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PCA编辑观点 > 奏响基础软硬件生态的“冰与火”之歌

奏响基础软硬件生态的“冰与火”之歌

2020-10-22
作者:范赫男
来源:《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编者按:“生态”一词原指自然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动态平衡体系,生态的本质是依赖。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软硬件生态,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史是基础软硬件生态的进化史,生态体系内的企业通过产品定义、标准制定、研发合作和产品协同等方式实现生态链条的价值最大化。近日,麒麟软件副总经理李震宁接受《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期刊专访,就新时期基础软硬件生态建设发表见解。

13.jpg

  ITNS:基础软硬件生态对一个国家究竟有多重要?为什么要一定做自己的生态?可不可以只做应用或者服务?

  李震宁:基础软硬件生态主要包括两个核心点:第一是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CPU,第二是操作系统OS。之所以称其为重中之重,是因为CPU+OS决定了一个国家信息产业的基础选型和核心走向。我们看到凡是基础软硬件生态做得好的企业,其在全球信息产业领域构筑的优势就会非常明显。曾经,我们也一度想跟国际主流基础软硬件生态保持一致,把自己的信息平台构建在“他山之石”基础之上,以期与世界主流技术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但实践证明,完全建立在他人基础技术生态平台之上的信息产业在某一阶段是走得通的,一旦出现了不可预测的波折,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我们过去常讲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几方面之间的关系需要平衡。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浪潮,我们一方面要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单纯依赖外来先进技术,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之路,扎牢创新发展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基础软硬件技术就属于此类关键核心技术,无论做应用还是做产品,根基出发点都是核心的基础软件生态,如果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就会丧失话语权。

  ITNS:搭建基础软硬件生态难在何处?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发展路径可供借鉴?

  李震宁:如果把发展信息产业比作攀登珠穆朗玛峰,基础软硬件就好比峰顶上的“宫殿”,光爬上山峰远远不够,还要能够爬上宫殿顶上,那里有两颗最闪耀的“宝石”,一颗是CPU,另一颗就是操作系统。攻克核心技术,必须摘下这两颗最难取得的“宝石”。无论从产业基础学科培育的时间长度,从对整套高精尖配套产业体系的依赖程度,还是从技术攻关的综合难度来看,CPU和操作系统都是信息产业最难攻克的技术目标之一。以操作系统为例,目前全球主流的操作系统的代码行数都在6000万行以上,麒麟操作系统的主要代码行数大概在8000万行以上,用软件工程的工程量统计,其工作当量相当于载人探月工程的软件工程量,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聚焦核心技术研发的基础软件厂商,发展核心技术能力的模式和路径相对来说是比较清晰的。首先需要有耐心,要做好长期投入打持久战的准备,第二需要可持续的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第三需要有相当规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第四需要多方参与、长期投入、不断扩展的生态体系,不断迭代发展。总结下来就是四点:长周期、大资金、大团队、大生态,只有这样才真正的有可能把技术软件产业做好。

  ITNS:多元化其实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吸引多元化生态伙伴的参与?软件开发者在参与支持基础生态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李震宁:对于基础软件特别是操作系统来说,多元化的生态伙伴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吸引伙伴参与?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开放、平等、共赢的合作心态,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去欢迎所有伙伴加入进来。例如以开放透明测试适配的方式开展工作、合作中不设先决条件等,不一而足。

  软件开发者在计划加入一个基础软件生态时,一定要选择目前最为成熟的厂商来做。无论是体系架构,还是基础路线,加入任何一个基础软件生态,对于开发者都是一次全新的投入,一次长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意味着一种长期的战略抉择,如果生态伙伴选择的基础软件企业在10年或者是更短的时间内消失了,对于生态伙伴而言可能意味着难以承受的巨大的投资浪费,选择要慎之又慎。中国的基础软件厂商迭代速度快,成功存活10年本就不易,存续达到甚至超过20年的厂商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软件开发者要特别关注基础软件企业的规模、存续时间以及生态伙伴的现有的数量和能力,这些都是参与支持基础生态建设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ITNS: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0已经发布,倪光南院士评价国产操作系统“已经到了可用了”,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向哪些方向上持续努力?

  李震宁:首先感谢倪光南院士对麒麟软件的鼓励和支持。银河麒麟V10发布以来,方方面面给予银河麒麟反馈都是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的代表,已经达到“可用”的程度。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由“可用”向“好用”的方向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加界面友好、方便耐用的操作系统产品;另一方面,针对国家信息安全形势和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稳定的系统服务。由于基础软硬件厂商在系统服务的灵活性、扩展性和成本上具有优势,我们在云计算IaaS(即基础设施即服务)领域持续发力,即利用在基础软硬件生态上的先天优势,通过云计算、虚拟化、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一站式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业务需求,包括对IT资源的按需申请使用、资源管理灵活、平台安全性需求等。同时,在工程化和行业应用上为用户提供安全、弹性、高可用、高性能的私有云、专业云解决方案等,不断提升用户运维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加快应用上线速度、加快业务创新,帮助用户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这些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ITNS: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网络安全的需求提升,安全与发展作为“一体两翼、驱动双轮”,基础软硬件生态建设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兼顾二者的平衡?

  李震宁: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诉求,为此近年来我国陆续提出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战略法律法规来保障新时期的网络安全,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全与发展两者想做到完美兼顾并非易事,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软硬件的核心诉求之一是要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如果基础软件和硬件的底层不安全不可靠,其上搭建的整个信息架构的安全就无从谈起,尤其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政务、金融、交通、电力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选择国产的操作系统可以构建起码的底层安全能力。这并非是“国产了就安全”的简单逻辑,而是国产产品本身要有国际级、专业的安全防护保障能力。因此,我们在提供通用产品的同时,也打造一些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专业级安全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对于不同层级安全的需求。

  ITNS:生态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守得云开雾散,这份初心如何坚守?

  李震宁:基础软硬件生态建设没有任何捷径可言。首先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适配投入,目前阶段资本层面非常支持基础软件发展,可以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窗口期;第二,伟大事业伟大工程更需要有坚实的人才基础作为保障,这方面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优势,包括教育体系的支撑,目前越来越多怀揣产业报国梦的青年才俊正积极投身其中;第三,对于生态建设而言,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这个维度恰恰最有难度。生态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企业或是个人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在行业里很难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目前麒麟软件在Linux操作系统领域已经深耕了20年,如果20年不够就再来个20年,一定要有把事情做成的心态。无论在麒麟软件还是放眼整个行业,坚持了10年、20年的从业者大有人在,所以更加坚定了我对基础软硬件生态的建设终会成功的信心。

  ITNS:近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通过集成电路专业将作为一级学科的提案,基础软硬件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对于今年选择投身相关专业的学子们,您有哪些建议?

  李震宁:首先大家要耐得住寂寞,作为类似数学、物理等基础性学科,它不太容易出现一鸣惊人的大成果,但支撑着所有相关学科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基础软硬件建设属于典型的“结硬寨,打呆仗”,短期内见不到大成绩,但长期来讲对于国家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作用,地位之重要无以复加。我非常欣赏《道德经》里的一段话,用来形容这一行非常贴切:“上善若水,静水流深。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个“道”需要同学们在实践中长期地坚守和体会。等到未来生态体系完全成熟起来的时候,才是体现基础软硬件产业全部价值的时候,相信会让你今天所有的坚守和付出都获得意义。

  ITNS:麒麟软件有哪些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与我们分享?

  李震宁:今天的麒麟软件是由中标麒麟和天津麒麟两家公司整合而来,中标麒麟软件本身的企业文化是“健康、诚信、卓越、共赢”,天津麒麟的企业文化是“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开放创新”,麒麟软件完美地融合了原有两家企业的文化。新冠疫情以来,全体麒麟软件人更是以高度的使命感拼搏奋斗在一线,体现出了使命拼搏、协作创新的精神,越来越多的生态伙伴因认可麒麟的企业价值观而聚集在我们周围,这也为我们打造合作共赢、健康卓越的产业生态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我相信,麒麟软件未来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国家和客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贡献。

  编后语:“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的瑞兽,寓意吉祥平安,中标麒麟标识原为红色,寓意为“火麒麟”;天津麒麟标识原为蓝色,寓意为“冰麒麟”,两家企业的整合寓意着“冰火”麒麟双剑合璧、融为一体,标志着我国在基础软件生态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一曲“冰与火”之歌正在数字中国的版图上奏响。

  (记者:范赫男)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