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新型IED的设计

新型IED的设计

2008-05-16
作者:韦宝泉,高艳芳

  摘 要: 介绍一种新型的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该装置结构上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方法,以ARM+DSP的多CPU架构为硬件核心,以CAN现场总线为通信总线,以μClinux和C语言为软件开发平台,实现对牵引变电所主变压器的保护、测量、控制、通信等功能,具有可靠性高、智能化程度高、结构合理、成本低等特点,适合作为牵引变电所的新型主变间隔装置。
  关键词: IED ARM DSP CAN μCLinux


  随着铁路电力牵引向高速、重载的发展,使得牵引变电所和供电系统容量增大,对控制保护功能" title="保护功能">保护功能、监控的精度与分辨率、控制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等多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title="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分层分布式结构是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1],在这种结构的系统中,每一个间隔拥有自己的智能间隔装置(IED),该装置需要实现保护、控制、测量、通信、录波等所有功能,这就对这些间隔装置提出了很高要求。近年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种装置提供了条件。
1 总体设计
1.1 一体化结构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智能化的保护和测控单元也称为IED,通常系统中的这些单元都是独立的,每个单元各自实现一种功能,例如主保护单元、后备保护" title="后备保护">后备保护单元、测控单元等,或者至多是信息与控制结合成为综合测控装置,而保护装置依然独立,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对保护的可靠性要求。但随着硬件技术水平的提高,可靠性问题可由硬件设计、制造技术来解决。
  另外,IED的一体化设计有以下优点:(1)减少硬件开支,降低成本。(2)减小占地面积,节省空间。(3)减少连接电缆,简化接线,提高可靠性。(4)容易实现标准化。
  一体化设计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有三种可以选择的方案[2]:(1)将控制系统功能扩展,以包含保护功能。(2)将保护功能扩展,以包含控制和信息功能。(3)保护、控制和信息功能设备依然独立,它们之间采用通信方式联结。
  工程实际中三种都有应用。但目前国际上的标准规范都倾向于第(2)种方案。本设计即采用该方案。此方案以保护系统为基础,扩展控制、信息功能。以保护为重,保证了其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利用先进的硬件、电路设计技术,扩展测控功能,实现装置的监视和控制。这种方案既实现了保护、测控的一体化设计,又保证了保护的可靠性,相对比较合理。当然,它也有缺陷:强调了保护功能,难免影响控制,使得控制复杂化,如何更协调地处理好保护与测控的关系,使系统合理地工作,这也是今后一体化装置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多CPU结构
  由于装置实现的功能多,必须实现变压器的主保护、后备保护和测控通信功能,而根据继电保护原则,主保护与后备保护要求硬件上独立以满足可靠性要求,保护与测控无关,完全不受通信测控影响;同时装置要求有较强的通信和管理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单独使用一种CPU难以实现所有功能,不能满足需求[3],所以决定采用多CPU架构,由单独的CPU实现主保护功能,另外一个CPU实现后备保护和测控功能,它们之间再由一个主CPU进行管理,并负责通信、维护等功能,其结构如图1所示。


  在装置结构中,差动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在同一机箱内,但分别由各自的DSP承担其保护功能,相互独立,并且它们的保护出口跳闸回路也互相独立,实现了保护的独立性,结构紧凑,接线简单;后备保护DSP兼具测控功能;通信和管理由ARM实现,负责与两个保护DSP的数据交换、向站控层上传数据与接受命令、显示与人机交互功能,系统的调试与维护都由ARM进行,其与站控层的连接采用CAN现场总线。
  软件上,在ARM上安装μClinux操作系统,各应用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
2 硬件设计
2.1 总体结构
  本装置的硬件系统结构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通信管理ARM主板模块、主保护DSP模块、后备保护DSP模块、电源模块、液晶触摸显示模块、各输入输出模块等。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子系统设计在一块印制板上,各模块都插在同一个底板上,通过底板进行互连,最后安装于标准机箱中。这样做,一方面使各模块之间空间上相互独立,便于调试、安装以及维护工作,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机箱空间,使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便于分散安装于现场,体现分散分布的特点。


2.2 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负责给各板提供合适的电源,根据各板上器件所需电源情况,将输入的交流220V转换成直流±5V、±12V、24V等,作为主板工作电源、输入输出驱动电源、液晶触摸屏电源及信号显示电源等。
2.3 液晶触摸显示模块
  装置要求能够当地显示和维护,即人机交互,因此设计了液晶触摸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装置工作状态、采集到的各种信息及操作记录等,包括:遥测、遥信、遥控、保护动作信息等;还具有参数输入功能,可以修改装置的整定值等参数,方便当地操作、调试和维护。
2.4 通信管理ARM主板模块
  通信管理ARM主板模块是本装置的核心部分,负责与两个DSP保护主板的信息交换、与液晶显示模块通信、与上层的CAN通信等,还带有调试用的串口" title="串口">串口及网口。该模块起到主控与通信的作用,管理着其他各个模块。各DSP板采集的数据都传给该主板,再由它统一上传和显示;从上层或触摸屏输入的整定值都由本主板输给相应的DSP板,进行修改维护。该模块的硬件结构原理设计如图3所示。


  该主板以ARM处理器S3C4510B为核心。该处理器内核ARM7TMDI是低功耗、高性能无MMU的16/32位内核,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32位嵌入式RISC处理器,属低端ARM处理器核。它可以应用于工业控制场合,适合于实时环境,对于装置的环境能够适应。处理速度块、价格低,可以安装操作系统(μClinux)。设计中根据需要扩展了接口电路,包括:时钟电路、JTAG及看门狗复位电路、存储电路、CAN接口、串口、网口和LCD显示电路等。
2.5 主保护DSP模块
  主变主保护功能由主保护DSP模块独立完成,保护功能完全独立,不依赖于ARM板,保护动作信息实时传给ARM板,整定值的修改通过接收ARM板传输的信息来实现,如图4所示。


  该主保护板以TMS320LF2407为CPU。TMS320系列的DSP的体系结构是专为实时信号处理而设计,该系列的DSP控制器将实时处理能力和控制器外设" title="外设">外设功能集于一身,通过将外设、存储器集成到控制器内部,减少了成本,节省了电路板空间,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4]
  设计中对TMS320LF2407扩展了数据存储器、串口电路、JTAG电路及电源复位电路等,并根据需要适当扩展了I/O端口。TMS320系列的DSP体系结构是专为实时信号处理而设计,该系列的DSP控制器将实时处理能力和控制器外设功能集于一身,通过将外设、存储器集成到控制器内部,减少了成本,节省了电路板空间,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4]
2.6 后备保护DSP模块
  后备保护功能由后备保护DSP板独立完成,保护功能同样完全独立,不依赖ARM板,保护动作信息实时传给ARM板,整定值也是由ARM板传输修改。同时该DSP板还具有测控功能。其结构与主保护主板大致相同,主要是存储容量、信号接口数量上有所增加。
2.7 信号预处理模块
  硬件结构中,除了上述的各主板外,还有信号调理、继电输出等信号处理电路。主要是对输入信号进行调理以供给DSP板采集,接收DSP板控制信号进行放大驱动,通过继电器控制各断路器、隔离开关,达到保护跳闸或遥控的目的。
3 软件平台建立
  ARM通信管理主板功能复杂,执行任务较多,涉及到进程调度、通信等,需要安装嵌入式操作系统。针对S3C4510B处理器没有MMU模块特点,选择了源码开放的μClinux操作系统,它继承了标准Linux的稳定性、网络性好等特点,还具有内核小、工具完备等优点,非常适合本系统。
  将μClinux移植到S3C4510B板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构造交叉编译环境、引导装载程序移植、μClinux内核配置和编译。
  本系统ARM主板上有串口、CAN总线接口、双口RAM 等外设,这些硬件都需要在操作系统软件上提供设备驱动程序的支持,从而可以为上层应用软件所访问,因此还要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由于μClinux不支持模块化加载,因此只能将设备驱动(.0)静态地编入内核,并修改内核驱动部分编译时的Makefile。
  应用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DSP保护主板上直接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而在ARM主板上开发时应注意:
  (1)μClinux系统中由于内存管理问题,没有fork()函数,用vfork()代替;
  (2)μClinux中编程可能遇到库不支持的函数;此时需要自己把函数的实现做成另外一个库供应用程序使用。如果是μClinux本身不支持的调用,那么就需要改写代码。
  本研究开发针对目前发展形势,采用先进的ARM+DSP的多处理器一体化结构和开源的μCLinux操作系统,研制开发了适合作为牵引变电所主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的新型IED。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间隔层智能装置,该IED实现了主保护、后备保护和测控功能的一体化,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和发展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条件。
参考文献
1 丁书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 Jones D D.A New Proposa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bsta-tion Integrated System.第七届电力系统保护进展国际会议论文全集
3 江春林.高速电铁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方案研究.电力自动化设备.2000;(10)
4 刘和平.TMS320LF240x DSP结构、原理及应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5 毛德操,胡希明.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