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EDA与制造 > 业界动态 > 国产芯片竞速,“造芯”这件事,中国手机厂商是认真的?

国产芯片竞速,“造芯”这件事,中国手机厂商是认真的?

2022-01-25
来源:21ic中国电子网
关键词: 芯片 手机 半导体

  “造芯”这件事,中国手机厂商是认真的。2021年,中国手机四大厂“华米OV”齐聚芯片自研赛道。其中,小米推出两款芯片,分别是3月发布的ISP芯片澎湃C1,12月发布的充电芯片澎湃P1;vivo公布第一颗自研ISP芯片V1;OPPO发布首颗自研影像专用NPU芯片;华为海思也推出新一代图像处理引擎越影ISP芯片。各厂商加速造芯,有自己的考量:外采芯片省钱、省心,但面临同质化问题,行业进入红海市场后,只有差异化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且采购芯片受制于供货商,一旦出现缺芯,很可能意味着死亡。

  眼下,“米OV”一致将发力点指向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芯片,并非最为核心的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主要出于技术和资金考虑。不过,在造芯这条路上已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苹果、三星、华为分别通过自研的A系列芯片、Exynos系列芯片和麒麟芯片,成为高端市场的座上宾。

  可以说,无论是应对眼下焦灼的市场竞争,还是为冲击高端市场的未雨绸缪,芯片都已成为头部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中国手机厂商渴望打造出自己的高通、联发科,那么,手机有机会成为最先实现芯片国产替代的行业吗?虽然中国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如何继续往下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近日,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苹果iPhone 13系列开卖以来,连续6周在中国市场销量中排名第一,与中国厂商vivo、OPPO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稳居龙头位置。

  对中国厂商来说,无论是豪言要对标苹果的小米,召回子品牌并梳理产品线的OPPO,稳步发展的vivo,还是以全新身份重出手机江湖的荣耀,都未在高端市场见成效,目前仍是苹果一家独大。

  时至今日,海外大厂车用 MCU 仍旧缺货,导致汽车电子厂商 MCU 供给跟不上。近日,有自媒体整理了 2022 年第一季度半导体行业涨价情况。能看到,2022 年第一季度共有 19 家企业宣布涨价,晶圆代工行业共有 5 家企业宣布涨价,涨幅大部分在 10% 以上。

  此外,除了囤货和芯片涨价之外,随着中国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全面转型,5G、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芯片需求量的上升。

  在上面三种因素的作用下,催动了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的快速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片增长的趋势中,2019 年进口额却一反常态。2019 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约 3055 亿美元,同比 2018 年下降 -2.1%。笔者认为,一方面原因在于全球市场的不景气,纵观当时全球产业情况,在持续的全球贸易动荡和产品价格周期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9 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大幅下降至 412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

  另一方面造成 2019 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下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到了 2019 年美国将华为及国内多家科技厂商列入 “ 实体名单 ” 的影响,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应声下跌。

  自从 “ 中兴事件 ” 和华为被禁以来,美国对中国在半导体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出口限制逐渐收紧,后续海康威视等在内的很多中国厂商都被列入美国政府的 “ 实体清单 ”,这引起了国内电子和半导体产业的恐慌。与此同时,国内厂商开始寻求 “ 国产替代 ”,原来压根不考虑国产芯片的企业采购人员开始主动邀请国产 IC 设计公司参与其产品设计、工程测试,甚至量产供货。

  自此,“ 国产替代 ” 热潮开始在国内兴起,为国内厂商的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

  提起芯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集成电路产业中的核心产品,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需求量最大的科技产物之一。据了解,我国每年在集成电路领域的进口额,就要突破3000亿美元。从这一数字不难看出,国内的科技产业对于进口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非常之大。

  而在美修改规则之后,国内芯片制造商华为海思,就在芯片制造环节遇到了问题。拥有高端芯片的设计能力,却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也成为了不少国人心头的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尝试自己生产芯片,从而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呢?

  事实上,我国对于集成电路领域的投入在逐年加大,早期国家大基金也投资了不少的芯片公司,但就高端芯片的制造产业而言,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摆在国产芯片的面前的头号难题,就是EUV光刻机等芯片制造设备。由于《瓦森纳协定》带来的影响,ASML无法对中国内地客户出货EUV光刻设备,也导致了国产芯片在高端领域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中芯国际加速扩产的背后,实则是国产芯片对于产品代工需求的旺盛增加。越来越多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希望依靠国内现有的晶圆厂进行代工,从而摆脱外界规则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华为等有望迎来转机!

  因此,在中芯国际扩产的同时,国内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海思等,也将逐步迎来自己的转机。

  首先,华为海思所设计的芯片,不仅仅只是7nm、5nm等先进制程,还有大量的芯片产品需要依靠28nm、14nm的制程工艺进行生产,只有国内的晶圆厂将产能提升上来,华为等芯片设计公司,才能继续加大在研发、设立领域的资金投入。

  我们国家的芯片制造业一向都处于劣势,所以车企的车规芯片一般都是通过进口的方式大规模采购,这种做法就显得非常被动了,毕竟人家都不能保证自己够用,哪还有多余的产能去分配给你,而且更恶心的是,一些海外车企看到你旗下的车型销量特别好,往往会减少零件供给量,让你无车可造,从而抢占这片空白市场。那么问题来了,国内就不能自行开发芯片吗?

  其实车规芯片研发难度丝毫不亚于智能手机上的芯片,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去投入,而且得出来的研究成果很有可能还不如海外进口的成熟芯片,这种赔本的生意自然很少车企愿意去做,这也进一步加剧国内芯片行业积极性普遍偏低的情况。

  当然了,这种高精尖技术不能一直都掌握在别人手里,毕竟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阵容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对于海外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是一种威胁,这对于国内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会出现很大的限制。

  不过现实情况是国内还真造不出这种级别的车规芯片,一方面是因为专利原因,像这种科技含量特别高,我有人无的产品,开发商自然会注册专利,防止别家复制获利。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AT变速箱领域内,这也是为什么自主品牌多用双离合变速箱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开专利费用。

  此外,假设可以绕开专利,从零开始打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平台架构,效果也是乏善可陈。因为没有软件厂商给你做适配,空有一套系统却没有可以用的软件,相当于白搭,消费者也不会去选择你的车型。

  汽车市场迈向智能化,这其中少不了车规芯片的支持,而如今车企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应提高,随着时间和金钱投入,我们在未来很有可能突破封锁。




mmexport1621241704608.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