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揭秘】2017年国产智能手机涨价原因

【揭秘】2017年国产智能手机涨价原因

2017-04-11
关键词: 半导体 晶圆 NAND 魅族

2017年年初,魅族宣布调涨魅蓝Note 5售价。此后,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厂商也纷纷效仿魅族的做法,陆续调涨手机价格,从而揭开了2017年国产智能手机涨价潮的序幕。

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吴雅婷认为,到今年年底,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将从2016年的1700元涨至2000元。

主因——关键零组件价格居高不下

魅族官方此前表示,之所以调涨产品价格,主要是因为产品元器件价格不断上涨和汇率因素导致魅蓝Note 5的BOM成本超出当时产品定义的范围,智能手机市场价格竞争导致热门产品溢价也影响了用户购买体验,因此,综合成本压力和市场溢价等因素,故作出了调涨价格的决定。

事实上,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以DRAM、NAND Flash、以及AMOLED等为主的智能手机关键零组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存储器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一直未得到缓和,成为导致智能手机涨价潮的直接因素。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各大厂商在软件平台难以寻求差异化的情况下,纷纷将目光放在了硬件产品的升级,手机屏幕尺寸、CPU规格、摄像头参数等一再创下新高,而存储容量的飙升无疑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目前,4GB内存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产品的标配,而行动式NAND Flash的主流搭载容量也已经从此前的32GB/64GB提升至64GB/128GB,甚至在向更高容量的存储方向发展。

此外,由于受到苹果等品牌厂商的青睐,2016年手机面板的需求与产能也同步增长,其中全球AMOLED手机在整体市场的出货占比为23.8%,LTPS手机出货比重达31.5%。

根源——半导体产业“缺芯”之痛

无论是存储器价格居高不下,还是面板价格上涨,归根结底,智能手机产品价格调涨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在半导体自主研发方面的落后。

此前武汉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的数据显示,全球有70%左右的智能手机均产自中国,但自主芯片却不到3%。

海关统计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为22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2%,进口数量为3425.5亿块,增长9.1%;出口金额为613.8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出口数量1810.1亿块,同比下降1%,贸易逆差达到1656.9亿美元。

为了摆脱“缺芯”困境,近两年半导体产业自主研发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存储器产业的发展更是不遗余力。

目前中国新建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为26条,占全球计划建设的12英寸生产线的42%,全部建成后,中国的全部产能将达到110万片/月,其中用于存储器芯片的产能为65万片/月,本地企业的产能为32万片/月。

除了以NOR Flash为主营业务的兆易创新之外,包括长江存储、福建晋华、合肥长鑫、以及紫光南京等都将目标锁定在DRAM、NAND Flash等存储器产品上,且这些晶圆厂预计都将在2018年下半年陆续投产。

不过这些看似大手笔的投资建厂,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而言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曾在“中国产业和技术投资论坛”上指出,全国每年用于集成电路产业研发的总投入还不到45亿美元(即少于30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行业销售额的6.7%,甚至还不到英特尔一家公司一年研发投入的50%。

所以,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调涨价格或是产业链上游涨价造成的必然结果,而要想再次回到产品“高规低卖”的发展趋势,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半导体芯片的自主研发。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