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7.03.024
中文引用格式: 余翔,张海波,柯文韬. 密集D2D网络中提升接入率的资源分配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7,43(3):96-99,103.
英文引用格式: Yu Xiang,Zhang Haibo,Ke Wentao. Research 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nhancing access rate in dense D2D networks[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7,43(3):96-99,103.
0 引言
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技术是通过复用蜂窝用户的资源进行近距离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频谱效率和系统吞吐量。D2D通信时不经过基站的中继便实现彼此间的直接通信, 因此有效地减轻了基站的处理负担。D2D通信受基站控制,并工作在许可的频段下,从而拥有稳定的通信环境。
随着车联网、物联网等网络的不断发展,未来近距离通信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通讯将划入直通通信领域,因此,如何增大系统的接入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献[1]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高校招生博弈的多标准分配方案,D2D链路通过相互竞争进行资源分配。文献[2]提出了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方案来降低D2D用户对蜂窝网络的影响。以上方案可以有效协调稀疏D2D蜂窝网络中蜂窝用户与D2D用户之间的干扰,但是不适用于高密度D2D蜂窝网络中。文献[3]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D2D资源分配算法。首先构造基于最小化系统整体干扰的非合作博弈效用函数, 同时考虑了系统中D2D用户之间的干扰以及D2D用户与蜂窝用户之间的干扰,以干扰量的总和作为博弈结局的判定条件。但是该方法采用的竞争博弈思想,当D2D用户足够多时,可能在达到纳什均衡状态之前,D2D用户对蜂窝用户的干扰就已经超出了基站所能容忍的范围。文献[4]将小区边缘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并定义了3种区域划分方式,对称区域所在D2D用户可同时共享同一蜂窝用户的频谱资源。但是将小区边缘分为若干个区域的实现也较为复杂。
针对以上存在的缺陷,本文采用多对一的D2D传输模式,即多个D2D对能同时复用同一个蜂窝用户的资源,提出一种以最大化接入率为目的的资源分配算法,所有的蜂窝信道在基站的管理下,根据限制条件不断接入最适合接入该信道的D2D用户,然后使用拉格朗日算法求出最大吞吐量的功率解,直到最终没有任何一条D2D链路满足接入条件或者系统内所有D2D用户接入完毕为止。此时,说明信道已达到最大负载状态。
1 系统场景
如图1所示,终端直通链路如图中的D2D,蜂窝链路如图中的CU,D2D链路通过复用蜂窝信道进行通信,取其中一条复用对为例,T_x表示D2D发射端,R_x表示D2D接收端,干扰情况如图所示。假定在一个小区中存在M个蜂窝用户和N条D2D链路对,D2D链路通过复用蜂窝用户的上行信道进行通信。蜂窝用户的集合为C={ci|i=1,2,3,…,M},D2D链路的集合为D={dj|j=1,2,3,…,N}。由于基站的抗干扰能力比终端强,所以,规定D2D用户复用蜂窝上行信道,则D2D链路对蜂窝用户的干扰主要集中于基站端。为了保护蜂窝用户,设置以基站为中心、半径为R的区域为D2D限制区域[4],即所有D2D通信均不得在此区域内进行,对于该区域内的D2D对只能以蜂窝模式接入网络。
2 数据分析
以RB表示蜂窝信道,Φ表示空集,定义3个集合Qi、Ri、U,其中,Qi表示已经接入RBi的D2D集合,Ri表示满足接入RBi条件的D2D集合,U表示还未接入网络的D2D集合。规定初始态时Ri=Qi=Φ,本文通过信干比以及功率的门限条件求解集合Ri,然后从Ri选取信道增益最优的D2D链路接入RBi,同时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出最优功率解,计算出接入增益。当出现其他蜂窝信道竞争该D2D链路时,则通过竞争过程将此D2D链路接入一条能为系统带来最大复用增益的蜂窝信道中。直到蜂窝信道RBi上的干扰已经无法容忍其他的接入者接入为止,如此,则蜂窝信道RBi达到最大负载状态[5]。
即所有当前接入RBi的D2D发射端都不可以对此用户的接收端构成不可容忍的干扰,同时,该用户也不可以对当前已经接入RBi的D2D用户构成不可容忍的干扰,且该用户必须是当前未被接入网络的用户,以及该用户与蜂窝用户CUi功率对存在可行域[6]。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出集合Ri内所有用户接入增益,选择接入增益最大的一个D2D对接入信道RBi。根据香农公式,RBi中总信道容量为:
对于式(3),若要求出其最大化值,可以通过拉格朗日算法加以求解,构造拉格朗日方程如下:
由于系统中统一由蜂窝用户自行选择接入者,可能存在一个D2D用户被多条蜂窝信道竞争的情况,因此,此处存在一个资源竞争过程,若假设有w个参与者,则收益模型如下:
对于某一条D2Dl链路,其接入蜂窝信道RBi的接入增益可以表示为:
在竞争过程中所有竞争者统一出价,如果RBi出价所得的收益比其他竞争者都高,则D2Dl接入RBi信道,否则,将由其他出价最高者获得该D2D链路,而RBi返回重新更新Ri,重新选取最优D2D链路接入,随着接入D2D数目的不断增多,引入的同频干扰也在逐步增大,直到Ri为空集或者所有用户均已无法满足以下条件为止:
此时,说明信道RBi上已经达到最大接入状态。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3 仿真分析
本文使用LTE蜂窝模型,在LTE-FDD单小区蜂窝系统中作系统级仿真[7],所有的D2D用户均复用蜂窝上行信道进行通信,具体仿真参数见表1。
由图4可以看出KM匹配算法[8]只能适用于稀疏D2D网络,当系统中D2D用户数N大于蜂窝用户数目M时,最终只有M个D2D链路可以通过匹配接入网络,而本文算法以及文献[9]的基于博弈论的D2D资源分配算法可以使更多的D2D用户接入网络,且随着D2D数目增多,本文算法比博弈论具有一定的优势。图5反映的是D2D链路对的空间距离与接入率的关系,当D2D对的空间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D2D对的信道增益将非常小,直到最终没有达到信干比要求的功率解,则D2D接入率降为零,而D2D通信距离一般选择40~80 m距离,由图中可见在该区间内本文算法较前面两种算法有一定优越性。图6反映的是系统吞吐量的累计分布状况,系统接入率的增大将引入更大的复用增益[10]。
4 结束语
D2D通信是一种复用蜂窝资源进行通信的近距离数据传输技术,在蜂窝网中引入D2D通信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以及频谱资源利用率[11,12]。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统的蜂窝模式频谱资源利用率较低,D2D通信可以很好地解决频谱稀缺的问题[13]。本文针对密集D2D网络中提升D2D接入率的问题,提出一种信道负载最大化(Channel load maximization)接入的资源分配方法。经仿真验证,该算法相比传统资源分配算法拥有更高的D2D接入率,而且随着D2D密集程度的增大,该算法的优势愈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HOLFELDB,JAEUTHE T,WIRTH T.Resource sharing with minimum QoS requirements for D2D links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C].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Piscataway:IEEE,2015:1-7.
[2] YANG L,ZHANG W.Interference alignment in device to device LAN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Systems(ICCS) Piscataway:IEEE,2014:21-25.
[3] Lan Bing,Li Bingbing,Liu Jia,et al.Potential game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high density D2D users[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5,43(1):41-46,52.
[4] ZULHASNINE M,HUANG C,SRINIVASAN A.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nderlaying LTE network[C].Proc of the 6th Wireless and Mobile Computing,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2010:368-375.
[5] 荣涛,吴斌,糜正琨.一种LTE网络D2D通信资源共享算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3):85-90.
[6] HYUNKEE M,JEMIN L,SUNGSOOP,et al.Capacity enhancement using an interference limited area for Device-to-Device uplink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1,10(12):3995-4000.
[7] YU C H,TIRKKONEN O,DOPPLER K,et al.Power optimization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nderlaying cellular communication[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2009:1-5.
[8] WANG H,CHU X.Distance-constrained resource-sharing criteria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J].Electronics Letters,2015,48(9):528-530.
[9] MARCO B,GABOR F,ANDREA A.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distribute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for(D2D) communications[C].In IEEE Workshop on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2011:358-362.
[10] PIRO G,GRIECO L A,BOGGIA G,et al.Simulating LTE cellular systems:an open source framework[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11,60(2):498-513.
[11]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choice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of the UMTS[Z].3GPP TR 30.03U,version3.2.0,1998.
[12] 郜伟伟,易辉跃,胡艳军,等.D2D通信中基于信噪比均衡的资源分配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2,38(10):5-8.
[13] JANIS P,KOIVUNEN V,RIBEIRO C,et al.Interference-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radio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C].Proc of IEEE VTC’09.Barcelona,Spain,2009.
作者信息:
余 翔,张海波,柯文韬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学院,重庆40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