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I军备竞赛”的争议会不会波及工业机器人?
2015-08-02
通常来讲,顶尖领域的科技只要沾边国防尤其战争,将比在民用中的发展速度要快上许多,比如之前的信息科技。这次人工智能也在国防领域被认为有极大的应用可行性,不过日前一批在各自领域领军的公众人物共同发声抵制“AI军备竞赛”,那么这股争议之风会不会刮到工业领域呢?
“AI军备竞赛”的争议会不会波及工业机器人?
要说到“AI军备竞赛”,其实首先还是要看美国。据统计,全球已超过60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了军用机器人,种类更是超过150种,而美国在其中属于绝对的领先地位。预计到了2040年,美军将有一半的成员是机器人。在美国陆军中服役的机器人士兵早就比比皆是了。2007年,已经有5000个地面机器人加入美军,至少10款智能战争机器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出力。美国国会曾通过法案规定:到2015年前,1/3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为此投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军备研究费1270亿美元,以完成未来战场上士兵必须完成的一切战斗任务,包括进攻、防护、寻找目标。
除美国外,俄、英、日、韩等欧亚各国也正加紧研制新一代智能机器人。2013年,俄罗斯国防部成立了机器人技术科研实验中心,专门负责领导俄军用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日前,俄科研部门最新研发出一种作战机器人,作战技能几乎不逊于人类。这款机器人外形与真人相似,头戴银白色头盔,身穿军绿色上衣,腿部和双手的机械构造清晰可见。它的四肢装有传感器,可远程操控。
而真正让军用机器人变得神秘起来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放在一起,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著名的科幻电影《终结者》系列。如果你觉得这很离谱,那需要提醒一下有这种顾虑的人里面就包括了斯蒂芬·霍金。
日前一大批来自各地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屡次警告大众,“AI军备竞赛”可能对人类是灾难性的,并敦促联合国审议关于禁止“进攻性自控制武器”的提案。生命未来研究所给出的公开信表示,那些自动“选择并打击目标,无需人工干预”的武器可能成为明天的AK47,成为助长战争、恐怖主义的全球不稳定因素。这封公开信由许多科技界的知名人物联署,其中包括斯蒂芬·霍金、伊隆·马斯克和美国哲学家诺姆·乔姆斯。
该公开信表示,人工智能不像核武器,AI武器无需昂贵或难以取得原料,所以他们会变得无处不在。廉价到所有的军事强国都会大批量生产。 他们出现在黑市和恐怖分子手中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么工业或者医疗保健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或机器人会不会也顺带因此蒙上阴影?早前就曾有过一次关于机器人杀人的风波,说的是德国大众汽车制造厂中一个机器人杀死了一名人类工作人员。当时这名21岁的工人正在安装和调制机器人,后者突然“出手”击中工人的胸部,并将其碾压在金属板上,导致这名工人当场死亡。但最后的结果是大众汽车公司公开澄清,调查显示这不是与人类并肩共同劳动的机器人。当时它被放在安全笼中,这名不幸遇难的工作人员只是当时恰好在笼子中对其进行调试而已,事件已经定为操作失误。
更奇葩的是,奥地利据称发生一起机器人自杀事件,自杀的机器人因为实在受够了家庭琐事,选择了自焚。且不说这件事充满疑点,这服务型机器人再怎么样也没有迁怒到自己的主人而是选择了自行了断,还真是阴谋论的最佳反例。
其实,当前的这些智能工业机器人,都处于比较初级的形态。机器人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却几乎全部是由于人类的操作不当。比如某名工人的手指被正在做正常上下运动的机器人夹在工件与切割夹具之间,或者进行正常操作的机器人的手臂撞在工人身上,将工人撞伤等等,和正常运行的火车将人畜撞到的本质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工业智能机器人被设计制造的出发点要完全有别与国防用智能武器,机器人的主要目的把人们从繁重的危险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相反国防用机器人在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比较阴险,其目的可定义为“可以独立确定和袭击目标且不需人类进行任何干预的武器系统”。而这种概念,到了恐怖分子或者任何非人性的团体手中的时候,就可以变成“对于执行暗杀、破坏国家稳定、征服民众或选择性杀死特定民族等任务的最理想选择。”
同样,不仅多数人对非军用人工智能持支持态度,有很多人甚至对国防智能化也是比较积极的。
比如之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就表示,霍金之所以恐惧人工智能,是觉得“身处于缓慢的生物进化中的人类,根本没法与真正的人工智能竞争,最后必将面临被取代的命运”。在吴恩达看来,技术的变革越来越快,同样加快了人类社会的竞争速度。“以汽车产业为例,美国现在有350万的卡车司机必须重新找工作。”他说,这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新机会,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训练子女,而是训练自己如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西方一些声音同样在担心,如果他们没能致力于研究这一技术,那么他们可能会将新一轮军备竞赛的领导权让给潜在对手,比如中国。虽然仍飘有一贯的威胁论味道,但其实也是在表明对一个对无控制、无限制的未来人工智能的顾虑。不过近年来国内最热火的其实还是各种工业智能化,国外工业4.0后面紧跟着就是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导致全国各地的自动化机器人展会一届比一届红火。所以在威胁论还未殃及工业或者其它领域时,一方面该同步研究对人工智能的控制技术和限制理论,另一方面我们还是放心享受下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展望未来人与机器和谐共处的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