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单片机硬件系统以及Keil C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应用于家庭用户的小型监控报警系统。该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探测到入侵者,驱动蜂鸣器报警并产生相应信号通过串口线传送至PC控制端,控制端启动摄像头及时抓拍现场图片并保存。
关键词: C8051F120;红外传感器;UART;视频监控
传统的视频监控需要有专业的设备、高额的费用以及大量的视频存储要求,难以在一般家庭用户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视频监控系统具备了监控的基本功能,能实现视频实时显示、抓拍及报警,可单独使用亦可作为智能家居的部分模块。红外传感器的应用避免了大量无意义的视频的保存,系统只在有外部物体进入感应区时才进行抓拍保存图像,节省存储空间,容易在家庭用户中得到推广应用。
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系统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监控端(系统设置两个,可灵活部署)以C8051F120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单片机的I/O口连接蜂鸣器和红外监控器,PC机通过RS232与单片机相连,摄像头由PC机控制。
该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探测入侵物体,使用C8051F120的I/O口P2.0对红外传感器感应的红外线信号进行响应,驱动蜂鸣器报警并产生警示信号,通过串口线传送至PC,PC控制端启动摄像头及时抓拍现场图片并保存。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C8051F120介绍
系统监控终端采用C8051F120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实现对红外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处理以及与PC控制端的通信。
C8051F120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型MCU芯片,其主要特性如下[1]:高速、流水线结构的8051兼容的CIP-51内核;100 kS/s的ADC,带PGA和8通道模拟多路开关;128 KB可在系统编程的Flash存储器;两个UART串行接口;5个通用的16位定时器;具有6个捕捉/比较模块的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片内看门狗定时器;可在工业温度范围(-45 ℃~+85 ℃)工作。
2.2 C8051F120对红外传感器的控制
C8051F120的I/O口P2.0与红外传感器相连,如图2所示,对红外传感器感应的红外线信号进行查询,一旦查询到P2.0端口送来的信号发生电平变化,单片机即作出响应,驱动蜂鸣器报警并向PC发送警示信号。
单片机C8051F020的UART0口是一个具有帧错误检测和地址识别硬件的增强型串行口。UART0可以工作在全双工异步方式或半双工同步方式,并且支持多处理器通信。对UART0的控制和访问是通过相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即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0)和串行数据缓冲器(SBUF0)来实现的。一个SBUF0地址可以访问发送寄存器和接收寄存器。读操作将自动访问接收寄存器,而写操作自动访问发送寄存器。
3 C8051F120与PC的串口通信
串行通信有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两种基本通信方式,异步通信是比较常用的传送方式。串行通信前,发送方和接收方要约定具体的数据格式和波特率(通信协议)。系统约定其通信协议如下:
(1)串行通信波特率为9 600 b/s;
(2)帧格式为:1 bit起始位,8 bit数据位,1 bit停止位,无奇偶校验位;
(3)设定由单片机主动联络PC机。
3.1 发送端
C8051F120单片机为信号发送端,开始工作后C8051F120初始化串口并检测P2.0信号(连接到红外传感器的引脚),当P2.0为真时向串口发送警示信息(设定为字符“1”)。根据通信协议,因波特率为9 600 b/s,选用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晶振为11.059 2 MHz,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定时器初值为0xfd。
3.2 接收端
PC在接收到串口发来的警示信息后会启动摄像头工作,接收端程序设计采用VC++6.0开发平台调用API函数来实现。程序工作流程如下:首先设置好串口参数,再开启串口监测工作线程,串口监测工作线程监测到串口接收到的数据,就以消息方式通知主程序,激发消息处理函数来进行数据处理。
4 上位机功能设计与实现
PC控制端应用程序包括三大模块:串口监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和图像保存模块。串口监视模块监听串口状态,是否有单片机发来的警示信息;视频采集模块控制摄像头进行图片抓拍。
程序第一次运行时会在C盘下创建media文件夹用于保存抓拍图片,每次保存时程序会检查media目录下是否有当前日期的目录,没有则创建,并且会在当前日期目录下创建两个文件夹video1和video2,里面分别放两个监控源所拍摄的图片。监控程序可对摄像头的图像及其他格式进行设置。
本文提出的基于红外传感器的视频监控系统,较为适合小型用户使用,使用的设备为普通的USB摄像头和个人电脑,只要能对红外传感器合理部署就可对所需的场合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 潘琢金,孙德龙,夏秀峰译.C8051F单片机应用解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2] 童长飞.C8051F系列单片机开发与C语言编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3] 施国君.C8051FXXX高速SO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