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应用难题:盛名之下泡沫初显
2015-08-03
从五年前第一次搭建机器人生产线至今,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柏科技”)一直是国内机器换人道路上的孤独者。
2010年,当国内机器人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时,雷柏科技支出3000万向ABB下单购买了75台IRB120小型非汽车市场机器人,成为了彼时这款机器人全球最大的客户。这笔订单在第二年就为雷柏科技节省了接近1亿元的人工开支。
这笔订单给雷柏这个传统制造企业带来的是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也让雷柏科技副总经理邓邱伟第一次体会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
让邓邱伟体会更加真实的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机器换人并不容易。“机器人设备的制作公司本身并不懂得工厂是怎么回事,所以国内企业机器人应用方面会有很多困难”。“邓邱伟坦言。
体现在需求端的应用难题一直在上演。“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端没有起来,甚至还没有起步,与机器人制造业几年前所处的阶段相似。” 中国投资咨询产业咨询部副经理马楠告诉记者。
与应用难的现状不同的是这两年正在高速发展的机器人产业。
有消息称,机器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在今年年底前发布。日前发改委公布的两大工程包中,机器人或再政策加码。此前,“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已经将机器人行业列入十大重点推动产业之一。
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机器人的被关注度和发展速度已经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国际机器人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5万台左右,同比增长27%,其中在亚洲的销量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其中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54%,达到5.6万台左右。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
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关注也几乎达到了峰值。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机器人板块的相关概念股有52个,上市公司收购机器人企业的案例也在频繁发生。
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潮也在持续升温,一个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近40家,相当于平均每个省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而更多的园区还在筹备中。一些地区、如重庆,存在两个机器人园区,整体呈现出饱和的局面。
去年年底,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在首届世界机器人会议上表示,截至去年10月,国内已有超过43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每周还在增加2家新企业。有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在珠三角等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翻新机器人等行业无序竞争的情况。
“我们的机器人产业其实才刚刚起步,国内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中低端水平。”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罗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没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没有补贴就基本活不下去”
这没有挡住资本市场的热情,在50多家上市公司构成的机器人概念板块中,大部分公司的主营业务并不是机器人。其中有不少公司选择收购机器人企业进军该行业。
去年上半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并购业务规定进行了修改,此前上市公司只能并购与其自身业务有相关性的公司,修改后可以不考虑业务相关性进行并购。此后,迅速出现了很多传统企业靠并购新业态企业的行为,机器人板块急速升温。
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精工”)是较为突出的一个。
从去年6月开始,东方精工就在半年时间内,发布了关于入股包括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科捷龙机器有限公司在内的三家机器人企业的公告,入股比例均为20%,三次交易,按照最终的交易额,整个金额将超过1.5亿。但在发布公告后的两个月时间内终止了对佛山利迅达机器人和科捷龙机器的收购计划。
“我们通过相互之间的了解,并且进行了专业的接触之后,如果他们(利迅达和科捷龙)现阶段不适合公司的战略地位的话,我们宁愿把它放弃掉。”东方精工董秘杨雅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一位已经从科捷龙公司离职的管理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科捷龙公司的内部发展目标与东方精工无法达成一致,科捷龙公司以生产工业机械手臂为主,每年销量在八百到一千台,产值三四千万左右,没有核心代表性的产品,在行业里没有什么代表性,而上市公司的条件相对都比较苛刻,终止合作并不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东方精工第一次终止收购机器人公司。今年1月,东方精工在去年11月27日签署参股利迅达20%股份的框架协议后,于1月19日与利迅达签署了《终止协议》,而这次事件也成为了2015年机器人概念板块首例收购“流产”事件。
关于合作终止具体原因,利迅达公司销售总监何泽贤并没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详细解释,但他透露,利迅达公司目前已经有了自己上市的打算。
杨雅莉向记者透露,在投资这三家机器人公司之前,他们曾在国内找了十余家标的,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群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没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没有补贴就基本活不下去”,因此东方精工下一步将主要考察境外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
关于东方精工在机器人领域的业务布局和规划,杨雅莉表示,东方精工有意打造一个智能化的瓦楞纸箱包装产业链,而收购嘉腾机器人公司保证了东方精工在产业链后端物流的智能化,是公司实现整体智能化的重要部分。目前,公司已经将机器人作为公司的第二板块发展。
但有关为何在两个月内收购并终止两次合作的具体原因,杨雅莉说:“因为尽调内容是保密的,所以具体的原因不方便透露”。
上市公司在寻求市值管理,民营企业也希望通过机器人获得更多资本。“被(主板公司)收购这种事情很难碰上,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其实都想在新三板上市,解决资金需求。” 一位以生产机械手臂为主要业务的东莞机器人公司的老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他继续透露,这个行业是销量为王,一个机械手臂制造公司,产值达到5000万以上,就基本具备了在新三板上市的资质。“这个行业还是相当不错的,利润也比较高,毛利率能在100%,达到这个产值的公司,基本都能上(市)。”他说。
中投咨询产业咨询部副总经理马楠表示这种情况属实。不过注册制之下虽然宽松,但机器人公司如果想上市还是需要达到一定的业务水平才可以。
“大量机器人企业的存在导致低端机器人产能增速很快。如今业内已经出现了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苗头。”马楠表示。
“目前国内规模大的都是国外企业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国内机器人普遍规模较小,且整体的水平都处在中低端。”罗军表示,如何让国内机器人异军突起还是一个难题。
资本市场的热情显然为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活力,然而机器人产业是否真的如表面呈现出的一样繁荣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应用难题
机器人产值和销量的不断增加给机器人需求方释放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随着传统人力成本提高,劳动力老龄化和逐渐减少的现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已经在逐渐增大,然而真正在生产线应用机器人的工厂其实并不多。
“国内对机器人需求是很大的,但由于应用存在实际困难。如资金投资大、工厂对机器人了解不多、国内企业机器人寿命不长、售后有困难、销售不成熟等,都成为了工厂决定更换机器人时面临的实际阻力。”马楠说。
他表示,机器人行业在销售环节还没有产品经理的职位,而对应用方来说,这一环是需要的。
“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国内工厂解决应用机器人的难题,因为雷柏科技也是从工厂起步,所以我们很清楚在应用时都存在什么困难。”邓邱伟说。在成功进行机器换人、完成了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后,如何培训国内企业更好应用机器人,打开国内的机器人应用市场是雷柏科技机器人团队的下一个目标。
在正式接触机器人以前,雷柏科技的生产线上一直使用一些非标准的自动化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这种非标准化的自动化设备精度不够,故障率也高,而且由于是为某种产品线定制,所以当产品线调整的时候就没办法再使用了。
“最开始我们没想这么多,只是想打造世界级的智能制造工厂。之前没有人像我们这样把机器人拿来做这种全方位制造的应用,也没有企业会用机器人做这种很详细很精密的装配工作。”邓邱伟说。
在机器人行业有了一定知名度后,包括ABB、库卡等在内的机器人公司纷纷找到雷柏合作,希望通过雷柏做机器人产品的推广。
对外宣布做机器人推广的第二天,雷柏科技就拿到了第一个订单:帮助惠州的一家遥控器工厂进行产品线的自动化。邓邱伟回忆,在一次私下的聊天中,该公司老总提到想让自己的工厂改变一个模样。在邓邱伟的建议下,对方决定来参观雷柏科技的工厂。
位于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街道雷柏科技工厂,与周围工厂普遍较为传统的外观相比,现代化的外观、钢混结构的大门,让雷柏科技的工厂显得格外突出。
雷柏的键盘生产线中,二楼是中央配料间,一楼是80多台注塑机,只需要一个人按一下开关,就能完成注塑的工作。在全自动的键盘生产线里,把原料放进去就能直接生产出键盘。而在这一套生产线中,从原料到最终的键盘产品的距离,也就是一层楼的高度而已。
雷柏机器人的项目经理张超华向记者介绍,传统的键盘生产线采用振动机外加10名工人进行装配,两班倒的情况下,每天产量可以达到2000-3000台,这种模式的良品率大约为70%。而现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可以把良品率提升到90%以上,除了负责操作机器的人以外不需要人工进行组装,每天产量可以达到5000台。同样在鼠标生产线上,一个人加一台机器的组合,一天内可以生产1500-2000台鼠标,而要达到这样的产量在过去需要8个人。
“在东莞的台湾厂,传统的键盘制造流水线是30人,我们自动化生产线只要5个人。”张朝华说。
在惠州的那家遥控器厂老总参观完现场后,就当即决定要跟雷柏签单。“他们其实算是我们的小白鼠,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摸索了一系列系统的机器人应用的商业模式。”他说。
做机器人应用案子的过程是艰难的。每一次的案子都需要完整的从头至尾的研发,周期长,没有可以复制的先例。
邓邱伟的顾问团队在惠州待了两个月,之后谈合同、实施,送机器,帮工人培训,建立完整体系,用了一年时间。在慢慢的摸索中,雷柏机器人团队完成了第一次推广,让整个工厂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改变。
邓邱伟认为,从应用入手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得慢慢培育提供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的公司,当使用机器人变得容易、成本低廉的时候,机器人本身的价格就不那么重要了。”
从价格来看,国内机器人和国外价格相差并不大,但使用寿命却比国外机器人要短,而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内的多项技术都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痛点。
在这样的现状下,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机器人企业大都选择在低端发力,高端机器人的市场依然被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库卡)所占据,国内在高端市场上十分匮乏。
但机器人产业已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伴随着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支持,政府和资本的支持都带来了有利条件,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让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如何避免或许已经出现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成为了一个必须被思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