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趋势及发展前景
2023-08-29
来源:综合于北交新源、 智研江南
核心观点
1.行业现状。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态势,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渗透率加速提升,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比上年高12.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自主品牌乘势崛起,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更偏好新能源汽车,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接受度更高。插电混动车型延续迅猛增长势头,纯电新能源车型发力高端市场。
2.发展趋势。趋势一: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优化,锂电池供需将逐步恢复平衡。趋势二:智能化赛道开启,智能网联技术成为重要路径。趋势三:安全性是消费者关注焦点,安全水平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趋势四:生产工艺需求全面革新,一体化压铸技术带动生产装备升级。趋势五:氢燃料电池发展日渐成熟,商用车示范与探索逐步走向深入。趋势六:“下沉市场”增势明显,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今年出口亮点。
3.发展前景。我们认为,“国补”退市影响有限,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成长期,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国内行业政策基本稳定,中游厂商排产饱满,在自发需求驱动背景下电动车销量持续走高。车企电动化加速,供给结构改善,在碳减排要求下,市场与产业链有望协同上扬。近期,碳酸锂、氟化锂等重要原材料价格回落,将带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展望2023年,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技术进步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双轮驱动下,新能源车市场有望持续高景气,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突破900万辆,渗透率将近30%。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考察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给2019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贺信提到,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发展,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为指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11月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部署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等5向战略任务,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1 行业现状
1.1 行业需求: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爆发式增长,渗透率加速提升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比上年高12.1个百分点。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1.4万辆,同比增长51.8%,环比增长3.5%,单月销量对应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31.8%。
受益于新能源车需求释放,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迅速攀升。
机构数据显示,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83.4%至122.9GWh。其中,中国企业在前十中占据六席,市场份额达到55.3%,持续领跑全球市场。2022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60.94GWh,同比增长86%。
1.2 竞争格局:自主品牌乘势迅速崛起,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目前,自主品牌正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2023年1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占市场份额49.4%,批发销量占市场份额52.4%,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初步赶超。在2022年新能源厂商销量榜Top10中,除去特斯拉,头部企业均为中国品牌。比亚迪、吉利表现强劲,2022年1-1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79.99万辆,同比增长208.2%,成为民营自主销量第一;吉利销量30.49万辆,同比增长277.9%,是年度车企销量榜上同比增速最快的。
行业同质化竞争趋势加剧,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前十大厂商份额占比由2021年70.3%上升至2022年72.3%,其中,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3家头部企业份额占比分别为31.7%、7.8%和7.8%。在2022年12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中,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占比59.0%,前十大厂商高达73.3%。
1.3 市场区域结构: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更偏好新能源汽车,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接受度更高
从地域来看,胡焕庸线以东、以南的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对新能源汽车偏好度更高,而东北、西北等区域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气候适宜,经济发达,充电桩等设施完备,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而东北和西北区域,气候寒冷,地广人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足,客观上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相对而言,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更高。除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等条件外,燃油车限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根据懂知行2022年7月的调研材料,海南省潜在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最高,达到28.7%。海南省全域限购燃油车,拥有全国3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中的15个,因此,海南省的潜在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高。
1.4 产品结构:插电混动车型延续迅猛增长势头,纯电新能源车型发力高端市场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插电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0%,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份额由2021年的18%提高到22%。预计,插电混合动力汽车2023年销量将出现爬坡,在售价10-20万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有望成为本年新能源车最大的增长动能。
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和市场价格波动明显等因素影响,自主和合资品牌加大力度推出纯电新能源车型,锚定30万以上区间的高端市场,对表高端品牌燃油车产品。
2 行业发展趋势
2.1 趋势一: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优化,锂电池供需将逐步恢复平衡
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效应的陆续释放,锂矿产能将逐步爬坡,锂电池供需压力有望近期得到缓解。2022年,锂材料价格显著上涨,电芯价格涨幅均超过40%,酸铁锂电芯由0.55元/wh上涨到0.83元/wh,三元电芯由0.63元/wh上涨到0.92元/wh。为了保障锂电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厅在2022年11月发布《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近期,锂材料价格有所回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去年11月中旬的57万元/吨跌到今年2月的39.5万元/吨,跌幅已达30%;锂矿供给趋于宽松,供需矛盾缓和,23年产能将逐渐扩大。另外,钠离子电池有望本年实现产业化,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完善,2024年电池行业将回归正常水平。
2.2 趋势二:智能化赛道开启,智能网联技术成为重要路径
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赛道。大容量电池满足智能化配置高功率需求;电气化程度高保证智能系统的强鲁棒性和高可靠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域融合向中央集中式发展,OTA赋予整车持续升级的可能,满足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要求。2022年上半年,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达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
座舱启动智能化升级,开始向视觉和听觉两个方向发展。视觉方向,仪表盘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从7寸升级到10寸以上,同时多屏化趋势也愈发明显。HUD的行业规模高速增长。听觉方向,华为、小米、苹果等造车新势力打造多屏时代,新进入者塑造音响时代。智能座舱产品多元化,单车价值量提升3~7倍。传统座舱产品以机械仪表和车载音频视频播放器为主,整体单车配套价值在2500元以下,而智能座舱融合触控、智能语音、视觉识别、智能显示等实现多模态交互,配套价值是传统座舱的3~7倍。
2.3 趋势三: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安全水平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
根据工信部等联合印发的《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全包括整车功能安全、电池安全、充换电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依据ISO 26262标准,新能源整车功能安全主要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子助力转向、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在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中,充电场景和动力电池自燃占比较高,2020年充电场景占比高达50%,动力电池自燃约为30%。另外,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行驶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2.4 趋势四:生产工艺需求全面革新,一体化压铸技术带动生产装备升级
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降本增效的诉求加速提高结构件集成度,催生出来一体化压铸技术。一体化压铸技术颠覆传统汽车制造工艺方式,集成化简化流程,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车身成本。根据广东鸿图、文灿股份等相关公告,一体化压铸件主要集中在后地板总成、一体化前舱总成和电池托盘。根据2020年特斯拉电池日公开数据,ModelY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后,与Model3相比,后地板重量下降了30%,单车制造成本约下降31%。一体化压铸工艺还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装备的全面升级,全自动转子轴生产线、五轴动柱式加工中心、数控万能内外圆磨床、选择性波峰焊接设备、IMR智能移动机器人和一体式压铸机等设备逐渐普及与使用。
2.5 趋势五:氢燃料电池发展日渐成熟,商用车示范与探索逐步走向深入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日渐成熟。以北京、上海、广东等5个示范城市群为基础,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涵盖47座城市,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2022年1月-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2400辆。氢能物流重卡成为氢燃料电池行业实现商业化的重要场景之一。2022年7-9月购置氢燃料电池重卡订单数突破1万辆,占所有细分车型销量44%。
氢燃料电池汽车与商用车适配度高,大规模商业运营开始。氢燃料电池技术能源转化效率高达60%,是内燃机的2-3倍,适宜长距离、重载和商用场景的应用。在使用寿命上,燃料电池的普遍寿命超过5000h,远高于锂电池的3000h,长期使用成本低于低电动卡车。
2.6 趋势六:“下沉市场”增势明显,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今年出口亮点
中小城市及乡村市场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增速更高的增长点。随着中小城市逐步落实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换电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加速提高。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小城市占双非限城市新能源汽车销售的50%以上。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加速挖掘潜力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共销售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比整体市场增速高约10个百分点。
在外需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今年的出口结构性亮点。2022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速96.7%。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将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考虑到国家补贴退坡,国内市场承压,出口增速将超过国内市场增速。
3 行业发展前景
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逼近700万辆,渗透率已经超越25%。十四五期间,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定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3.1 城镇化建设: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沉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9%,第一阶段的城镇化建设基本完成。一线、二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几近饱和,汽车销量的增量空间开始下沉。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不同于过去“汽车下乡”政策的短期效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案是持续长效机制,将进一步夯实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基盘,推动县城居民用车需求的释放。
3.2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为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注入动力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2%;消费支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2%和12.1%,分别实现了2倍和3倍的增长。近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出现阶段性下滑,消费收入比也出现下降,但长期来看,仍有巨大的增长态势。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未来新能源汽车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3 “双碳目标”“双积分”政策:倒逼新能源汽车发展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完成了历史使命,彻底退坡。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推动力,从购置税补贴的正向激励,转为“双碳目标”“双积分政策”的约束与倒逼。在“双碳目标”下,汽车生产商需要承担巨大责任。在当前内燃机的热效率已达极限的情况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生产商的一条可选的技术路径。
3.4 大规模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为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保障
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信心。从近期增长趋势来看,充电桩保有量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和密度显著提升,未来充电服务将更加便捷。
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179.8万台,同比增长56.7%;其中直流充电桩76.1万台,占比42.3%;交流充电桩103.6万台,占比57.7%;12月公共充电桩新增6.6万台,新增量环比增长28.5%。
截止2022年12月底,中国换电站保有量增至1973座,较11月新增71座;换电运营商方面,蔚来保有量1300座,较11月新增54座,奥动新能源保有量565座,新增17座;杭州伯坦保有量108座。
3.5 市场空间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900万辆,渗透率达到30%
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正式退出。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拼技术时代,具备具有整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和智能网联水平核心部件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催生了新能源汽车新需求。
我们认为,“国补”退市影响有限,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成长期,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国内行业政策基本稳定,中游厂商排产饱满,在自发需求驱动背景下电动车销量持续走高。车企电动化加速,供给结构改善,在碳减排要求下,市场与产业链有望协同上扬。近期,碳酸锂、氟化锂等重要原材料价格回落,将带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展望2023年,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技术进步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双轮驱动下,新能源车市场有望持续高景气,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突破900万辆,渗透率将近30%。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电子技术应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