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EDA与制造 > 业界动态 > 施耐德电气集团主席兼CEO赵国华:全球能源迎来“电气化革命”

施耐德电气集团主席兼CEO赵国华:全球能源迎来“电气化革命”

2019-04-14

t014e1fd41d4fc612c1.jpg

  未来的一切都与电有关,现在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因为电力所占能耗比重仍然仅为20%。但是如果看一下未来1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到30%

  全球能源消费格局将在未来几十年发生巨大变化。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8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到2040年电力需求将比当前增加90%。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表示:“相信在未来许多年,电力将代表能源系统的未来。石油、天然气、煤、清洁煤以及可再生能源仍会共存,但向电力转型是大趋势。”

  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施耐德电气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接受了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他表示:“全球能源正处于一场‘电气化’运动之中。”在他看来,推动此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四:围绕全球变暖的系列举措;IT行业发展将不断提高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同时提高电力在全部能源中的占比;移动设备的增加,例如电动汽车等;电力的清洁性:电力是实现清洁的工业和其他多种流程的唯一途径,大量化石能源正走向电气化来实现清洁。

  中国是施耐德电气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员工最多的市场。赵国华表示,施耐德电气将继续支持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高效的分布式能源是大势所趋

  第一财经:施耐德电气一直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请你介绍一下今年目前为止的业务增长目标。

  赵国华:我们的增长非常强劲,到去年第三季度末,全球业务增长已经接近7%了。有三大因素促成了施耐德电气的增长,首先是全球的电气化趋势,很多化石燃料都逐渐被电力所替代,从而变得更加清洁;第二是能效管理,企业和城市要达到减排目标,首先就是要提升能效管理,我们为此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第三是我们所谓的“工业4.0”,这是实现全面数字化连接的一场工业革命,是向软件和人工智能的演进。以上三点将我们的增长推升到新的高度。

  第一财经:在能源变革方面,你曾经预测全球电力消耗会增长60%,这是非常大的份额。但同时电力也会来源于其他形式的能源,你认为如何做到平衡,并且最终实现能源的高效和可持续?

  赵国华:我们认为电气化代表未来,未来的一切都与电有关。现在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因为电力所占能耗比重仍然仅为20%。但是如果看一下未来1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到30%,所以这对于整个能源资源的消耗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电力和化石能源的平衡,电力将会取代很大一部分化石能源,但尽管如此,未来10年之内,电力所占能耗的比例将仍然是少数。

  那么哪些领域将会促进电气化的发展呢?首先,是温度的控制;第二是IT,随着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数字化,IT行业将会占据更大部分的电力消耗;第三,是电动汽车。中国在这方面将承担领导的角色。目前全球有一半的电动汽车是在中国生产或者销售的,所以中国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然后是工业过程处理,如果需要使之更加清洁,电气化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然而电力本身并不是能源,它来自于其他能源。能源的绿色化可以分成两部分看,一方面是需要电气化,另一方面是需要更清洁的电力。当然最好的方式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风力或者太阳能。中国在这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也还有其他方法来生产能源,现在全球比较偏向于使用天然气而不是煤炭,但是要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还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目前做得还不够。过去,电力是通过电网来集中供应的,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很多住宅、楼宇和工业园区都开始使用本地的微型电网。

  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一定会需要更多的电,而且这些电将会用更加清洁的方式生产出来。此外,电力供应的分布式趋势会进一步体现出来,比如说我们所消耗的电力一定会更加接近它的生产地。

  第一财经:分布式电力系统是未来的趋势?

  赵国华:当然。就像是上世纪90年代,当时所谓的云就是一朵大的云,集中度很高,但是如果需要满足各种不同需求,那么就必须要往边缘走,并且辅以其他的工具。对于电力来说就是一张电网,边缘化的电力就是微电网。

  自动化与数字化并行

  第一财经:从施耐德电气财报可以看出,在关键电源、低压配电、中压配电这类电力领域,施耐德电气全球排名第一,在工业方面的离散制造和过程处理领域的排名分别是第二和第四,这是为什么?在这些工业领域你们会如何继续提升?

  赵国华:工业是分领域的,比如石油和天然气,这和食品饮料不同。能源在所有的地方差不多都是一个系统,但是自动化是被严格细分的。在一些细分领域,我们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当你把所有的领域都加在一起排名时,你可以是第一、第二、第三,但是这在自动化方面不是非常有意义。我们在自动化方面的增长很快,去年的增速达到了10%

  同时,由于我们在软件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资产配置,能够帮助客户向工业4.0这个更高层级进行转型。我们在石油、天然气、化学品,以及所有生产气体、液体的工业领域的排名非常靠前。我们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软件包,覆盖制造业的3D设计,以实现实际工业操作中的数字化、能够实时监测工业流程是否符合预计的情况。如果有所出入,你可以向设计后台反馈,使用这套设备后,设计和建设领域的工作效率能够提升30%。施耐德电气在实现数字化工厂、设计和运营方面的软件建模能力非常强。

  第一财经:如果说施耐德电气在数字化领域的最强优势在于电力部分,那如何将其与自动化以及工业制造过程系统结合起来?

  赵国华:我们始终认为自动化和数字化是两者并行的。从今天中国电网的整体情况看来,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绿色的世界。比如在工业领域,并不是只注重效率,而是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效率是指使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是效率还跟其中所有的碳排放足迹、能源消耗有关。因此如果要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效,那么就必须要在生产过程中做出改变。如果要使机器设备所需的能耗更少,就必须使用好的设备,并且在不用的时候让它停机。因此过程和能耗是互相作用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高效生产,而是绿色制造。我相信这是工业4.0的未来,我们将能源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整合到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中,来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和高效的业务发展。

  第一财经:如何定义施耐德电气在数字化方面的能力和优势?

  赵国华:过去20年,我们一直在把能源和自动化整合进基于物联网、开源架构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中。从1997年我们就发起了“透明工厂”的项目,10年后,这个“透明工厂”演变成为今天的EcoStruxure平台,这是一个基于云的数字化平台。

  第一财经:物联网在不久的将来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看待未来5G的发展以及对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影响?

  赵国华:我们正处于技术的交汇期。首先,我们有大量的互联设备。未来3年,我们会拥有比现在网民数量多10倍的互联设备。这非常不同,因为过去互联网是连接人与人,而未来是连接人与物、物与物。第二,是有了云之后,大量的数据被聚集起来的成本大幅降低了,而且我们可以加入过去没有的信息。第三,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机器学习需要数据,大量数据的聚集实现了机器学习的可能性,这些数据来源于大量可以连网的设备。所以我们现在是真正地处于这三项关键技术的汇聚点。

  重塑制造业需要新技术更需要专注

  第一财经:如何看待这两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

  赵国华:人工智能并不是新的东西。机器学习是新的技术。从一开始,我们的团队就在这个领域展开研究。我们也把其他公司的人工智能手册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不仅仅是关于人工智能本身,而且也深入到应用和垂直领域。施耐德电气的强项就在于垂直领域。

  第一财经:展望未来,谷歌或者阿里巴巴这些平台型的企业,由于拥有多层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它们有可能重塑一切,无论是在商业或者工业制造领域。对于施耐德电气这样的工业巨头而言,也在努力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而扮演比过去更加重要的角色。施耐德电气会如何与这些科技公司去竞争或者合作?

  赵国华:我并不认为存在一家独大的平台。比如,今天的语音识别平台,它们既可以与云结合,也可以与人工智能的模块结合,提供另外一种互联能力。

  我们是一个平台,上面提供我们的应用。我们也会去做数据收录,实时控制,来提供数字化的服务,以迎合我们客户的需求。我们也欢迎软件开发者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软件应用和接口的开发。我们同时也借助其他平台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与中国科技巨头的合作。对于施耐德电气而言,数字化是很好的事情,因为它鼓励合作。数字化产品便于我们直接应用,并且让我们可以从别人的工作当中获益。我们在语音识别领域中并不占据优势,但是我们使用别人的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我们的系统当中。

  第一财经:如果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公司将数字化重组制造业作为发展战略,你会把它们视为竞争对手吗?

  赵国华:要进入这个业务领域,不仅仅要提供数字化的服务,还要和客户、应用专家等一起搭建架构。必须脚踏实地做系统,这一过程涉及很多机械、数字化和电子等多个专业领域。我们需要在地面服务上部署几千个人、在应用软件开发方面部署几千人、在客服方面部署几千人。我们相信企业肯定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就像施耐德电气只专注于能效管理和自动化。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是,这些互联网企业非常负责任,它们会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业务。

  聚焦本地化供应链

  第一财经:中美贸易摩擦是全球价值链变迁的一个部分,如何看待全球价值链已经发生的变化?会对施耐德电气所处的行业以及其他的跨国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

  赵国华:在我们的业务中,我们的供应链非常聚焦本地化,因为我们希望能够让本地社群受益于我们的本地业务。我们在中国拥有几千家供应商,为我们的生产提供所需产品。

  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全球标准的不同。就像在中国使用插座的标准与美国不同。我们客户的要求也非常高,他们希望我们在几小时内就生产出产品,因此我们不可能把供应链的范围扩大到其他区域。

  第一财经:如何看待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变化趋势?

  赵国华:世界是全球化的,但是每个国家的差异很大,从历史到文化都不同。我们希望施耐德电气的团队是尽可能本地化的。所以我们会给当地团队相当大的自主决策自由度。

  第一财经: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战略是怎样的?

  赵国华:我们的战略是服务于中国梦。中国现在的发展方向也和施耐德电气非常契合,绿色城市,绿色经济,高效节能。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员工数量是全球各地最多的,当我们考虑未来策略的时候,都是从中国开始。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