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可视化IP网络运维之道
2010-12-12
作者: 张鹏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对话嘉宾
广州市电信设计有限公司核心网络设计院高级设计师 吴劲松
天津移动网络生产管理中心工程师 李荣盛
华为公司技术专家
现阶段,电信网络IP化路径已日渐清晰,但“量力而为”的IP网络传输能力也给电信运维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通信世界周刊》特别邀请来自运营商、研究机构以及设备厂商的专家就IP网络运维话题展开讨论。
IP本质引发网络监管不可控
《通信世界周刊》:目前电信运营商在进行网络运维时,是否存在IP网络运维不可控、端到端不可视等问题?从技术角度看是如何产生的?
吴劲松:根本原因在于IP网服务质量问题,由于IP网络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协议,致使“分类服务”技术并没有真正落实。
电信IP网络绝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IP技术照搬过来,运营商必须对IP技术进行彻底变革,如解决用户的接入管理、网络的资源管理、网络的安全管理、对网络节点及业务节点的监测、对业务进程的监视、完备运行维护体系等直接关系运营商运营和管理的技术难题。
华为:IP网络运维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可视”,这将直接影响IP网络运维效率。
首先,由于IP网络引入动态路由,三层网络是一片云,看不到业务的路径。路由不可视导致在IP网络运维过程中,经常出现终端用户申报了故障,而当运维人员进行故障定位时,故障又消失了的现象。由于故障无法重现,又没有历史信息可以查询,无法找到故障原因,无法彻底解决用户问题,造成了故障排除的困难,因此需要高水平的数通专家参与故障定位。此外,路由不可视还可导致运维人员无法预防路由振荡引起的全网故障,路由振荡对网络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最严重的情况可以引起网络瘫痪。
其次,IP网络端到端管道的创建过程需要跨域部署且配置内容复杂。在业务部署过程中,需要运维人员全盘考虑每个节点上业务部署的参数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旦发生参数配置错误,将很难检查和纠正,其对IP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很高。
总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IP网络在增加网络灵活性的同时,也给电信网络的监控、端到端管理、快速故障定位带来了致命挑战。IP的本质和传统电信几十年建立的传统运维体制有着本质冲突—IP技术设计之初更多地考虑的是生存性,其“尽力而为”的本质在适配传统的电信级网络监控、端到端业务管理、层层分责排障机制上都有天然的不足,这也就产生了IP网络运维过程中的不可控、不可视等一系列冲突。
共享传输模式挑战通信服务质量
《通信世界周刊》:IP网络运维相对于传统的电信网络运维工作而言,存在哪些不同?
李荣盛:首先,IP承载网的引入给电信网带来了IP网络时延、丢包、抖动等区别于传统通信网的问题,同时IP网络大量使用带宽共享的传输模式,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也是新的问题;
其次,最初IP网络对于网络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而当用于电信网络时,对其可靠性的要求大幅提升;
再次,传统电信传输网络其路由相对简单、业务承载关系较为直接,而IP网络依赖于更加灵活的路由控制,为业务传输路径带来不确定性;
最后,IP网络的故障更加难于定位,典型的TRUNK应用给IP网络最常用的“ping”探测就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破解IP网“黑匣”还需多管齐下
《通信世界周刊》:应对网络IP化带来的“黑匣子”问题,运营商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应对,比如管理规范、运维思路、系统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
吴劲松:在网络安全方面,IP网络架构下的各电信业务可进行网络平面的逻辑隔离,使关键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对用户不直接可见,有效避免恶意攻击,另一方面也可限制安全问题扩散至其它电信业务;
在管理规范方面,提高IP网络对服务质量的支持能力,如管理重点转移到业务层和事务层,从保证网络的可用性转移至保证网络所提供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网络运维方面,需转变电信网络的运维体系结构,通过调整运维人员结构、延伸运维范围、优化运维体系,实现客户差异支撑、服务等级保障、市场快速响应、业务灵活实现、网络安全畅通、维护指标前置、资源优化配置等目标,使IP网络逐步成为面向客户、面向产品、面向网络主动服务的高效运行维护体系。
李荣盛:在技术措施方面,突破IP网络黑盒首要是获取详实的网络拓扑,这个拓扑包括物理拓扑、逻辑拓扑两个层面,通过网络拓扑获取详实的通信业务路由,结合IP网常用的质量探测与分析方法,逐段路径分析通信质量,随后根据真实的通信业务路由,将分段的通信质量整合为业务通信质量,找出质量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最后通过历史回溯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在业务质量出现征兆性下滑时立即采取相应策略,避免影响性扩大。
在管理措施方面,个人认为,首先是注重规划,任何网络均需要良好的规划才能充分保障网络的安全、高效;其次是注重规划落地的验证,再好的规划没有严格的执行也是空谈;第三是管理与技术并行,通过管理指引技术走向,通过技术支撑管理提升;第四是有针对性地通过技术举措提升网络运维质量。
可视化提升IP网络主动监控力
《通信世界周刊》:如何建立目前IP网络运维过程中的主动监控机制,作为设备提供商,您有哪些解决方案推荐?
华为:IP技术本身和电信传统的运维机制是有本质冲突的,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强调IP网络要可控、端到端可视的原因。冲突的本质还体现在运维效率上,目前IP网络引入电信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大部分核心网络都已完成IP化改造,由于缺乏主动监控的手段,我们无法得知整个网络运行状态的真实情况,反而更多地是寄希望于网络不出问题、客户不投诉等。
华为提倡的可视化运维,就是要解决IP网络主动监控的问题。通过逐层IP网络可视,建立起IP网络的监控机制,在IP技术动态灵活性和传统电信严格监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提升IP网络的运维效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为新业务拓展和投资提供决策支撑。
目前,华为正在逐步完善其多层可视的IP网络运维解决方案,力求从物理层、链路层、IP路由层、业务层等多个层面解决可视监控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为,IP网络运维效率的提升,需要在网络设计阶段,结合网络工程、网络维护、网络优化、网络扩容甚至新老替换的网络搬迁等全生命周期的维护来综合考虑,从而保障整个IP网络的投资回报率最优。
U2520是华为最新推出的IP网络评估优化系统,支持宽带承载、移动承载、IP Core解决方案,它还能实现业务监控全网化,提供多厂商设备组网的业务品质监控解决方案,满足运营商各种组网环境的监控要求。
其次,最初IP网络对于网络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而当用于电信网络时,对其可靠性的要求大幅提升;
再次,传统电信传输网络其路由相对简单、业务承载关系较为直接,而IP网络依赖于更加灵活的路由控制,为业务传输路径带来不确定性;
最后,IP网络的故障更加难于定位,典型的TRUNK应用给IP网络最常用的“ping”探测就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破解IP网“黑匣”还需多管齐下
《通信世界周刊》:应对网络IP化带来的“黑匣子”问题,运营商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应对,比如管理规范、运维思路、系统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
吴劲松:在网络安全方面,IP网络架构下的各电信业务可进行网络平面的逻辑隔离,使关键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对用户不直接可见,有效避免恶意攻击,另一方面也可限制安全问题扩散至其它电信业务;
在管理规范方面,提高IP网络对服务质量的支持能力,如管理重点转移到业务层和事务层,从保证网络的可用性转移至保证网络所提供业务的服务质量;
在网络运维方面,需转变电信网络的运维体系结构,通过调整运维人员结构、延伸运维范围、优化运维体系,实现客户差异支撑、服务等级保障、市场快速响应、业务灵活实现、网络安全畅通、维护指标前置、资源优化配置等目标,使IP网络逐步成为面向客户、面向产品、面向网络主动服务的高效运行维护体系。
李荣盛:在技术措施方面,突破IP网络黑盒首要是获取详实的网络拓扑,这个拓扑包括物理拓扑、逻辑拓扑两个层面,通过网络拓扑获取详实的通信业务路由,结合IP网常用的质量探测与分析方法,逐段路径分析通信质量,随后根据真实的通信业务路由,将分段的通信质量整合为业务通信质量,找出质量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最后通过历史回溯与实时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在业务质量出现征兆性下滑时立即采取相应策略,避免影响性扩大。
在管理措施方面,个人认为,首先是注重规划,任何网络均需要良好的规划才能充分保障网络的安全、高效;其次是注重规划落地的验证,再好的规划没有严格的执行也是空谈;第三是管理与技术并行,通过管理指引技术走向,通过技术支撑管理提升;第四是有针对性地通过技术举措提升网络运维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