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干货】我国能源消费四大特征与能源转型

【干货】我国能源消费四大特征与能源转型

2015-09-17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西北、华北等多个省份都部署了光伏发电、风电等项目。然而,随着产业的急剧扩张,新能源富集地区弃风弃光限电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中部和东部因燃煤发电导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当地的重视。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消费转型迫在眉睫。

  近期,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我国上半年能源形势分析报告,提出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传统用能行业能源需求大幅回落,能源生产、投资、进口增速下滑,能源供需总体宽松。预计下半年能源需求较上半年将有所回升,全年能源消费将保持中低速增长。上半年清洁能源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6.0%。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能源使用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环境破坏与污染,并反过来影响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从长期看,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能源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消费种类也将不断变化,面临的环境保护任务将十分艰巨。

  消费模式:数量大、品种多、质量好

  通常意义上,经济的增长会带动能源消费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均发生变化。

  从能源消费总量上看,一方面表现在为了维持现有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对于存量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新增的生产能力所带来的对于增量能源的需求。同时,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也促进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发现和利用新的能源品种成为了可能。并且,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促进能源品种需求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此外,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同时对能源的品质要求也会逐渐上升。高质量的能源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向环境的污染排放,即具有环境效益;同时其获取还要尽量简单方便,也即具有经济效益。

  地区差异突出:山东最多、海南最少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的城乡差异逐渐缩小。2000年之后,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能源消费量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从1981年至今,大部分时间内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增长率都要高于城镇居民,因此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到2012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大约只是农村居民的1.38倍,可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尽管能源消费城乡差异缩小了,但能源消费的地区差异日益突出。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最大的省份是山东省,为38899万吨标准煤;而能源消费总量最少的省份是海南省,仅1688万吨,前者约为后者的23.04倍。如果将能源消费总量情况按东、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来看,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动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较快、产业发展较好、人口稠密,能源消费总量也较大;西部地区由于工业基础偏弱、产业发展滞后、人口稀少等原因使得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也相应较低。可以说,能源消费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我国的产业分布格局。

  利用效率:弹性系数从大于1到小于1

  我国能源消费变化的同时,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联的单位GDP能耗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能源消费弹性也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变化。

  一般情况下,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国家的单位GDP能耗会呈现出一种先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过程。我国也遵循了这一规律。1953年开始到1960年前后,工业化开始起步,单位GDP能耗飞速上升;1960年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民经济的调整,生产出现较大的波动,这一时期万元GDP的能耗出现了比较剧烈的波动,但总的来看,没有超过之前的最高水平。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产业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能源利用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单位GDP能牦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过程,到了2013年,万元GDP能耗只有0.66吨标准煤,较1977年16.25吨标准煤的水平下降了95.9%。

  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能反映能源消费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对变动关系。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过程。第一阶段是1954~1977年,这一时期除了个别年份外,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1,说明当时我国的经济增长效率较低,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仅得到较少的产出;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之后,除了少数年份之外,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小于1,说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这也印证了之前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的事实。

  未来趋势:集约节约利用

  在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下,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必然向着集约节约利用的方向发展。

  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的总量仍然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首先是城乡居民的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农村地区,这一趋势表现迅猛,这主要由于城镇化的推进所带来的能源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的升级换代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的增长。相对而言,能源供应的增长要明显慢于能源消费的增长,一方面国内的能源供应量有限,另一方面能源进口量也受到相关国家限产措施的制约,因此未来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与此同时,化石能源仍将长期占据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统计数据显示,1953年煤炭占据了我国能源消费的94.3%,居于绝对主导的地位,石油、天然气以及水电、核电、风电分别只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3.8%、0.1%和1.8%。此后,煤炭资源在总的能源消费中比重开始逐步下降,但直到2013年煤炭的消费比重仍然维持在66.0%左右。石油消费所占的比重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增长得较快,之后则维持在总体能源消费的20%左右。水电、核电、风电等这些相对较为新型的能源类型所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反映出我国对这些能源的需求也在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长。但总体而言,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居于主导地位的现状难以在短期之内改变。

  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将不断深入推进。现今我国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利用的增长速度较快,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毕竟牵涉到开发的技术成本以及普及推广的经济成本,因此虽然未来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不断推进,并将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点,但眼下还无法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完全替代。(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我国能源消费转型迫在眉睫

  千里能源“一线”牵近日,第六届中国(甘肃)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市举办,不少代表行业前沿的新能源装备技术一起亮相,吸引了来自意大利、白俄罗斯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进行贸易洽谈。同时,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的代表们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

  快速成长伴生烦恼

  “过去10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成熟,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介绍,到今年6月份,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1.05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3578万千瓦。

  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我国新能源产业实现了技术装备快速进步,国产设备已经出口20多个国家。“我们现在能够生产1.5兆瓦到6兆瓦各个规格的风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制造最近5年时间占据着世界市场的第一位。2014年,中国制造的太阳能光伏板占到全球市场的67%。”梁志鹏说,中国在风电、光伏发电领域已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

  中国能源发展的两个关键:煤企转型和新能源开发

  中国能源发展的两个关键:煤企转型和新能源开发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在10月份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其中一个大热点。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当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程度加深,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表现不俗。因此,中国经济网特别挑选了汽车制造、家电、房产、计算机和通信、纺织、百货、基建、银行、能源、钢铁等十大传统行业,以及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新能源车、互联网金融、专车服务、智慧医疗、餐饮O2O、服务业O2O等十大新兴行业,分别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以便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这20个行业正在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十三五”的到来。本文即《十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十大新兴行业前景展望》系列报道中的第9篇。

  今年以来,我国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产业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据“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显示,三个行业前两季度的产业预警指数均在偏冷或过冷的范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7月27日召开的上半年全国能源形势发布会上也曾指出,上半年传统用能行业需求大幅回落,能源生产、投资、进口增速下滑,能源供需总体宽松。然而,当前能源消费低速增长、市场供需宽松的格局,也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契机。从当前出现的一些新的能源消费特点来看,新能源的发展还将是未来的大趋势,而转型升级则成为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详情点击

  “互联网+”促转型电网企业要做能源界Uber?

  电网企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卖电商人,而是把散落在各地的大客户、普通居民等分布式能源用户的空余电能聚集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最大限度的资源调配,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互联网+”的巨浪中,电网企业会有怎样的变革?

  “电网企业未来的发展可能是能源界的Uber。”在南方电网9月8日举行的“互联网+电网”头脑风暴活动上,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战略咨询部董事总经理黄伟抛出了这样的观点。黄伟称,电网企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卖电商人,而是把散落在各地的大客户、普通居民等分布式能源用户的空余电能聚集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最大限度的资源调配,提高能源利用率。南方电网官网9月11日公布的消息显示,参与上述活动的有南方电网副总经理杨晋柏和南方电网总部8个业务部门,4家分、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埃森哲公司、思爱普公司的50多名员工。经过长达9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后,“100多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贴满了会议室的墙壁”。详情点击

  2015年我国能源互联网市场前景分析

  “能源互联网”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巨大的“能源资产市场”(Marketplace),实现能源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这个“市场”可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形成供需互动和交易,也可以让更多的低风险资本进入能源投资开发领域,并有效控制新能源投资的风险。

  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引发了业界对“新电改”配套文件寄予厚望。在此背景下,“十三五”框架下以电力为核心和纽带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再度升温。

  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能源互联网不仅能够与“新电改”相互促进,提升能源生产可持续性水平,更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打破封闭的能源行业格局,化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之间的矛盾。此外,能源互联网还能够给能源行业带来更多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并通过对“需求导向”的强调,推动衍生出更多的增值服务和附加价值。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能源互联网将对我国能源产业形成一场贯穿消费、供给、技术、体制乃至行业外延机制的链式革命。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