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5G商用冲刺 芯片厂商激发新一轮竞逐赛

5G商用冲刺 芯片厂商激发新一轮竞逐赛

2018-08-02
关键词: 英特尔 高通 5G 芯片

2018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近日在武汉开赛,来自国内外的5000余名选手齐聚江城,竞逐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在3天的赛期里,来自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以色列等10余个国家的数百支青少年队伍将在星际迷航、攻城守垒、小手探世界、三对三小型足球赛以及水中机器人协同竞技等赛事项目中展开角逐。图为小选手们在比赛。中新社张畅/摄5G独立组网(SA)标准于6月冻结,在标准冻结之后,包括运营商、系统设备商乃至全球产业链集体重点释放5G信号,尤其是5G芯片领域,大有百花齐放之势。

5G时代手机趋于人工智能化,这不仅考验手机厂商的技术积累,也考验着一个国家手机产业链的综合实力。在5G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5G手机市场技术取胜,厂商的竞争已经延伸到芯片层面。高通英特尔、华为、联发科近期已经发布了3GPP标准的5G基带芯片,预计搭载这些芯片的终端将在2019年面世。其中,终端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5G手机,以及PC、商用设备等。芯片厂商新一轮竞逐赛俨然已经开启。

5G商用冲刺,终端先行5G商用的脚步越来越近,最先呈现其威力的终端则是智能手机。每一次移动通信网络升级,都会带动消费者的换机潮和产业链的新一轮红利。目前,随着各国不断提速5G商用进程,终端商等手机产业链也将目光锁定即将到来的5G换机潮,抢先卡位5G。

在国内手机消费市场大环境触及天花板的现状下,5G手机成为苹果、三星、OPPO、小米研发工程师们竞相追逐的目标,而手机用户也正充满期盼地等待着自己的下一个换机目标——5G手机。今年年初,高通“5G领航计划”发布,联想、OPPO、vivo、小米、中兴通讯、闻泰科技(600745)等均加入高通“朋友圈”,通过该计划,高通将为中国厂商提供开发顶级和全球5G商用终端所需的平台。

多数手机厂商都将推出5G手机的节点锁定在2019年。在“世界移动大会.上海站”,华为为自己的5G手机计划给出了准确的上市时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2019年华为将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并于2019年6月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机。OPPO也誓言将在2019年第一批推出5G手机。

5G基带芯片“大比武”

5G通讯的主要场景依然是手机,虽然IoT物联网的规划远景非常庞大,但真正首先落地的大规模应用肯定是手机终端。其中,芯片是智能手机终端的关键。在此之前,手机芯片在全球的格局非常明朗,美国在处理器等核心芯片上处于无可撼动的地位,代表企业有高通、英特尔、苹果。

但与3G和4G不同,之前都是国外先建网,国外手机先上市,而5G时代,中国5G手机将同步或领先于国外市场。手机基带芯片领域目前处于多强鼎立格局。如今,英特尔、三星电子、联发科、华为海思等都加大布局5G,高通独霸基频芯片的局面将面临挑战。目前,高通和英特尔均发布了5G基带芯片,并将用于2019年上半年问市的智能机。在CES2018期间,三星推出了Exynos5G芯片,预计2018年下半年为客户提供测试样品,2019年提供商用版本。华为海思也计划在2019年推出支持5G的芯片。在5G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5G手机市场技术取胜,厂商的竞争已经延伸到芯片层面。

5G时代,手机趋于人工智能化,这不仅考验手机厂商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也考验着一个国家手机产业链的综合实力。凭借庞大的市场红利,中国手机产业链在4G时代实现全面崛起,能否在5G实现全面超越值得期待。

技术难点仍在

美国对中兴和华为的制裁让我们看到了芯片的重要性,虽然目前我国正大力研究芯片,但是效果甚微。在芯片量产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难题。业内人士表示,5G芯片量产的关键技术难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是必须向下相容3G/4G;第二是频谱支援的广泛程度;第三是毫米波技术(28GHz以上)的掌握度是否够高;第四是5G基带芯片内建的DSP能力是否足以支持更为庞大的资料量运算;第五是芯片本身的尺寸、功耗表现(包含运算效率是否足够,这也会牵涉到系统设计的散热问题)。

未来两三年内,我国将迅速进入5G时代,5G技术将让带宽更快更强大,也能为数字内容、物联网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技术的实际应用将成为国内厂商的突破口之一。厂商惟有突破技术的桎梏,才能在5G时代带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