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设计应用 > 基于SiP技术的微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iP技术的微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8年电子技术应用第12期
王福鑫,国凤娟,牛玉成,詹兴龙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山东 烟台264003
摘要: 介绍了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技术,基于SiP技术设计了一款由FPGA、ARM、SRAM等裸芯片组成的微系统,介绍了微系统的工作原理,描述了产品的实现流程。该系统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功能齐全等优点。
中图分类号: TN7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181139
中文引用格式: 王福鑫,国凤娟,牛玉成,等. 基于SiP技术的微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8,44(12):17-19,24.
英文引用格式: Wang Fuxin,Guo Fengjuan,Niu Yucheng,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ystem based on SiP technology[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8,44(12):17-19,2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ystem based on SiP technology
Wang Fuxin,Guo Fengjuan,Niu Yucheng,Zhan Xinglong
Shandong Institute of 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Yantai 264003,China
Abstract: The SiP(System in Package)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SiP technology,a microsystem composed of bare dies such as FPGA,ARM,SRAM is design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microsystem is introduced,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duct is described. The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weight,small volume and complete function.
Key words : SiP;bare die;microsystem

0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半导体芯片的小型化、高性能、轻量化和低成本的需求愈发迫切。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技术是将不同功能的芯片在外壳内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安装,从而构成完整系统的封装技术。与PCB相比,SiP具有重量轻、系统体积小、系统开发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及可靠性高等特点。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产品功能概述

    微系统的电路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以FPGA和ARM为核心,ARM作为系统的控制单元,完成整个系统的AD采集,完成SRAM的控制,实现了16路数字量输入输出及2路RS-485总线。FPGA作为系统的桥接单元,实现了16路数字量输入输出,1路RS-485总线及1路校时模块等。与常规系统不同,SiP系统级封装设计选用的所有器件均为裸芯片,在该系统设计中,ARM处理器采用的是ST公司的STM32F103ZE,FPGA选用APA600,系统的SRAM、PROM、AD及接口电压转换均采用相应裸芯片。该微系统的封装形式为CQFP208。并且该微系统所有功能信号,如ARM下载、FPGA下载、电源信号均已引入到CQFP208的引脚上,在设计中芯片预留了ARM和FPGA的通用I/O管脚,可实现对微系统的充分利用。

wdz5-t1.gif

1.2 ARM电路

    微系统采用STM32F103ZE作为系统的主控单元,STM32F103ZE以Cortex-M3为内核,具有512 KB的闪存存储器,通用的DMA通道,支持很多通用接口。根据需要,将2路RS-485总线、USB/CAN复用总线及16路IO通道引到了SiP的外部管脚上。ARM和FPGA的数据交换采用串行通信的方式进行。

1.3 模拟量输入电路

    微系统具有8路模拟信号采集功能,可实现0~10 V内信号采集,且可同时对8路模拟信号采集,信号经过跟随处理,最终被微系统中的ARM识别。实现框图如图2所示。

wdz5-t2.gif

1.4 SRAM电路

    微系统中采用的SRAM,左右两个读写端口各自具有独立的读写控制信号,SRAM的左端口由微系统中ARM控制,右侧端口通过电平转换电路,由外部系统进行控制。

    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wdz5-t3.gif

1.5 结构设计方案

    微系统采用中电13所的多层氧化铝高温共烧陶瓷(HTCC)外壳制造工艺,设计上下两个独立腔体,引线采用四面扇出(QFP208)方式,封装外形尺寸如图4所示。

wdz5-t4.gif

    微系统最终采用10层氧化铝高温共烧陶瓷技术,将封装外壳设计为上下两个独立腔体,采用微组装工艺进行了封装。

    按照功能模块划分,上腔体内部集成FPGA、E2PROM、485总线芯片、电平转换芯片,下腔体集成ARM、SRAM、485总线芯片、电平转换芯片、AD模块。ARM和FPGA间采用内部走线互联。模块内部采用芯片均为裸芯片。

2 SiP产品实现

    微系统产品的实现框图如图5所示,首先采用SiP技术对由裸芯片组成的微系统进行设计,根据SiP输出的生产文件,投产陶瓷外壳,最后进行组装、封装。

wdz5-t5.gif

2.1 SiP产品设计

    SiP设计主要包括建立中心库、原理图设计、工艺参数设置、裸芯片布局、引线键合、布线、输出生产文件、工艺设计等。

    中心库:是SiP设计的基础资源,需要根据裸芯片上die pad和成品芯片的对应关系建立。

    布局:SiP布局是三维设计,在本产品中主要用到了平铺模式和上下双腔体模式。

    引线键合(wire bonding):是通过金丝键合的方式将裸芯片的die pad与陶瓷基板上的bonding pad连接起来。引线键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决定了产品的组装难度、良品率、可靠性。die pad是芯片厂家定义的,很多时候是集成度较高的芯片,厂家不提供裸芯片上die pad和成品芯片的管脚对应关系,需要根据成品芯片的X光照片,编辑die pad和die pin关系表。bonding pad和boning wire需要设计者根据工艺水平进行设计。

    布线:本产品采用中电13所的HTCC工艺要求进行布线,主要工艺流程包括生瓷带制备、打孔、填孔、图形印刷、叠片、层压、排胶、烧结、电镀等几十道生产工序。

    组装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外壳清洗、芯片粘接、引线键合、激光打标密封等。

    产品的3D视图如图6所示。

wdz5-t6.gif

2.2 产品工艺兼容性设计

    双腔体陶瓷结构封装的电路组装,在组装时考虑双面组装顺序、多种焊接/粘接工艺、自动/手动金丝键合等,需遵循工艺温度递减原则,避免焊点重熔导致质量隐患。组装过程涉及到清洗、导电胶粘接、绝缘胶粘接、再流焊、金丝键合、平行缝焊等多种微组装工艺,按照元器件在模块上下腔的设计布局位置,先进行上腔体的组装,再进行下腔体的组装。上腔体芯片粘接采用温度较高的导电胶,固化温度比较高,下腔体的组装温度相对上腔体固化温度稍低,选用温度较低的锡铅焊料和粘接胶,达到上下腔体组装工艺的兼容性。同时为提高金丝键合可靠性,避免金丝键合点经受高温冲击,在上下腔体内芯片粘接固化后,再开展上下腔体内芯片的金丝键合。

2.3 产品组装

    电路微组装后实物照片如图7、图8所示,解决了产品组装密度大、空间尺寸小、工艺复杂的难题。电性能指标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wdz5-t7+t8.gif

3 结论

    SiP技术是实现高密度系统集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满足航天设备对系统集成电路空间尺寸和功能集成的要求,结合现有成熟的微组装工艺,实现了电子产品的轻小型化、高度集成化,研制出的产品可靠性满足军用等级要求。

参考文献

[1] 拉奥R·图马拉,马达范·斯瓦米纳坦.系统级封装导论-整体系统微型化[M].刘胜,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 李扬,刘杨.SiP系统级封装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 李凯瑞,恩洛.混合微电路技术手册-材料、工艺、设计、试验和生产(第2版)[M].朱瑞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信息:

王福鑫,国凤娟,牛玉成,詹兴龙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山东 烟台264003)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