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平:技术创新与开放式文化主导互联网发展
2010-11-17
作者:曹亮
来源:通信产业报
从1994年中国第一个具备真正意义的互联网连接,到今天实现4.2亿的网民总数,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真正成为互联网的超级大国。
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之际,国际互联网工程组织IETF将其第79次大会举办地点选在了中国,这也是IETF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大会。这也足以看出IETF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意味着着中国互联网产业在全球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技术是互联网发展之“魂”
对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与用户的参与非常重要,尤其是技术人员的参与,在推动互联网标准的制定与完善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国内,也有一些这样的机构与组织在推动国内互联网发展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正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技术开发和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在互联网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截至2010年,以我国研究人员和机构为主制定的互联网标准RFC共有17个,仅2010年一年,就达到9个。而历年来参与RFC撰写的第一作者来自中国的标准,就有25个。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清华大学一直积极参与到国际互联网标准的制定中,对于清华大学参与国际互联网标准制定的进展,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也是最积极的参与者。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
从1994年开始,吴建平就进入互联网领域,而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清华大学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了解,目前,清华大学已累计向IETF提交互联网技术标准RFC草案25项,其中已有5项获得IETF批准。
而除此以外,吴建平教授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在今年7月,国际互联网协会给吴建平颁发了“乔纳森·波斯塔尔奖”。该奖项是国际互联网界的最高荣誉,而吴建平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这不仅仅是个人荣誉,更多的是代表国际组织对中国互联网技术工程师的认可。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密不可分,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清楚,真正推动技术进步和互联网创新的是参与到互联网工作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在吴建平看来,互联网是全球人类共同创造发明的财富,延续它的发展还是要靠全球的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互联网的历史是个创新的历史
计算机网络从1969年开始诞生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互联网,走过了40年的历史。尽管国内互联网发展速度飞快,但真正涉足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和参与互联网标准的制定仅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当中,我们得到了像IETF在内的国际组织帮助和支持,这使得我们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也能看到长足发展的方向。
“回顾互联网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历史,是一个不断根据需求来解决问题的发展史。”在吴建平看来,互联网是一个创新力特别强的事情,或者是技术,或者是精神。我们要参与互联网,既要参与它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它的创新精神。
实际上,互联网技术有着与其他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不同的特点,不光技术不同,技术文化业不同,参与这些技术的人员的价值观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参与互联网技术开发与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将这些技术与文化进行汇整,以更好的学习。
当然,要实现这些就需要一个开放标准,而这也是IETF能够吸引全球互联网产业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虽然IETF的使命是使互联网更好地运转,但并没有人负责“掌管”互联网。相反,多人合作才使之运转。这些人对互联网都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这种多元化有时难以达成共识。但当达成共识时,其结果会更好、更清晰并得到比任何参与者的初始观点更有力的支持。
吴建平表示,“互联网文化主要是开放,协作,共赢的文化,而IETF的价值观是不求很多的回报,无私把自己的知识和精力贡献给互联网事业。我们要学习IETF的技术文化和价值观,来为互联网的发展做出我们中国人的贡献。”
中国互联网发展需产业推动
中国互联网在过去十几年之所以高速发展,主要是有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以及产业链各企业、技术人员的全面合作。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这种合作仍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力量。
目前,互联网发展已经列入国家长期发展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很明显,互联网已经作为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吴建平指出,中国互联网发展需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和国际互联网同仁加强合作,才能把互联网做好,把中国互联网做得更好,把世界的互联网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