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引用格式: 刘涵潇,喻忠军,范景鑫,等. X波段宽带高效率连续类功率放大器芯片设计[J]. 电子技术应用,2025,51(3):39-43.
英文引用格式: Liu Hanxiao,Yu Zhongjun,Fan Jingxin,et al. Design of an X-band high efficiency continuous-mode power amplifier[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5,51(3):39-43.
引言
功率放大器作为相控阵雷达T/R前端组件的关键模块,其性能直接影响雷达系统的整体性能。随着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MMIC)的快速发展,相控阵雷达系统中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率器件,为降低功耗与热设计成本,迫切需要研究具有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而功率放大器在高频段面临着功率附加效率(Power Added Efficiency,PAE)低和输出功率不足的问题。X波段雷达在气象监测、目标跟踪、火控、航空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近年来对能工作在X波段,且具有高效率、高输出功率的宽带功率放大器的需求一直很强烈。
传统的提高功率放大器效率的方法是减小导通角,对于A、B、AB、C类功率放大器,当导通角逐渐变小时,效率逐渐增大,但输出功率也随之下降[1]。1958年Tyler首次提出谐波控制理论,通过调整输出网络的谐波阻抗,使各谐波频率处电流和电压不同时出现,谐波不产生有功功率,大大提高了功率放大器的效率[2]。但谐波控制类功率放大器对于谐波阻抗的要求十分严格,难以实现宽带匹配。2006年,Cripps提出了连续B/J类功率放大器的概念,在基波和二次谐波阻抗中引入了电抗成分,得到涵盖多个最优阻抗的设计空间,这些阻抗解紧密相连,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拓展了带宽[3]。
自连续类理论提出至今,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文献[4-5]基于连续类理论设计实现了带宽达到倍频程的高效率功率放大器,但是它们都采用管芯进行板级实现,集成度较低,与如今器件小型化高集成的趋势相悖。
因此,本文基于0.25μm GaAs p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工作频带覆盖整个X波段的宽带高效率连续类MMIC功率放大器。在工作频带中实现了59%的峰值PAE,且全X波段PAE均高于50%。放大器由两级构成,提供30.6 dBm的峰值输出功率和17.8±0.8 dB的平坦增益。此外,芯片采用了紧凑的结构,尺寸仅为2.1 mm×1.3 mm,实现了小型化。
本文详细内容请下载:
https://www.chinaaet.com/resource/share/2000006356
作者信息:
刘涵潇1,2,喻忠军1,2,范景鑫1,2,张德生1,2
(1.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 1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