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元年到来 三大掘金机遇引关注
2016-07-15
我国首颗“量子实验通信卫星”有望近期发射,如果成功发射,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加上今年下半年建成的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国内将初步建成广域量子通信体系。目前不论是在量子通信科研领域还是应用领域,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量子通信正成为继高铁和核电之后中国在世界先进工业领域的另一张名片。
基础研究成果丰硕 我国量子通信技术世界领先
在潘建伟院士和郭光灿等国际顶级量子通信专家的带领下,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即将到来的量子卫星升空和下半年“京沪干线”的完工,中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为率先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卫星网络奠定了基础,实现全球范围内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首次量子通信。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将初步形成,这意味着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历经30多年的量子信息研究,终于走向实用。
>> 量子卫星
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近期发射,这既是中国首个、更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发射成功后将可以实现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卫星的发射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将建设以4个量子通信地面站和1个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站为核心的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系统。
量子卫星发射后预计完成三大任务:卫星和地面绝对安全量子密钥分发、验证空间贝尔不等式和实现地面与卫星之间隐形传态。
据了解,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量子卫星,力争在2030年前后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
>> “京沪干线”
在6月1日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会上,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项目工程总师、中科大教授陈宇翱向媒体透露,该项目将于2016年年底正式交付使用。
陈宇翱表示“目前工程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量子京沪干线全长2000余公里,目前已经完成了约1500公里,而剩下的500公里预计也将于下个月打通。”
“京沪干线”是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传输距离达2000多公里,途经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等多个城市,可应用于金融、政务等重要信息的保密传输。
>> 量子技术
在日前举办的“光纤通信50年高峰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寿泰透露,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军等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同事合作,实验实现了68Gbps的高速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和此前的最快速率相比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相关论文发表于仪器领域权威期刊《科学仪器评论》。
中科院还发展出了“非摧毁性的测量技术”。中国研究人员成功制备了国际上最高亮度的自旋-轨道角动量超纠缠源、高效率的轨道角动量测量器件,突破了以往国际上只能操纵两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局限,搭建了6光子11量子比特的自旋-轨道角动量纠缠实验平台,从而首次让一个光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两项信息能同时传送。
除此之外,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华盛顿大学许晓栋、中国香港大学姚望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在类石墨烯单原子层半导体材料中发现非经典单光子发射,连接了量子光学和二维材料这两个重要领域,打开了一条通往新型光量子器件的道路。该工作于2015年5月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同期的“新闻视角”栏目撰文评论该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量子通信元年到来 三维度掘金相关机会
今年是公认的量子通信产业化元年,随着即将到来的量子卫星升空和下半年“京沪干线”的完工,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将初步形成,未来量子通信的技术进步速度将提高。在量子存储和量子中继技术得以突破后,将进一步延伸量子信道传输距离,量子通信有望逐步商用化。
据长江证券分析师表示,展望未来,量子通信产业的投资机会大概率会有望出现在三大领域,分别为量子通信光器件、量子通信基础建设和系统服务、信息安全应用。
《2016-2020年中国量子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量子通信在军事、国防、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不仅可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的国家级保密通信,还可用于涉及秘密数据和票据的电信、证券、保险、银行、工商、地税、财政以及企业云存储、数据中心等领域和部门,而技术又相对成熟,未来市场容量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