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电业奏响三大主旋律:LED 智能 绿色
2011-01-20
中国彩电市场,经过2010年一年时间平板化浪潮的激荡,到第四季度,新的发展坐标和增长空间越来越清晰:LED、智能、绿色,成为中国彩电业的主旋律。
LED驱动全产业链升级
从2010年初开始,液晶电视的LED产业升级战就全面打响,几乎全球所有的彩电企业都参与其中,来自中怡康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LED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占比达到33%,环比增长53.6%;销售额占比达到45.6%,环比增长47.5%。
在这场产业升级战中,拥有LED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争得了主动权。一方面,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可以率先推出相关产品;另一方面,在LED液晶电视产业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将掌握更大成本话语权和更强的产品差异化研发能力,这些都为企业增添了重要的竞争砝码。
早在2005年,海信就成立了研发团队,敏锐地将技术研发触角延伸至LED背光等新型显示领域。在没有技术积累和支持的情况下,海信潜心钻研,取得了核心技术上的重大突破。2008年7月,当海信自主创新的42英寸超薄LED液晶电视批量上市,成为全球率先实现产业化的三家企业之一时,海信在LED液晶电视领域得以首次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
而今,海信作为业内的LED专家地位已完全树立起来。2009年1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确定了由海信技术专家牵头起草LED液晶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这在国内平板显示领域还是第一次。而市场也给了海信LED自主核心技术足够的回报,自2009年11月至今,海信已持续占据国内LED液晶电视市场近三成份额,出货量做到了全球前五位。
2010年11月份,海信彩电的销售额占有率达到14.54%,同时,海信2010年全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近40%,其在美国更是超过300%的大幅增长。
智能化构建高端新标准
“智能电视终端应具备操作系统与芯片,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可实现双向人机交互功能。通过自主安装应用程序实现新功能或增值服务,并可借助三网接入、3C融合等满足多样化和个性需求的电视产品”,这是业内对智能电视的定义。智能电视能够迅速成为彩电业追捧的高端产品是市场竞争环境所致。2010年以来,普通液晶电视市场价格降声一片,就连洋品牌也纷纷降价促销,而LED的逐步普及,也使这一原本的“蓝海”领域逐渐过渡为“红海”。因此,各个企业急于找到一条新的差异化发展道路,而三网融合的机遇助推智能化电视成为彩电企业心目中的“新蓝海”。
2010年9月,海信推出了Hi-smart智能电视XT39系列,其采用海信自主研发的HiTV-OS操作系统,因为其完善了电视应用软件商店,并通过与东软、掌控网络等二十多家开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不断为海信软件商店提供新的软件开发服务,用户可以自由下载、安装软件、游戏等应用程序,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互动,算得上是在全球率先推出的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电视。
海信集团副总裁林澜表示,海信在保持LED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智能化、人机互动型产品将是下一个技术发展方向。三星电子日前表示,2011年智能电视将成为主流电视产品,因此今年三星将着重发展智能电视业务。
消费电子产品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产品的形态因此而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会因此而改变,智能电视会迅速成为彩电行业高端产品的新风向标。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则更为乐观,认为2011年中国将成为智能电视最大的消费市场,智能电视会成为2011年彩电业最大的销售增长点。陆刃波的乐观判断基于三点:一是从消费需求看,智能电视满足了消费者家庭娱乐的所有需求;二是从市场环境看,中国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智能电视推广;三是随着技术日渐成熟,产品价格正不断降低。
新能效标准催生绿色竞争力
2010年12月1日,《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已正式实施,该标准将平板电视能效等级分为三级,其中1级能效为最高效产品;2级为节能评价,是节能产品认证的最低要求;3级则为限定值,为最低市场的准入门槛。这也意味着平板电视达不到3级能效标准的,将面临淘汰。
新标准对我国平板电视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催生了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在生产环节,海信努力以技术革新提高制造技术与工艺水平,追求过程零排放。海信主持承担的“电加热快速热循环高光无熔痕注塑新技术及其成套工艺与装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采用全新的一次注塑成型新工艺,取消了传统注塑生产所需的打磨、喷涂、罩光等二次加工工序,免除了因喷涂环节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了制造过程的零排放。
现在,海信已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愿景及战略规划,融入到企业经营的研发、采购、制造、服务等全过程。目前,海信平板电视在绿色节能领域拥有专利600多项,所有平板电视产品已全部实现能效达标,海信LED电视达到1级能效标准。2011年海信规划研发的大部分新产品也将是1级能效产品,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海信的绿色竞争力。
而未来,彩电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