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冲击供应链,台商大厂往哪撤?
2018-09-10
虽然贸易战火暂时还没烧到消费电子,但是从 iPhone 到计算机,世上大多数电子产品背后的制造商,都在准备将一大部分生产移离中国,转往东欧、墨西哥、东南亚等地。
6 月底,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再度与美国总统川普同台,一起拿着铲子,为鸿海投资美国的「威斯康谷科学技术园区」动土,投资 100 亿美元,建造显示面板厂;《Bloomberg》认为:如今,此举似乎十分具有先见之明。
不只鸿海往美国跑,工业计算机大厂研华执行董事何春盛接受《日经亚洲评论》专访指出,生产布局着重两岸的研华,将大举扩大在美国的投资,将研华的产品打上「美国制」的标韱。
7 月底,台达电董事会宣布,收购泰国上市关系企业泰达电子流通在外股权,董事长海英俊明白表示,地缘政治因素是促成台达电加速布局非中国制造据点主因。
在贸易战开打后,台达电业务已受到中美贸易战干扰,需要更灵活运用不同产能来因应,曾经评估去越南或缅甸设厂,但是对组装业供应链交货时效而言条件不好,从零开始不如找已经有制造能力,对当地供应链有了解的对象, 因此决定增加对泰达电持股。
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绷程度上升,愈来愈多台商,也已经订出将生产移往海外的计划,或是针对成本高昂的新设施制定应变方案。
2,000 亿名单,消费电子会入列吗? 大家都担心
日前,和硕、英业达等企业的领导者,都在电话会议中宣布了缓和贸易战冲击的方法。
川普尚未直接瞄准消费电子产品,但许多人担心,消费电子产品会被放进下一波 2,000 亿美元中国制产品名单,让已经十分微薄的毛利随之消失。
iPhone 制造商和硕的执行长廖赐政表示,目前已启动机制,以减少贸易争端带来的风险。 短期而言,和硕可能会增加捷克、墨西哥和国内的产能;财务长林秋炭补充道,长期而言,和硕可能会在印度或东南亚设立工厂。
台湾的 6 大电子产品代工厂(仁宝、鸿海、英业达、和硕、广达及纬创)的 2017 年营收合计为新台币 9.11 兆元(约 2,960 亿美元),几乎占了台湾全年 GDP 的一半。
▲ 美国总统川普和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二度同台,全为了「威斯康谷科学技术园区」动土仪式。
政府数据显示,台湾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额已于 2010 年到达高峰,但对中国投资仍旧拥有强烈的存在感:美国政府的关税数据网站显示,2016 年,亚洲国家的 20 大对美出口企业中,有 15 间来自台湾。 而这 15 间企业,全都是 6 大代工厂的子公司。
台湾电子大厂生产基地往哪跑?
《Bloomberg》认为,它们即将做出的举动,反映了近年开始加速的趋势。 劳工成本上升促使许多企业考虑替代方案,包括在其他地方建立小规模设施,以更贴近区域性市场。 现在,这些滩头堡也成为扩张基地。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吴中书表示,由于中美贸易争端短时间内不会消失,对台湾企业来说,生产多元化亦将十分重要。
其他准备将生产多元化的企业,包括苹果的重要供货商英业达,以及广达和仁宝。 为全球大部分大品牌制造笔电的广达和仁宝表示,必要之时,它们能够在现有的非中国工厂增加产能。
关税可能吃掉代工厂的低毛利
仁宝副董事长陈瑞聪表示,在中国之外组装笔电,会让组装每台笔电的成本上升至少 3%。 但另一个选择更糟:仁宝上一季的毛利仅略高于 3%,关税可能会完全消除如此微薄的获利能力。 这是整个产业的现象,竞争对手广达的毛利约为 4.5%。
英华达总经理何代水对分析师表示,目前正在进行动态调整,就算新一波 2,000 亿美元中国出口品关税造成冲击,也能将伤害最小化。 英华达为英业达子公司,负责制造苹果的 AirPods、HomePods,以及 Sonos 智能型喇叭等产品。
许多应变计划尚未完全定案,由于将生产永久移往他地,会带来许多物流和政治上的挑战,企业高层也不太愿意全力投入。
许多台湾企业不愿激怒中国。 目前也没有太多全面撤离的迹象;举例来说,何代水即表示,英业达集团正在中国建立至少一座新厂,预定明年就会开始生产。
不过,川普提出的威胁,也确实促使他们开始思考。
广达董事长林百里表示,广达可以提升加州、田纳西州或德国的产能。 陈瑞聪则表示,仁宝可以增加墨西哥、波兰、台湾或越南的产能。
跑得比较快的,甚至因此受益
新金宝总经理沈轼荣接受《Bloomberg》访问时表示,川普所掀起的贸易战,为公司带来了不少订单,在东南亚的生产据点,能够更好的避开关税,新金宝泰国厂和菲律宾厂正不断接获洽询。 目前营收最大的限制,是来自于新工厂的兴建不够快。
新加坡巴克莱银行的区域经济学家谢涵函表示,「关税威胁,加上中国的诱因逐渐下滑、台湾政府推动南向投资政策、中国劳工成本日益上升,对企业来说,投资南移确实是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