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对待特斯拉,请收起那些“无知”

对待特斯拉,请收起那些“无知”

2022-11-08
来源:OFweek
关键词: 特斯拉 比亚迪 Model3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一方面,需要正视对手;另一方面,也不要妄自菲薄。

  “这么狂妄,不还是没有卖过人家?”

  “输了就是输了,没必要找理由。”

  “我看前段时间突然降价,也是有些怕了。”

  就在昨天,微博上突然出现了名为“比亚迪三季度销量力压特斯拉”的话题,评论区中类似文章开篇的留言屡见不鲜。

  汇总下来,中心思想集中在:前者用实际行动狠狠打击了后者的傲气,比亚迪向整个行业证明了特斯拉并不是不可战胜。

  但在我眼中,有些笃定的观点,更像是略显“无知”的自嗨。

  不可否认,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新车销量的确达到118.5万辆,而特斯拉仅有90.9万辆。可必须知晓的是,前者目前在售的产品矩阵,已经扩充至多达十几款。相比之下,后者真正主销的只有Model 3与Model Y。

  与此同时,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仅以三季度财报为例,在卖出更多车的前提下,比亚迪的总营收达到1170.8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57.16亿元,纷纷创下新高。

  反观特斯拉,在销量更少的背景下,总营收达到214.5亿美元(约1554.6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2.9亿美元(约237.7亿元)。

  换言之,在评判一家车企能力高低最具说服力的“赚钱效率”维度,比亚迪还是败下阵来。不过,冷静客观的评判,其还是成为了可以与特斯拉一战,并值得被尊敬的对手。

  由此将视线继续聚焦在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的身上,行业中对于它略显“无知”的观点,实际上还存在不少。

  譬如,“随着竞争对手的发力,特斯拉渐渐失去了技术领先性。”同样,在我看来也像是天方夜谭。

  就拿还在举行中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例,如果非要评选整个2.1馆人气最旺的展台,没有任何的意外非今天文章的主角莫属。

  至于原因更加简单,身为旗舰车型的全新Model S Plaid与Model X Plaid北美发布近一年后,终于完成了在华的首次亮相。二者的到来,也再度用产品向所有人诠释了特斯拉的恐怖之处。

  就拿Model S Plaid为例,三电机驱动,峰值功率1020马力,零百加速时间2.1秒,最高车速322 公里/小时,风阻系数0.208,预估续航637公里,15分钟最快补能322公里,可以说基础面上的每一项参数,都足够的简单粗暴。

  而外观造型的精准升级,无疑间接印证了十年前就已发布的老款Model S,究竟具有多么夸张的前瞻性。

  内饰部分,Yoke方向盘的加入,以及几块屏幕分辨率、流畅度与UI设计的提升,令Model S Plaid诠释了何为“充满高级的科技感”。

  尤其是在进博会现场,与类似奔驰、宝马、奥迪、路虎、福特等传统劲旅,旗下最新车型的内饰风格对比后,上述感触还在变得愈发强烈。也恰恰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时代真的变了。

  当然,绝不是一味的谄媚,在类似智能语音、车机系统、高级别辅助驾驶本土化等方面,身处中国特斯拉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并不阻碍它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

  进而,不禁引出最近听到的又一种略显“无知”的观点,“特斯拉在华的直营模式走不下去了,甚至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起因还是由于这家美国车企上周,正式关闭了位于北京侨福芳草地的品牌首家体验店,以调整销售和服务战略。

  并且从不断获取的信息来看,借此契机,特斯拉正在重新评估身处中国市场的销售方式,考虑关闭北京等城市的部分购物中心展厅。接下来,将更加重视成本较低、能够提供维修服务的郊区门店。

  平心而论,在看到这样的消息后,我心中的想法完全相反。与其说特斯拉的直营模式走不下去了,不如理解成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在华正式完成了漫长且艰难的品牌建设过程。

  换言之,已然从过去多年间,需要位于城市中心商圈“车找人”,过渡到了位于郊区门店“人找车”。从买方市场,彻底转化为了卖方市场。

  相比之下,对于那些仍在纠结应该采取直营、经销商还是两种模式兼顾的其它新能源车企而言,显然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门店怎么开、开在哪、开多少,均存在诸多难言之隐,品牌建设之路道阻且艰。

  而特斯拉的潜台词,就像是游刃有余阐述道,“只要产品够好,无论我把店开在哪里,终端消费者都会乖乖买单。”

  只不过,作为旁观者,我们非常清楚的知晓,造车绝没有轻松可言。

  这不,本月初,据外媒发布的信息显示,特斯拉将从刚刚完成产线升级不久的上海工厂,调派工程师和生产人员约200人赴美,帮助其扩建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任务将持续至少三个月。

  顺势,又一种略显“无知”的观点涌现而出,“今年特斯拉完不成150万辆的交付目标了,还是因为本土产能遇到了大麻烦,所以急需我们出手拯救。”

  老实说,乍一看这样推测,背后好像蕴含着几分道理。毕竟,结合前三季度的交付量,特斯拉今年已然很难完成既定的目标。

  只不过,些许存疑的点集中在,难道200名工程师与生产人员赴美,仅仅为了帮助特斯拉更好的扩产?在我看来,这很可能为一方面的任务。

  既然交付层面“不及预期”成为定局,明年在全球四座工厂纷纷扩产完成后,特斯拉必然会冲击更高的目标。

  身为“掌门人”的马斯克也不止一次的提及,全力保证50%的复合增长率。那么,粗略计算就是225万辆。毫无疑问,不是没有可能。

  而另一方面,不排除带着“取经”的目的。

QQ浏览器截图20221108215832.png

  更简单来说,在特斯拉的“技术鱼池”中,还有很多能够拿到中国的东西。类似4680电池,更极致的一体铸造技术,甚至Model S与Model X。

  而这些“宝藏”,一旦放至如此庞大的新能源市场之中,相信“回报比”也是颇为丰厚的。

  写到这里,文章渐渐临近尾声。最后,仍然想要呼吁大家,就像本文标题写道的那样,“对待特斯拉,请收起那些‘无知’。”

  当然,在对自身能力有着正确认知的背景下,也不要妄自菲薄。

  恰恰因为如此,行业中还有一种观点值得被反驳,“特斯拉公开专利后,中国新能源车才能发展起来。”

  的确,有了这条“鲶鱼”的存在,诸多自主品牌的革新才能变得愈发迅速。

  但将视角放大,当下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之所以可以引领全球,特斯拉只能说是“催化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从“天时、地力、人和”三个角度,我们都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

  并且随着终端竞争的加剧,反而倒逼着特斯拉在感受到了订单压力后,上月不得不“被迫降价”。

  所以说,对待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除了收起那些“无知”,同样不要过分的高估对手。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电子技术应用-AET<<

新闻图片.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