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设计应用 > 基于数据链的飞机效能评估及作战运用
基于数据链的飞机效能评估及作战运用
2014年电子技术应用第7期
牛德智1,陈长兴1, 徐浩翔2, 李永宾2, 王旭婧1, 屈坤1
1. 空军工程大学 理学院, 陕西 西安710051; 2. 空军工程大学 装备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摘要: 针对作战飞机的效能评估与运用问题,研究了数据链体制下的航空作战一体化构成。在对数法的基础上,给出了数据链支持下的飞机效能评估方法,将效能评估值转化为平均战斗力水平,建立了空战双方兵力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等效实力比、数据链、不同的增援时间对空战结果的影响。仿真得出的有效增援时间范围及“局部最优增援时刻点”,为空战指挥决策提供了参考。
中图分类号: V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4)07-0103-03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for aircraft and combat application based on data link
Niu Dezhi1, Chen Changxing1, Xu Haoxiang2, Li Yongbin2, Wang Xujing1, Qu Kun1
1. Science Colleg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710051, China;2.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olleg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710051,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aircraft’s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blem, integrative air combat in circumstance of data link was studied. On basis of logarithm method, aircraf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under data link was given. Value of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was converted to average combat level, military force change problem in air combat process was modeled. Simulation analyzes how similar force ratio, data link, different reinforcement time influence air combat result. Effective reinforcement time range and local optimum reinforcement time got by simulation w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nducting and deciding in air combat.
Key words : data link;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verage combat level; local optimum

       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数据链以其独特的战场态势共享、精确指挥控制和武器协同的无缝链接优势,将信息化作战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1-2]。对装备数据链系统的作战飞机进行科学合理的效能评估,不仅对武器系统的整体性能提供了衡量标准,而且对其作战过程中的打击效果及作战意图实现提供了量化参考[3]。在作战环境中进行效能评估,将效能评估结果运用到作战实践,构成了航空作战循环体系的全过程。

        在现有的文献研究中,针对效能评估或者数据链体制下的效能评估问题,都只是给出一些评估方法或手段以说明不同客体的效能好坏,但是未能将评估结果加以运用;针对航空作战的问题,一种是只注重顶层设计和战法探讨[4],而未考虑到实际效能,有的甚至缺少科学依据,另一种是研究不同作战条件下的作战兵力变化情况[5],而数据链的作用和作战武器系统的效能考虑较少。这些基本上都只是在一个侧面对航空作战问题进行研究,对实现和把握航空作战一体化进程的全要素分析还有一定差距,“由作战到评估效能,再由评估结果到作战运用”的环路尚没有有效衔接起来。本文研究就是要实现效能评估与作战运用的一体化。

1 飞机作战的平均战斗力水平

1.1数据链体制下的飞机效能评估

        在效能评估中,飞机的空战能力指数可以采用对数法表示为[6]:

        

其中, I为空战能力指数,C为机动性参数,D为火力参数,E为探测目标能力参数,ξ1为生存力系数,ξ2为电子对抗能力系数,ξ3为航程系数,ξ4为飞行员操纵效能系数。

         加入数据链后新的空战能力可表示为:

        

其中, E′和ξ2′分别表示经数据链提升后的探测能力和电子对抗能力,且E′=E+λ1E, ξ2′= ξ2+λ2ξ2,λ1和λ2表示提升率。

        对于λ1的确定,考虑一种简单的双机协同作战情况。假定双机为同向直线飞行,则λ1用探测面积的变化比来表示为:

        

式中&phi;为雷达搜索方位角,r为雷达探测距离,d为机间距离(d<r)。

        对于&lambda;2的确定,在参考文献[7]中,给出了机载电子对抗设备的电子对抗能力,全向雷达告警系统为1.05,全向雷达告警+消极干扰投放+导弹逼近警告的综合系统为1.16~1.20,有数据链支撑下的电子对抗设备,还会增加积极干扰投放功能,所以对其赋值时可以使其大于无数据链时的电子对抗能力。

1.2 空战能力指数到平均战斗力水平的转化

        作如式(4)的变换,将I(I>>1)变换为在区间(0,1)上的平均战斗力水平&gamma;(k为一比例调节因子且k>0,作用是避免变换后的&gamma;在数值上过于集中)。

        

        现证明&gamma;和I关于空战能力的描述是等价的,且&gamma;和I具有一致性。

  证明  令A={x|x&isin;Z, x>0}, B={x|x&isin;Z, 0<x<1}, 作由A到B的映射:

  

进而, (1/&pi;)&middot;arctan(ln(kx))+1/2&isin;(0,1) 

  所以f: A&rarr;B是由A到B的一一映射,这说明A和B是等势(等价)的,即A~B。

  

  即f(x)为增函数,说明&gamma;和I的增减变化关系一致。所以,&gamma;在保证空战能力指数特性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作为平均战斗力水平。

2 空战中的兵力变化建模

  本文的建模将以蓝彻斯特方程的分析方法为基础,首先给出蓝彻斯特平方律方程的表达式为:

  

式中R、B为红、蓝方在时刻t的战斗单位数量,&alpha;、&beta;为蓝、红方每个战斗单位的平均战斗力水平。

  对上式进行等式相除后并积分,得:

  

  令x=1-R/R0表示红方兵力的消耗率,y=B/B0表示蓝方兵力的剩余率。L=&beta;&middot;R02/&alpha;&middot;B02表示红、蓝方的战斗实力之比。将式(8)变形,用x、y、L代入得:

  

  考虑飞机在配备有数据链情况下的作战方程。首先求解平均战斗力水平的提升率&eta;R和&eta;B,即有&eta;R=(&gamma;R&prime;-&gamma;R)/&gamma;R,&eta;B=(&gamma;B&prime;-&gamma;B)/&gamma;B。

  在空战中性能更优功能更强大的数据链拥有方可以在交战中获利,为此计算一数据链水平占优因子,将其定义为:

  

这样将数据链体制下的双方兵力变化规律建模为:

  

  按照式(7)~(9)的分析,仍可得红方消耗率与蓝方剩余率的变化关系:

  

此处(1+&eta;)/(1-&eta;)&middot;L部分定义为等效实力比。

  在有增援的情况下建立空战模型为:

  

式中&mu;1(t)、&mu;2(t)表示双方的增援率,t1、t2表示增援开始时刻,&epsilon;(t)表示阶跃函数。若在战斗中存在非战斗减员的情况,空战模型扩充为:

  

其中&zeta;R和&zeta;B分别表示红、蓝方的非战斗减员系数。

3 仿真实验

  假定红、蓝方所用机型分别为米格-29和F-15E。米格-29中r=90 km,令d=70 km时,则可求&lambda;1=0.95。设定红、蓝方电子对抗能力为1.05和1.2,红方经数据链提升后变为1.8。效能评估指标中的其余参数见参考文献[6],求解空战能力指数(k取1/10)和平均战斗力水平,如表1所示。

3.1战斗实力比对双方空战力量的影响

  取一组L=[0.6;0.8;1;1.2;1.4],由表1可知&eta;=0.21,由此仿真得到双方的消耗率与剩余率曲线(图1)。

  由图知当L介于0.6与0.8之间时,达到双方的实力平衡。令等效实力比(1+&eta;)/(1-&eta;))&middot;L=1,可求得L=0.65。这说明由于数据链的采用,红方只要大于蓝方实力的65%就可以获胜。图1中也专门绘出了双方实力的平衡的分界线。

3.2增援模型中不同增援时刻点对空战的影响

  设定增援率为2.5,且令t1=0,其他仿真参数不变,得双方的动态损耗图如图2所示。

  图2中4种曲线分别为原始作战状态、红方有数据链支持、红方有支援但无数据链支持、红方有数据链支持和增援。曲线说明在数据链体制下,红方在增援力量帮助下可以最终获得胜利。

  接下来确定红方有效的增援时间范围。令t1分别为0、4、8和12,得双方的兵力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t1=12时,增援太晚已不能改变红方失败的结果。说明在有增援的空战中存在一个增援的时间分界点,在此之前增援可以扭转双方战局;反之不能改变战局。在本文参数下,经多次仿真确定有效增援的时间范围为[0,9.5]。

  让t1在[0,9.5]间取值,步进量为0.5,得到的双方动态损耗曲线如图4所示。

  由图知当t1增大时,总趋势是空战进程维持时间越长,战斗胜利时红方剩余的飞机数量越少。为分析不同t1时的作战效率,这里给出随t1值不同时红方增援和损失飞机数量变化如图5所示。

        当t1变化时,增援和损失飞机数不是单调递增关系,而是存在一系列极小值点,在这些点周围增援和损失的飞机数都较大。据此可得,在不同的增援时刻,存在使得增援和损失飞机数同时较小的局部最优点,本文称为&ldquo;局部最优增援时刻点&rdquo;。掌握了该时刻点,便于指挥员对增援时机进行把握。

        对数据链体制下的飞机效能评估及其航空作战运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数据链体制下的飞机效能评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反映数据链功能的航空作战兵力变化模型,并考虑在有增援模式时的模型变化。仿真分析了等效实力比和数据链对空战的影响,在有增援力量加入的作战中,存在&ldquo;局部最优增援时刻点&rdquo;,对于空战决策部署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Zhou Lei, Zhang Hanyi, Wang Tao, et al. Static check of WS-CDL documents[J].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rvice-Oriented System Engineering, 2008(8):142-147.

[2] 曾国奇,李思吟,韦志棉,等.箭载共形相控阵卫星数据链通信仿真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2,38(11):104-107.

[3] 黄俊, 孙义东, 武哲,等. 战斗机对地攻击作战效能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354-357.

[4] 苏荣,满广志,奚丹.空天一体作战初级阶段的典型作战运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2):20-24.

[5] 王安丽,何胜强,张安.机群编队对地攻击飞机武器系统作战模型研究[J].飞行力学,2005,23(1):82-85.

[6] 黄金才,张勇,杨磊,等.战术数据链作战效能定量评估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35(12):66-69.

[7] 朱宝鎏,朱荣昌,熊笑非.作战飞机效能评估(第2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