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SDH E1支路输出口全数字锁相环的新方法
2008-11-11
作者:孔庆涛,李惠军,邓晓飞,常立立
摘 要: 提出了一种特殊的计数器,并基于此建立起新型的、具有极窄带宽的全数字锁相环" title="锁相环">锁相环电路,该电路用于SDH系统中E1支路信号时钟的恢复。通过建立相位传递数学模型,分析了该锁相环的性能指标。硬件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实测所得的输出抖动满足ITU-T 相关建议的要求。
关键词: 同步数字体系;全数字锁相环;时钟恢复;抖动
SDH系统采用指针调整和比特调整来容纳PDH支路信号的频率抖动和漂移[1]。其中,指针调整是以一个字节或三个字节为单位进行的,将会导致PDH支路输出信号产生幅度很大的抖动。为了保证定时质量,需要采用E1支路解同步器来恢复E1支路信号的时钟。解同步器主要有两种类型[2]:一种是相位扩散解同步器,先对相位跃变进行扩散,再通过一个普通锁相环加以滤除,但是高性能相位扩散电路的实现难度很大;另一种是非相位扩散解同步器,利用带宽很窄的锁相环直接滤除抖动。
针对非相位扩散解同步器,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全数字锁相环,该锁相环带宽极窄、捕捉速度快、结构简单,可显著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系统成本。
1 可控分频" title="分频">分频ID计数器
本项设计基于一种特殊的计数器,笔者将其称为可控分频ID计数器,它是该锁相环电路的关键部件。其计数脉冲由CP端输入,分频比由C_ID端输入。如果不考虑I端和D端的输入,该计数器就是一个简单的除计数器。每当I端出现一个上升沿" title="上升沿">上升沿,对应的分频周期内计数器进行(c-1)分频,输出信号Out被提前一个计数脉冲;每当D端出现一个上升沿,对应的分频周期内计数器进行(c+1)分频,输出信号Out被推后一个计数脉冲;若I端、D端的上升沿出现在同一个分频周期内,计数器保持分频,输出信号既不提前也不推后。图1给出了当c=4时可控分频ID计数器的工作波形。
由图1可见,I端出现信号上升沿会增大输出信号Out的频率;D端出现信号上升沿会减小输出信号Out的频率。每当I端出现一个上升沿,计数器用(c-1)个计数脉冲来处理,得到一个输出脉冲,而没有出现该上升沿时,(c-1)个计数脉冲经c分频得到的输出脉冲个数是(c-1)/c,因此I端每出现一个上升沿,输出信号频率的增加量为1-(c-1)/c=1/cHz(与计数脉冲的频率fosc无关);每当D端出现一个上升沿,计数器用(c+1)个计数脉冲来处理,得到一个输出脉冲,而没有出现该上升沿时,(c+1)个计数脉冲经c分频得到的输出脉冲个数是(c+1)/c。因此D端每出现一个上升沿,输出信号频率的减小量为(c+1)/c-1=1/cHz(与计数脉冲的频率fosc无关)。由此,可得此计数器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 title="输入信号">输入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式:
式(1)中,fI、fD分别表示I端、D端输入信号的频率。
在本设计中,使各可控分频ID计数器的I端和D端输入信号的上升沿分别与计数脉冲的某个下降沿对齐,以保证这些计数器稳定工作。另外,I端输入信号的频率必须小于等于计数脉冲频率fosc的1/(c-1)倍;D端输入信号的频率必须小于等于计数脉冲频率fosc的1/(c+1)倍,以保证I端和D端输入信号的每个上升沿都能被处理。
2 锁相环电路结构及原理
本文给出的全数字锁相环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按照功能,将该电路划分为三个模块:跟踪模块(TRACE)、状态检测模块(STATE)和锁相环控制模块(PLL_C)。图2中的三个虚线框分别对应这三个模块。跟踪模块是该锁相环电路的核心,其功能是跟踪锁定输入的参考信号;状态检测模块实时地给出锁相环的工作状态:锁定状态、捕捉状态、相位越界状态和失锁状态;锁相环控制模块据此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调节锁相环的工作方式。
2.1 跟踪模块
2.1.1 鉴相器
鉴相器" title="鉴相器">鉴相器采用边沿触发型JK触发器。本地反馈信号和参考信号经Q分频后分别用于该触发器的置位和复位,频率锁定后两输入信号反相。输出相差信号是一个具有可变占空比的方波[3]。不考虑固定相差π,定义:
式(2)中变量单位均为UI,θin、θout分别为参考信号和本地反馈信号的相位,Kd为鉴相器增益。对于该鉴相器,Kd=1,-0.5≤pd≤0.5,则ud的占空比可以表示为(1/2+pd)。频率锁定后,pd=0,ud是一个半占空比的方波。
2.1.2 环路滤波器
环路滤波器由K计数器和加/减计数器构成。
K计数器由两个独立的计数器组成:进位计数器和借位计数器,其计数范围都是0~(K-1),计数脉冲的频率都是fosc,且均由下降沿触发[3]。当信号Ub/Uc为低电平时,进位计数器计数,借位计数器保持;当Ub/Uc为高电平时,借位计数器计数,进位计数器保持。进位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等于K/2时,进位信号carry为“1”,而进位计数器的计数值小于K/2时,进位信号为“0”,借位计数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产生借位信号borrow。Ub/Uc与鉴相器的输出相连,所以进位信号和借位信号的频率可以分别表示为:
加/减计数器可以看成是一个初始值为L×M(L、M均为常数)的积分器,计数脉冲的频率是fosc,计数方向由UP/DN控制。与鉴相器的输出相连,当UP/DN为高电平时进行加计数;当为低电平时进行减计数,计数结果的低L位不输出。定义:
则加减计数器的输出值可以表示为n+M。将频率锁定时的n值记为N,则N=0。
2.1.3 数控振荡器
数控振荡器由ID计数器1和ID计数器2组成,它们都是上述可控分频ID计数器(ID计数器2的分频比取常数,图2中未标出它的C_ID端)。ID计数器1的I端和D端分别与K计数器的输出carry和borrow相连,C_ID与加/减计数器的输出相连,分频比c=(n+M),则由式(1)可得输出信号add的频率:
信号add经过一个反相器接到ID计数器2的I端,反相器的存在使ID计数器2的I端输入信号的上升沿与计数脉冲的某个下降沿对齐。ID计数器2的D端接地,分频比取常数C,输出信号经P分频得到占空比接近1/2的信号out1。由(1)可得信号out1的频率为:
可见,锁相环工作于捕捉状态时,通过相位误差信号ud调节fadd的值,就可以使输出信号跟踪锁定输入的参考信号。
2.2 状态检测模块
该模块包括两个计数器和一个状态指示电路。ud为高电平时,计数器1计数,ud从高电平到低电平跳变时,计数结果送到状态指示电路,同时该计数器复位;ud为低电平时,计数器2计数,ud从低电平到高电平跳变时,计数结果送到状态指示电路,同时该计数器复位。状态指示电路比较两个计数器的计数结果,根据设定的门限给出锁相环的状态。如果参考信号的频率超出了锁相环稳定工作的动态范围,则ud出现不稳定现象,锁相环进入相位越界状态。如果参考信号严重劣化,则锁相环进入失锁状态。
2.3 锁相环控制模块
锁相环控制模块是对该锁相环电路进行的非线性改进。一旦锁相环进入锁定状态,当前分频比(n+M)0被存入锁相环内部寄存器中。锁相环进入失锁状态时,控制信号C2使能失锁态分频器,其分频比等于预存的(n+M)0,分频后的信号加在ID计数器3的I端。ID计数器3也是上述可控分频ID计数器,其D端接地,分频比等于常数C(图2中未标出它的C_ID端),输出信号经P分频得到占空比接近1/2的信号out2。由(1)可得信号out2的频率为:
锁相环处于失锁状态时,信号C3控制输出选择电路输出信号out2,而当锁相环处于其他状态时输出信号out1。如果锁相环进入相位越界状态,则捕捉时间非常长,锁相环难以锁定,此时信号C1有效,使加/减计数器的L值显著减小(从230下降到210),从而降低锁相环路的阻尼系数,加快频率牵引过程。
3 相位传递数学模型
上式积分号中的最后一项为高阶无穷小,可以忽略。将式(2)和式(5)代入式(8),然后求两阶导数并做拉氏变换得到该锁相环的相位传递函数:
4 锁相环参数选择
锁相环的指标要求[1]如下:
由式(10)~式(14),可选择出一组合适的参数。本设计中参数选择如下:锁相环工作频率fosc=65.472MHz;M=1023;ID计数器1的最小分频比(nmin+M)=767,最大分频比(nmax+M)=1279;L=230;Q=2;P=16;ID计数器2和3的分频比C=2;K=1280;频率锁定时,信号carry和borrow的频率相等,加/减计数器的输出值为M,锁相环的输出即锁相环的保持范围约为(-195ppm,+325ppm)。锁相环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该锁相环具有极低的通带宽度(3dB带宽约为0.2608Hz)。
5 仿真以及综合验证
本设计用Verilog硬件语言描述,在QuartusⅡ平台上完成了时序仿真,采用ALTERA公司的EP1C6T144C8器件对设计进行了验证。抖动测试结果表明该锁相环的输出抖动满足ITU-T G.783[4]建议的要求。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E1支路信号平滑的二阶全数字锁相环。该电路规模小,适于多支路大规模集成。实测结果表明:该数字锁相环带宽窄、捕捉速度快、更加智能化,可应用于SDH系统。
参考文献
[1] 杨赞.一种用于SDH 2Mbit/s支路输出口的全数字锁相环[J].通信学报,1998,19(2):44-51.
[2] 张政.SDH指针调整技术的研究[J].微波与卫星通信,1999,8(1):30-34.
[3] ROLAND E B.Phase-Locked Loops Design,Simulation,and Application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ITU-T Rec.G.783:Digital terminal equipment-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xing equipment for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