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设计应用 > 无线便携式动物脑电遥测记录系统
无线便携式动物脑电遥测记录系统
电子技术应用2012年第2期
张 典1, 覃庆良2, 刘喜梅2
1 电子科技大学 自动化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611731; 2青岛科技大学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266042
摘要: 发出一套无线便携式动物脑电遥测系统。采集的数据经过放大、滤波后调制发射,接收器接收到无线信号后进行解调并通过串口打印显示出电压信号。实验中将测量电极植入大鼠颅骨内,并将信号采集发射器背负在大鼠身上,分别记录大鼠睡眠、清醒和癫痫脑电波形。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复杂环境下发射器的发射距离达到20 m,可以稳定工作8 h,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大鼠脑电遥测实验。
中图分类号: TN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2)02-0120-03
A wireless portable electroencephalogram telemetry recording system for animals
Zhang Dian1, Qin Qingliang2, Liu Ximei2
1. School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2. School of Automation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42, China
Abstract: A wireless portable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recording system for animals was designed, manufactured and then tested in rats. The EEG data were modulated firstly and emitted by the wireless transmitter after being amplified and filtered. The receiver demodulated and displayed the signals in voltage through serial port. To test the system, measuring electrodes were implanted on the rat’s skull and the acquisition transmitter was strapped on the back of the rat. Waveform recording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ree states: sleep, waking and epilepsy.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given environment the system could stably record more than 8 h and transmit EEG signals over a distance of 20 m. Our system showed the features of small size,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high accuracy which was suitable for EEG telemetry in rats.
Key words :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filter bank

 随着微电子学的快速发展,脑机接口(BCI)技术应运而生,它是在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连接通路。早在1975年Ranck等人通过电刺激来寻找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部分[1]。Tehovnik于1996年通过电刺激神经组织引起行为反应[2]。AndréA. Fenton等人也在1996年用模式识别技术验证单个神经元的行为和活动的相关性[3]。Iyad Obeid等人于2004年记录清醒状态下猕猴的单个神经元活动[4]。目前生物脑电有线方式测量精度相对较高,但由于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范围,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导线缠绕或者被动物撕咬等情况[3]。无线方式可使动物活动范围变大,但采集器受到了测量精度、带宽、体积、重量和电池供电时间等因素的制约[4]。本文给出了新型无线脑电遥测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大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带宽宽、体积小、工作时间长、不易被动物撕咬等优点。

1 系统原理

   整个系统包括脑电信号前置放大器、带通滤波器、50 Hz陷波器、无线发射单元、无线接收单元、电源管理、显示存储部分。测量电极采集到自由活动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并输入至前置放大器,再通过一个带通滤波器后输出脑电信号,进入无线单片机NRF24LE1进行模数转换并发送。接收端同样采用NRF24LE1,接收到发射端的信号后解调输出到显示部分并记录。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2 系统硬件设计

2.1滤波器组设计

   生物信号源本身是微弱信号源,通过电极提取呈现出不稳定的高内阻性质[5]。根据生物信号的特点,对生物电前置放大器要求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低漂移等[6]。为满足上述指标,本文选择AD620作为脑电信号前置放大器,系统设定前置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8,同时为避免极化电压使前置放大器进入饱和状态,在输入端加入隔直电容。动物脑电信号频率范围为0.5 Hz~100 Hz,考虑到国内市电50 Hz的工频干扰,在滤波器组中加入50 Hz陷波器,3个滤波器进行级联得到所需的滤波器组。采用运算放大器实现高通、低通和陷波,一个运放LM324芯片即可实现滤波器组设计。脑电采集电路及其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a)、图2(b)所示, 其中图2(b)为实际测得曲线。高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为:

根据式(7),近千倍的放大倍数可以?滋V级的生物信号放大至mV级,达到单片机AD采样精度。

<a class=EEG" />

图2 EEG采集电路及其幅频特性曲线

2.2 无线单片机电路设计
     由于无线采集部分背负在实验动物身上,考虑到体积和重量,本文选择Nordic公司的2.4 GHz无线单片机NRF24LE1,如图2(c)所示。该单片机具有如下特性:
  (1)内嵌2.4 GHz低功耗无线收发内核NRF24L01P,250 kb/s、1 Mb/s、2 Mb/s空中速率。
     (2)高性能51内核,16 KB Flash,1 KB RAM,1 KB NV RAM。
  (3)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内置128 bit AES硬件加密,32 bit 硬件乘除协处理器,6 bit~12 bit ADC。
     (4)提供QFN24、QFN32、QFN48多种封装,可灵活应用选择。
2.3 电源电路设计
     便携式生物脑电信号采集系统中,无线发射部分供电电池只能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供电。由于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输出电压会下降,因此采用稳压芯片TPS71334 (输入2.5 V~4.2 V)来实现3.3 V电压输出。前置放大器和运放需要正负电源,采用外加电源反转芯片MAX1697来实现-3.3 V输出,且MAX1697最大输出电流为60 mA。接收端供电来自PC机上USB口,利用电源芯片AMS1117将5 V电平转换为3.3 V为NRF24LE1供电。电源具体电路可以参考电源芯片的数据手册。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包括:发射端A/D采样程序、发射端数据处理、发射端与接收端通信协议和显示界面。
3.1 发射端程序设计
  NRF24LE1为高性能51内核,采用C语言编写代码。为提高发射功率,设置空中速率为250 kb/s,A/D采样的参考电压为内部1.22 V,采样频率为1 kHz,精度设置为12 bit,其中12 bit数据中的低8位存储在ADCDATAL中,而高4位存储在ADCDATAH的低4位中,ADCDATAH的高4位为地址,数据处理完成后进行打包发送。每次发送完数据后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出错则重新发送数据。
3.2 接收端及显示界面设计
     在接收端设置16 bit的缓冲器(buffer),将接收的数据存入缓冲器中,通过串口打印出来即可。显示界面采用VC++6.0编写,调用MSCOMM控件实现Windows程序串口通信,接收端RS232串口送出AD采样数据时会激发OnComm事件,在处理函数中将新的数据加入显示队列,波特率设置为9 600 b/s,界面的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电压。
4 实验方法及结果
4.1 手术方法及电极植入位置选择

 


  实验采用SD级雄性大鼠,体重350 g,手术前用9%水合氯醛(40 mg/kg,腹腔注射)对其进行麻醉[7]并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根据大鼠脑图谱[8]进行电极植入,切开表皮使其颅骨完全暴露后,用适量3%的双氧水擦拭颅骨以去除表面油脂[9],用高速颅钻在颅骨上钻开0.7 mm的孔。将0.17 mm漆包线两端刮掉涂层,一端缠绕在直径0.72 mm不锈钢螺钉上,另外一端焊接在2.54 mm母接线槽上,然后将螺钉固定在颅骨上,最后用牙科水泥将螺丝钉和接线槽固定在大鼠颅骨上。测量电极坐标位置AP=-0.5 mm, ML=1.5 mm, DV=1.0 mm;参考电极坐标位置AP=+1.5 mm, ML=1.0 mm, DV=1.0 mm;为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在大鼠脑部后加入相连的地电极与仪器地线,坐标位置AP=-8.5 mm, ML=0 mm, DV=1.0 mm。
4.2 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前用尼龙搭扣将采集器固定在大鼠背上,按照电路设计中定义的通道将引线端子插入大鼠脑外的2.54 mm母接线槽中。用9%水合氯醛进行麻醉来采集大鼠睡眠时期脑电波形,波形如图3(a)所示。待大鼠清醒后,将采集器再次背负在大鼠身上,进行清醒状态下的脑电信号采集实验,如图3(b)所示。最后根据韩丹等人1998年的方法[10]对大鼠腹腔注射120万U青霉素诱发大鼠急性全身性癫痫,波形如图3(c)所示。实验结束后对大鼠腹腔注射过量9%水合氯醛处死,动物尸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经过实际测试,系统能在20 m范围内收到遥测信号,可以满足实验室范围内实验。与已有的无线脑电信号采集系统相比,本系统采集数据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能够完成过去有线遥测无法完成的实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增加系统采集通道。可以考虑用ARM作为MCU,处理能力更强,A/D采样精度更高,但需要外挂无线传输模块,这样会造成体积和重量的增加,所以扩展后采集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如何控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2) 本系统仅仅测量动物的EEG信号。将来可以研究同时测量心电、肌电、胞外放电等生物信号,但是所需电极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测量电极、导联方式和安装位置,同时频率、带宽等参数也有所不同,还需要调整滤波器组的带宽。
  (3) 遥控、遥测功能合二为一。在施加刺激信号的同时测量脑部其他核团信号,例如对大鼠S1BF区施加电刺激,对大鼠转向控制的同时测量支配运动的核团 (M1区) 脑电信号,研究生物大脑核团的相互关联,找到核团之间的通路,以更好地证明生物脑部核团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 RANCK J J.Which elements are excited i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review [J]. Brain Res 1975, 98(3):417-440.
[2] TEHOVNIK E J.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neural tissue to evoke behavioral responses [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 1996, 65(1):1-17.
[3] FENTON A A, MULLER R U. Using digital video techniques to identify correlations between behavior and the activity of single neurons[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 1996, 70(2): 211-227.
[4] OBEID I, NICOLELIS M A L, WOLF P D. A multichannel telemetry system for single unit neural recordings [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 2004, 133(1):33-38.
[5] 蔡建新,张唯真. 生物电子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冈村迪夫(日). OP放大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 LOU M, ESCHENFELDER C C, HERDNGEN T, et a1.Therapeutic window for use of hyperbaric oxygenation in focal transient ischemia in rats [J]. Stroke, 2004, 35(2): 578-583.
[8] PAXINOS G, WASTON C. 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诸葛启钏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9] 杨俊卿,苏学成,槐瑞托,等.基于新型多通道脑神经刺激遥控系统的动物机器人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7, 17(3):379-384.
[10] 韩丹,张桂林.实验性大鼠癫痫模型异常脑电波及物理特征[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8,15(2):85-87.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