统计,2020年全球范围内零信任业务年营收超过1亿美元的厂商有10家,零信任架构主要应用于政府、金融、制造业、医疗、教育等领域[7]。
本文梳理了美国零信任相关政策标准情况,并基于零信任在我国发展现状,提出了推动零信任发展相关建议。
本文详细内容请下载:https://www.chinaaet.com/resource/share/2000004856
作者信息:
姚相振,李彦峰,孙 彦,羡喻杰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