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190920
中文引用格式: 霍德萱,张国俊. 一种高稳定性的无片外电容的LDO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20,46(1):44-47.
英文引用格式: Huo Dexuan,Zhang Guojun. Design of a high stability LDO without off-chip capacitor[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0,46(1):44-47.
0 引言
如今,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迅速发展,芯片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为其供电的电源管理芯片的设计也愈发复杂[1]。目前主流上有许多电源管理方案,而对于应用在降压场合,且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较为接近时,LDO稳压器则成为了首要选择[2-3]。本文基于0.18 μm BCD工艺,设计一种应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为其供电的高性能的LDO方案,该LDO的负载电容集成在芯片内部,无需片外电容,可以在外部封装中减少一个管脚[2];同时可以集成在SoC系统中,无需外接分立元件[3-4]。
1 LDO设计原理
本文研究的LDO设计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带隙电压基准电路、电压比较电路、补偿电路、功率管以及调整电阻[1]。
如图1所示,带隙基准电压模块产生一个与温度无关的稳定的电压Vref输出给电压比较器正端,而电压比较器负端接在调整电阻网络形成负反馈。其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压接在开关管M1的栅极,其目的是通过用带隙基准电压Vref和反馈电压Vfb来控制M1管的开启和关断,进而控制整个电路的开启和关断[4]。
同时,当M1管开启时,调整电阻网络将输入电压VIN进行分压得到反馈电压Vfb,并将其输入到电压比较器的负端。故电压比较器的正端是带隙基准电压Vref,负端是调整电阻网络反馈电压Vfb,当Vfb电压值接近或远大于Vref时,电压比较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此时,M1管的栅极电压为低电平,远小于M1管的源端电位VIN,M1导通。当输入电压VIN为定值时,且M1管处于饱和区时,其流过调整电阻网络的电流基本不变,而Vfb的电压值也基本不变,则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也基本不变,从而实现将VIN的高电平转换成VOUT的低电平为内部模块供电的目的。
而VIN的电压值为变量时,对于M1管来说,当VIN的值在一定范围内满足M1管处于饱和区的电压条件时,其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若VIN的电压值迫使M1进入线性区,则随着VIN的升高,其电流则会增大,VOUT会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此时Vfb的值也会增大,通过负反馈网络将M1栅极电压降低,使M1进入饱和区,将VOUT、Vfb的电压值维持不变。
2 具体电路设计
2.1 带隙基准
带隙基准主要是用两个双极型晶体管的VBE(负温度系数)以及VBE的差值ΔVBE(正温度系数)的线性叠加产生零温度系数的带隙基准电压[3]。
2.1.1 负温度系数(CTAT)
2.1.2 正温度系数(PTAT)
如果两个双极晶体管工作在不相等的电流密度下,那么它们的基级—发射级电压的差值就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该温度系数为正,与温度和集电极电流无关,基于上述原理,设计出带隙基准电路。
2.1.3 带隙基准电压电路
如图2所示,当开关信号Switch1为低电平时,电路启动。通过调整信号Adjust1~4控制调整MOS管进而控制整条支路的总电阻,当上电位VIN流过由两个三极管和调整电阻形成的带隙基准电压网络时产生压降。本文在传统带隙基准结构的基础上额外添加了比较电压运放,从而整个模块形成负反馈结构,性能更加优化,稳定性大大提升。在输出端口添加了RC滤波网络以达到输出稳定电压的目的。
2.2 电压比较器
电压比较器是LDO设计的核心部分,也是本文的最重要的创新点。在不使用电容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运算放大器,其稳定性非常差,相位裕度会在40°以下,甚至为负,以致产生较大的尖峰,其输出电压VOUT会在一定范围内规律震荡[5]。所以在传统运算放大器的基础上,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电压比较器。
如图3所示,电路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电流偏置电路;(2)差分运放电路;(3)带Miller电容的输出电路。
左侧的Iref部分外接与M16尺寸相同且其栅漏短接的PMOS管,形成电流镜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其二次效应带来的影响。在外接MOS的漏端接入电流源提供偏置电流Iref,Iref通过M13-M14电流镜将电流传递至M12,再通过M12-M5电流镜将电流提供到差分运放电路模块。
中间的差分运放电路中正极为Vref,负极为Vfb,M3-M6、M4-M7将差分信号传递至M19的栅极,下面进行定性分析:Vref为定值,当Vfb远大于Vref接近于上电位VIN时,M1打开、M2截止,Iref电流全部流进M1-M3电路,右侧电路关断。输出电压Vop接近于上电位VIN电压,由图1结构可知,开关管关断,LDO不工作;而当Vfb逐渐减小至一定值时,M2管会打开,处于线性工作区,其漏端电压会随着Vfb的变化而变化,并将其电压传至M19栅端决定M19是否导通,通过M18、M19的状态决定Vop的电压;随着Vfb继续减小,M1、M2均会处于饱和区,此时电流平均分配给两条支路,电流及电压关系基本固定,将差分运放电路的输出电压传至M19栅端。
右侧为整个电压比较器的输出部分。主要功能是提供稳定的、期望的增益,并获得低噪声性能,不仅要稳定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性能。而这些要求均取决于放大器的零极点位置。而本文为了减少功耗,放弃了增大偏置电流的方式,而选用加入Miller电容来增加新的极点来提高稳定性[5]。将非主极点转移到足够高的频率上,使放大器与单极点系统相似。而为了能够提供足够的相位裕度,这个非主极点是GBW的3倍左右,且PM要在60°~70°之间[4-5]。
另外,本文提出的LDO结构应用在SOC系统中。而在整个SOC系统中,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产生的噪声会相互影响,使其环路稳定性降低[6]。在传统LDO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在电压比较运放电路中加入了电源隔离管M11、M17,在正常工作中,电源隔离管关断。这样可实现即使在高频电路中,也能够将电流偏置电路的上电位和输入电压的电源隔离,使其两端的噪声互不干扰[7-8]。显著提高其电源抑制比,减少高频下的输出纹波,增大其稳定性。
3 仿真结果及分析
本文仿真采用的华虹0.18 μm的BCD工艺,仿真工具是Spectre。
3.1 带隙基准仿真分析
基于上述原理,对电路进行瞬态仿真,设置VIN的电压从0到5 V缓慢上升,上升时间为10 ns。得到带隙基准电压模块输出Vref为1.261 V。由分析知,整个电路在启动过程中Vref缓慢上升,通过电路负反馈调节Vref的大小,最终在6 μs处趋于稳定,如图4和图5所示,说明电路启动过程中工作正常。在此基础上对电路进行DC仿真,置VIN为直流电压5 V,令温度在-40 ℃~125 ℃范围线性变化,并通过仿真数据计算温漂系数。
3.2 LDO仿真分析
基于上述原理,对LDO整体进行瞬态仿真,设置VIN的电压从0到6 V缓慢上升,上升时间为10 ns。带隙基准电压Vref为1.26 V,且电流偏置为5 μA。仿真结果如图6、图7所示,通过分析,整个LDO在启动过程中VOUT缓慢上升,通过反馈回路来调节Vop的大小,从而控制VOUT的输出的大小,最终在15 μs处趋于稳定。说明电路启动过程工作正常。可以将6 V的输入电压稳定转换成1.8 V电压,稳定工作时静态电流为82.18 μA。通过电源隔离管以及米勒补偿电容的调整和设计,本文设计的LDO结构的输出电压非常稳定,输出纹波为20 mV,误差范围在0.1%之间。
随后,对LDO整体进行稳定性仿真分析,对整个电路从1 Hz到1 GHz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通过仿真结果得知,其相位裕度PM=64.280 6°、幅值裕度GM=22.063 7°,通过分析可知,LDO模块在波特图中没有尖峰,说明电路稳定性良好。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BCD 0.18 μm工艺的无片外电容的LDO的设计,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对传统电路结构进行改进。通过两个双极型晶体管的VBE(负温系数)以及VBE的差值ΔVBE(正温系数)的线性叠加产生零温度系数的带隙基准电压,同时采用负反馈电路和滤波电路提高输出电压的温漂系数。此外,基于传统结构设计出新型二级运算放大器结构作为电压比较。通过在运算放大器中加入特定的开关管来对上电位进行隔离,提高了LDO电源抑制比;同时,为解决稳定性不够的问题,引入米勒电容来增加新的极点。通过米勒电容可以有效代替片外电容,这种结构不需要电容的分立器件,在封装时可以减少一个引脚。
参考文献
[1] 丁玲,李长猛.一种多模式高瞬态响应无片外电容LDO的设计[J].中国集成电路,2019,28(4):53-58.
[2] 谭传武,周玲,刘红梅,等.LDO调制的电荷泵稳压电路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9,38(2):66-69.
[3] RAZAVI B.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M].陈贵灿,程军,张睿智,等,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4] 周志兴,来强涛,郭桂良,等.一种应用于LDO的宽范围稳压电路[J].电子技术应用,2019,45(3):28-31.
[5] 牛刚刚,李威,刘文韬,等.基于动态频率补偿的LDO电路设计[J].电子科技,2019,32(2):61-65.
[6] SANSEN W M C.Analog design essentials[M].陈莹梅,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房绪鹏,赵扬,于志学.新型双向DC/DC变流器在不停电电源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18,44(9):141-145.
[8] 初飞,宋奎鑫,赵元闯,等.一种应用于LDO的可编程电流限电路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8,44(4):23-26.
作者信息:
霍德萱,张国俊
(电子科技大学 薄膜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