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再造叶绿体”捕光发电 上海推出新型太阳能电池

“再造叶绿体”捕光发电 上海推出新型太阳能电池

2008-07-15
作者:中国电池网

    植物体内神奇的光合作用,有望帮助人类实现清洁能源的梦想。记者日前从上海市科委获悉,华东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利用纳米材料在实验室中成功'再造叶绿体',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实现光能发电。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有效将太阳光转化成化" title="成化">成化学能。此次,华东师范大学孙卓课题组并非在植物体外'拷贝'了一个叶绿体,而是以自然为灵感,研制出一种与叶绿体结构相似的新型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尝试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在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的支持下,经过3年多实验与探索,这块仿生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
    项目负责人、华东师大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卓教授,向记者展示了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三明治'结构——中空玻璃夹着层纳米'夹心',光电转化的玄机就藏在这几十微米厚的复合薄膜中。深入其内,纳米'夹心'的'配方'十分独特:染料充当'捕光手',纳米二氧化钛则是'光电转换器'。为了让染料尽可能多地'吃'太阳光,科研人员还别出心裁地'撒'了点'佐料'——
    一种由纳米荧光材料制成的量子点,让不同波长的阳光都能对上'捕光手'的'胃口'。只要不断改进'配方',纳米'夹心'的光电转化效率就能一次次提高。
    说起太阳能发电,人们并不陌生。以单晶硅或多晶硅" title="多晶硅">多晶硅为主要原料的太阳能电池板正越来越多地点" title="多地点">多地点缀于城市建筑的屋顶、墙壁,成为一座座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电站。然而,在这种被称为'绿色电站'的身后,却隐藏着一系列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过程。尽管其光电转化效率高达15%~20%,但受原料价格和提纯工艺的限制,发电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1991年,《自然》杂志报道了瑞士科学家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科研成果,其光电转换效率在全光照射下可达7%~8%,这种新型低成本光伏电池" title="光伏电池">光伏电池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有关专家认为,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电池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廉价的原材料和简单的制作工艺。据估算,染料敏化电池的成本仅相当于硅电池" title="硅电池">硅电池板的1/10。同时,它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即便在阳光不太充足的室内,其光电转化率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另外,它还有许多有趣的用途。比如,用塑料替代玻璃'夹板',就能制成可弯曲的柔性电池;将它做成显示器,就可一边发电,一边发光,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当然,要大规模推广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还存在一些有待攻克的弱点。'孙卓透露,下一步,科学家们将着手解决此类电池效率随面积放大而降低的难题,同时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等。

[Tilly]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