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安全ESP市场期待国家强制立法实施
2008-09-10
作者:转自:一大把网站
对于ESP对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巨大价值,国际学术界已基本形成共识。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委员会(NHTSA)于2004年发表报告称,装备ESP的车辆将避免35%的碰撞事故,重心较高不易操控的SUV车型,事故避免率更可高达67%;美国保险公司" title="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公路安全协会(IIHS),经过对全美数十万起车辆理赔事故的分析后也认为,ESP可以避免43%的致命碰撞事故,56%的致命单车失控事故及77-80%的致命翻车事故,每年可在美国挽救1万人的生命。
日前,德国零部件公司博世" title="博世">博世发布调查报告称,预计在2012年,汽车电子稳定装置" title="电子稳定装置">电子稳定装置(ESP)的全球装备率,有望从2007年的34%提高到52%,其中美国的ESP装备率将接近100%。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2007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但国产汽车的ESP普及性依然比发达国家落后至少10年。2007年国产车的ESP装备率仅为4%,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中“遥遥”垫底;2012年的装备率预计能提升到18%,但依然比位列倒数第二的韩国低了一半以上。
出于对驾驶者生命安全的重视,美国已要求在2012年所有新车加装ESP;加拿大可能在2011年实施相似法律;欧盟委员会" title="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考虑在2012年要求所有出售的新车装备ESP,日本强制法令则将在2013年生效。
即便ESP在美国、欧洲等市场已成为半数以上车型的标准配置,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依然扮演着吝啬而冷血的葛朗台角色。时至今日,即使中国购车者们承担着比美国高出30%的汽车价格,ESP依然是奢侈的同义词:10万元以内车型装备一片空白;30万元以内装备的也屈指可数;即使是林荫大道2.8、沃尔沃S40等售价超过30万的准豪华车,我们依然看不到这项事关生命的字母缩写出现在配置单上。
面对质疑,汽车制造商们最常使用的托词是“成本”。但不为公众所知的是,貌似高贵而神秘的ESP,其实际制造成本非常低廉:根据NHTSA的调查,作为ABS系统的衍生装置,ESP在ABS基础上增加的成本仅有111美元,折合不到800元人民币。
另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是,“中国消费者认对ESP认可度低”。确实,ESP是一种“隐形”装备,多数国人无法像真皮座椅、GPS导航一样,在4S展厅里感知到他们的价值;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ESP作为购车的必选项——东风雪铁龙悄悄生产了加装ESP的凯旋精英版,几乎没有人再去关注便宜5000元的普通精英版——你能说中国消费者都是只懂得欣赏假桃木和车载6碟影院的土鳖?
事实上,跨国公司及其关联的提供ESP零部件企业,结成了价格垄断的“神圣同盟”,他们迫使中国汽车制造商,无论合资还是本土的,不得不以高于国际水平的价格采购ESP。
“受压迫”的汽车制造商们,也并非有资格向罪人扔石头的完人。在20万-30元的中级车中,ESP通常只被提供在装备像皇宫一样奢华的旗舰版本上。制造商们明白,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会因为ESP缺失而放弃他们的产品——如果您恰好是那种极度重视车辆安全的“成功人士”,那就请再多掏三五万块钱,因为我们都明白,您和您家人的生命值这么多钱!
于是,ESP,这项继安全带后最伟大而廉价的安全技术发明" title="技术发明">技术发明,被中国汽车的营销精英们齐心协力捧上了神坛,并为跨国零部件公司和整车制造厂印出了滚滚钞票。在消费至上主义弥滥的商业社会,我们无力改变这种游戏规则;唯一的转机或许是,政府部门通过ESP强制立法,迫使汽车制造商们更加尊重我们的生命。
唯一的漏洞在于,强制立法的实施,无疑会使博世这样的ESP提供商,在短期内赚取丰厚利润。但每年上千万套的ESP配套市场,也必然为本土ESP制造商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就像几年前在ABS上发生的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