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疫情“大考”下的5G加速跑,融合应用迎机遇

疫情“大考”下的5G加速跑,融合应用迎机遇

2020-03-04
来源:与非网

  3 月 4 日讯,今年是 5G 建设的关键年。目前,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已有序展开。

  记者了解到,疫情“大考”下,三大电信运营商 5G 建设正“加速跑”,制定的年度 5G 基站建设目标不变,中国 5G 领先发展态势还将持续,5G 技术将化“疫”为机,加速融入千行百业。

  因消费、行业、技术与经济等方面的需求,将提升电信运营商加速建网的信心。与前面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同,从 2G、3G 到 4G,我国主要采取“跟随”策略,利用后发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建设效率。但到了 5G 时期,我们跃升到领跑阶段,很多方面不再有学习对象,而是需要引领技术方向。5G 网络建设与运营与 4G 时期又有较大差异,场景复杂、对技术要求更高。

  因此,前期三大电信运营商鉴于对其经营业绩的考虑,更多的倾向于相对保守的建网策略。疫情过后,这样的情况将发生改变。虽然说,短期内,5G 建设进程可能将受到上游零件供应商影响有所延迟,但这并不是决定 5G 建设与商用的主要因素。相反,此次疫情所催生出来的新生需求,所形成的社会与行业的共识,使得运营商的 5G 商业模式更加清晰,消费侧场景化的流量运营、生产侧物联终端连接以及专用切片网络均能为运营商在流量见顶的困难下,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同时,密集出台的政策鼓励与扶持,包括基站资源、室内频率方面的共建共享政策、电费方面的补贴政策等,将进一步降低其建网成本。需求与成本双双利好的情况下,将在较大程度上打消运营商建网的疑虑,进而驱动 5G 建设进程的提速。

5e5f257f54d2b-thumb.jpg

  通信业复工复产 明确加快 5G 商用步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 2 月 21 日召开会议,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2 月 2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加快推进 5G 发展、做好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加快 5G 特别是独立组网建设步伐,切实发挥 5G 建设对“稳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作用。

  两次会议为疫情下的 5G 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加快 5G 建设的总要求,同时发挥 5G 对稳投资、拉动经济的促进作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无线应用与产业研究部主任李珊在通信世界全媒体举办的论坛上向记者表示,疫情将一定程度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 5G 发展进度,但对全年我国 5G 发展影响较小。从长期看,疫情对 5G 产业链整体影响有限。

  5G 时代,网络是“根”。三大运营商建设 5G 网络的决心没有因“疫”而变。中国联通近日明确,2020 年实现全国所有地市的 5G 覆盖。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联通与电信就加快 5G 网络建设达成高度共识,确保 5G 建设目标不降低,三季度力争完成全国 25 万基站建设,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建设目标。中国移动提出“把 5G 建设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日前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时称,要全力推动 5G 建设发展,加大 5G 资源投入保障力度,确保 2020 年 5G 建设发展目标不变、进度不缓,打造 5G 发展领先优势。

  5G 网络建设,对投资拉动巨大。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9 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在 5G 相关投资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4.7%。5G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之一,今年在三大运营商应对疫情挑战、加速 5G 商用建设的大背景下,势必进一步带动投资增长。

  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廷杰认为,5G 建设在这三个层面都会产生带动作用。

  随着疫情防控趋于稳定,在恢复经济增长驱动下,有分析认为,5G 可以作为逆周期调控的重要工具。在 5G 新型基础设施驱动下,传统行业和传统基础设施也会向智能化加速转型。

  疫情防控 5G 崭露头角 融合应用迎机遇

  事物都有两面性,疫情也不例外。李珊坦言,“疫情对 5G 的发展有一个非常大的契机,一些融合应用的重点领域会迎来机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 5G 融合应用展现得“淋漓尽致”。事实证明,应对如此大的危机,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建设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建设医院时,运营商很快搭建了 5G 基站,并且与央视一起合作提供云监工的应用场景,亿万网友通过 5G 看到了整个医院的建设情况。此外,5G 网络远程会诊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及各方舱医院得到应用。不仅是在疫情严重的武汉,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医院专家资源,5G+远程会诊系统在全国各地很多医院快速落地。

  此次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协同方式。5G 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信息通信技术正助力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两不误。全国近两百家公立医疗机构及近百家企业互联网医院,充分利用 5G 等信息技术,联动全国各地的医生、专家,积极发挥线上诊疗的优势。此外,5G 在此次疫情当中也结合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如 5G 云端机器人、5G+无人机、5G+热成像技术等。

  利用 5G 应对疫情挑战,就是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防治”的方略。在相关部委出台的文件中,多次提到利用 5G 技术,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 月 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提出组织信息技术企业与医疗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技术,加快病毒检测诊断、疫苗新药研发、防控救治等速度,提高抗疫效率。

  2 月 28 日,科技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国家高新区科学防疫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积极推进数字政务服务和数字治理服务,实现线上办公、线上招商、线上招投标等。”

  历史反复证明,重大事件往往催生技术的创新、突破。5G 技术在抗击疫情期间发挥的积极作用,让各方对 5G 有了更多新期待,加速 5G 商用、推动 5G 赋能的共识更广泛。

  行业需求旺盛 5G 有望加快赋能产业

  推动 5G 普及,5G 终端竞相上市是 5G 良好发展的保障。

  自去年 10 月底 5G 正式商用以来,我国 5G 用户规模与网络覆盖范围同步快速扩大。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国内 35 款 5G 手机获得入网许可,国内市场 5G 手机出货量 1377 万部,呈明显增长趋势。

  今年以来,尽管疫情影响了终端厂商的新品发布节奏,但它们发布 5G 手机的热情不减。2 月 13 日,小米采用纯线上直播的形式,发布开年第一部国产 5G 旗舰手机小米 10 和小米 10 Pro。2 月 25 日,vivo 旗下全新子品牌 iQOO 通过网络发布支持 SA/NSA 双模六频 5G 全新产品 iQOO 3。3 月 6 日,OPPO 也将线上全球首发高端 5G 旗舰 OPPO Find X2 系列。融合式产品生态体验已成高端消费者的重要需求,5G 时代的多智能终端生态将进一步丰富。在以智能手机为最核心入口的基础上,OPPO 也正探索多智能终端产品、技术与生态布局,其首款智能手表 OPPO Watch 会正式亮相。

  除了智能终端,5G 更大的价值在于赋能垂直行业。疫情期间,数字医疗因 5G 崭露头角只是冰山一角,5G 网络建设与商用有序推进,将有力支撑各行业数字化转型。

  疫情影响着 5G 产业的发展进程,但疫情也催生出许多行业的快速增长。5G 能够满足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物流等领域数十亿设备的信息传输需要。5G 在摄影级视频、监控级视频、实时交互、AR/VR/MR、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已经挖掘出行业价值。与此同时,5G 正加快向家庭应用延展,叠加更多的服务功能。

  工业互联网因 5G 到来走向跨越式发展。聚焦化工、机械、船舶、飞机制造、电力等工业领域,我国积极推进 5G 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告诉记者,5G 应用场景贯穿了工业制造的全过程,基于 5G 技术催生的工业互联网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将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制造资源配置,提升产品、装备高端化和生产智能化水平。

  “中国 5G 发展的良好势头不会改变,对这一点我们充满信心。”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向记者表示,高通不会改变在中国发展的信心,将持续推动中国 5G 商用进程,促进 5G 应用实践,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和移动电商等方面,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技术合作。

  突然性的疫情,打乱了经济社会运行的节奏,也帮助我们打破了固有思维的束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中,网络连接正在快速的从封闭走向开放。2020 年,是 5G 应用爆发的机遇之年。在新的周期中,“社会共识”甚至比“技术进步”更为关键,相信在全新的消费升级、行业转型、技术整合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诉求下,中国 5G 发展能够从分歧走向共识,促使整个社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整个 5G 商用已进入加速阶段,疫情不会影响 5G 建设目标。确保我国 5G 发展的领先优势,不仅有助整个通信产业链保持良性迭代,也对疫情之后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化危为机,中国 5G 必将以新的姿态加速融入百业、服务大众。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