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0-12-24
作者:计世网
</a>云计算" title="云计算">云计算" title="云计算">云计算在我国可谓风生水起,热闹非凡。然而,云计算从概念到落地实际上只能从2010年算起。在此之前只能看成是云计算的市场引入阶段。
那么,云计算技术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和规模如何,未来数年就会有哪些明显的发展趋势?计世资讯最新的数据为我们梳理出了一些清晰的发展脉络。
云计算市场规模
计世资讯认为,200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403.5亿元,较2008年同比增长28.0%。2009年国内云计算市场受各细分应用的快速增长,保持着稳定的较高增速。
2009年,SaaS占云计算市场规模的达87.8%,为354.2亿;PaaS、IaaS分别占到云计算整体市场的11.8%和0.4%,分别为47.6亿、1.7亿。
云计算发展阶段
目前,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需要进入Google Docs、Office Live Workspace等在线办公软件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URL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就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再也不用担心因PC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事件。
但是,从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的发展周期来看,尤其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目前的云计算还只能算是初级发展,或者说,还处于教育阶段。
如果要对国内云计算市场阶段进行划分的话,那么2007~2010年为云计算的市场引入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云计算的概念还不够明确,用户对云计算的认知度还很低,云计算的技术和商务模式还不成熟等。此外重点厂商各自为政,缺乏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结合当前市场状况来看,当前恰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后期,尤其是随着2009年云计算概念的广泛普及,至2010年下半年,市场开始逐步具备了摆脱引入阶段的条件,逐步向着更成熟的方向迈进。
2011~2015年为市场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应用案例逐渐丰富,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和认可,云计算商业应用概念开始形成等,此外,用户已经开始比较主动地考虑云计算与自身IT应用的关系。同时,云计算的发展速度会在这五年间得到迅猛的提升。
自2015年以后,市场进入成熟阶段,表现在云计算厂商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在软件方面,SaaS的应用模式成为主流,市场规模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固的水平。
除了从宏观角度观察,从企业用户的角度来看,数据中心的各种系统(包括软硬件与基础设施)是一大笔资源投入。新系统(特别是硬件)在建成后一般经历3-5年即面临逐步老化与更换,而软件技术则不断面临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IT的投入难以匹配业务的需求,即使虚拟化后,也难以解决不断增加的业务对资源的变化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扩展性总是有所限制。
于是企业IT产生新的期望蓝图:IT资源能够弹性扩展、按需服务,将服务作为IT的核心,提升业务敏捷性,进一步大幅降低成本。因此,面向服务的IT需求开始演化到云计算架构上。云计算架构可以由企业自己构建,也可采用第三方云设施,但基本趋势是企业将逐步采取租用IT资源的方式来实现业务需要,如同水力、电力资源一样,计算、存储、网络将成为企业IT运行的一种被使用的资源,无需自己建设,可按需获得。
从企业角度看,云计算解决了IT资源的动态需求和最终成本问题,使得IT部门可以专注于服务的提供和业务运营。云计算剥离了IT系统中与企业核心业务无关的因素(如IT基础设施),将IT与核心业务完全融合,使企业IT服务能力与自身业务的变化相适应。
经过2008和2009年对云计算的概念普及阶段,那么企业用户到底对云计算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研究数据表明,认可云服务模式的行业用户在半数以上。
深入分析,企业认可云模式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节约IT运营成本、提高IT效率是用户最看重的因素,具有普遍性
●适应IT发展趋势、降低IT部门的任务是次要因素
●规避风险、满足办公移动性等因素是不同类型用户的考虑因素
企业不认可云模式的原因可归结为:
●用户对于云计算不认可的原因非常集中,即数据安全,有56.6%的用户是因为数据安全而不认可云模式
●其次对于云计算认知上的不足,是用户不认可云模式的次要原因。
●对于网络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不是用户拒绝云模式的主要因素
目前全球云计算的发展速度已经加快,国内一些厂商明确了自己在云计算上的发展计划,推出了云计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部门和教育行业都在探求如何通过云计算来为自己节省开支、提高收益。预计在2011年,云计算将在多个行业,如政府、金融、电信、物流等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采用。
云计算的产业链与生态系统
云计算中涉及各种角色,他们都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在云计算的产业链与生态系统中,云服务商的出现将是一个产业重新整合的结果,这样的趋势不可逆转。云服务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云计算这样的全新商业模式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的企业,其可以是为本身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内部的云计算部门,也可以是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行业云计算厂商,这些服务商在基础架构层会提供基本的计算资源,在中间层提供相关的标准的平台层服务,上层提供可执行的成熟的商业软件,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申请不同的云服务。更重要的是,基于一个成熟的有专业性的云服务商,将会在信息和应用等方面全面享受到该领域的成果。以下将详细讨论云中心服务提供商、云平台运营服务提供商和云应用服务提供商各自在产业链与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云计算应用
云应用和云服务的种类还在不断丰富,相对于PaaS和IaaS,SaaS是目前用户主要使用的云计算应用。调研发现,未来考虑部署云计算的用户中,租用邮箱、在线杀毒、网络会议、在线Office(协同办公)是用户考虑最多的应用,可见用户对于云计算的期望值还不高,在SaaS细分应用中工具型SaaS产品在种类、使用比例上都远高于管理型SaaS产品。在线CRM和在线进销存管理(含ERP/SCM)是使用最多的两种管理型SaaS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使用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一般只有1到2种应用。
●通过增长率、用户部署优先级、市场规模来看,企业邮箱、在线杀毒、网络会议应是用户近期部署在线应用的重点。
●统一通信、在线存储、在线CRM、企业协作平台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线ERP、在线财务、在线开发等其他细分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孕育
云计算采购影响因素
用户对云计算或云服务一般存在多个影响采购的关键因素,其中数据安全、产品服务的适用性、应用对需求的满足是用户最关注的因素;而网络带宽、同业情况、品牌知名度等因素对于用户的影响还不普遍。可见用户对于云计算应用的要求非常明确、比较理性,数据和系统的安全稳定、专业的服务能力等综合左右着用户对于云计算应用的采购行为。
云计算发展趋势特点
云计算在2009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态度也逐渐由疑虑向更加接受的方向转变,云计算也逐步融入了企业领域,2010年,随着云计算厂商在标准、安全性上的努力、服务品质协议的提升以及鼓励厂商接受基于软件使用而非客户数量的价格度量等多方尝试,云计算有望能够成为关键性业务应用的平台。总的来说,未来云计算的发展离不开以下这五大发展趋势:
◆云计算定价模式简单化
定价模式的简单化有助于云计算的进一步普及,这是非常好理解的,没有人希望去购买商品的时候面对繁杂的价格计算公式,而在这一点上,目前的云计算产品显然做的还不够。
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这样的状况有望获得改善,用户有望看到自助式定价模式,用户可以和云计算厂商签订按照小时或分钟计费的包含一系列服务的协约。
◆软件授权模式转变获得供应商更广泛的认可
让应用软件厂商从传统的按用户收费的授权和营收模式向计量计费模式转移有一定的难度,但在云计算时代应用厂商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转变,这对于那些通过云计算提供托管虚拟桌面服务的公司来说尤其重要。现在,国外已经有一家名为Falls Church的公司整合了使用不同授权机制软件工具,基本配置只固定收取25美元月费。
有业界观察者认为云计算促进了应用业务的发展,但前提是其需要适用新的游戏规则。
◆新技术将提升云计算的使用和性能
对于将业务放在千里之外的云计算的云计算服务使用者和为用户提供云服务的厂商来说,愈加先进的云技术就代表着愈强的公司实力,因此,云技术的创新将会永无止尽。比如说致力于广域网优化的Riverbed Technology公司通过将硬件设备植入虚拟系统来供云计算使用的核心服务,这种趋势将促使更多的第三方公司按照云计算环境的需求来修改数据中心技术,这其中包括削减板载成本或者将设备迁移到云计算中。
◆云计算服务品质协议细化服务质量
要想让用户敢于将关键业务应用放在云计算平台上,粗放的服务协议显然无法让人放心,用户需要知道云计算厂商能否快速地将数据传遍全国、网络连接状况又能好到何种程度。对于激增的商业需求而言,性能的拓展是不够的,而云计算提供商能够多块地拓展性能也事关重要。IT经理们需要那种能够让他们高枕无忧的服务品质协议,细化服务品质是必然趋势。
◆云服务性能监控将无处不在
云计算的普及不可避免地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对于一个大型的云计算提供商而言,任何一个数据中心的小问题都会立即被人察觉。提供有关问题的全部报告以及来自与日俱增第三方近乎实时监控都会让云计算提供商背负巨大压力。届时有关云计算性能监控的报告如同高峰时期实时路况播报那样平常。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用户对全球云计算的标准的要求也呼声渐高。在将来,天空中不会只有一朵云,而是有多片云,云与云之间的互联要靠标准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当云计算被普及应用的时候,云计算的标准也应该已经成熟,至于何时会制定出来,还取决于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厂商的积极推动。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我们看到云计算已经被很多企业和政府探讨、验证并实践,许多厂商业看到了这一趋势,正在积极推动云计算的研究和市场推广。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