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赛迪观点: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保障体系亟需完善

赛迪观点: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保障体系亟需完善

2022-05-11
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双碳 能源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双碳”目标的提出将进一步加快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不过,当前我国传统能源退出加快而新能源替补能力不足,极易带来能源保障问题,一些现象也表明,我国能源转型正在遭遇阵痛期,存在四大问题亟需解决:能源保障体系顶层设计亟需加强、储备体系亟需完善、应急响应能力亟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亟需提高,必须加快完善能源保障体系。

  一、“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遭遇阵痛期

  “3060”目标约束下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能源转型陷入阵痛期。当前传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然较大,其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56.8%,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7.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达80%,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成为碳减排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作为践行“双碳”目标的主要力量,能源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转型势在必行,多元互补,绿色低碳成为共识,传统能源生产收缩,在煤炭生产方面表现尤其明显,2021年3-9月我国原煤产量接近零增长或负增长。另一方面,非化石能源替补能力不足,新能源增量仍无法满足能源需求增量。据测算,“十三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仅占到一次能源消费增量的40%。能源行业转型和产业调整的阵痛不断凸显,能源保障问题持续升级。

  能源供给不足带来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2021年是“双碳”落实阶段元年,但因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引发先破后立现象,油气、煤炭等出现了供应短缺问题,传统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矛盾最为激烈的当属煤电。首先,煤炭供应紧张致使煤电企业发电不足。2021年我国电煤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但国内发电企业没有电价制定权,煤电企业和热电联产企业持续大幅亏损,也降低了发电动力。其次,电力不足造成资源产品供应端紧缩,全国部分省份陆续出现严重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多地出现拉闸限电等现象,大规模限产影响了产业发展,并造成供应端紧缩。最后,供给紧张导致资源产品价格进一步上升,影响了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稳定运行。

  二、能源保障体系四个问题亟需解决

  顶层设计亟需加强。能源系统本身品种繁多、体系复杂、供需紧密,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极易出现转型步子迈得太快、新旧能源替换无法衔接等问题。当前新能源技术演变迭代快速,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不容忽视。另外,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各地区发展差异大,如何科学有序地做好新旧能源替换,以及能源的优化配置,需着重从国家层面考虑。

  能源储备体系亟需完善。我国目前已形成1亿吨的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但从增加供应、平抑价格、保障急需等角度衡量,储备能力仍显不足;我国多数火电厂正常电煤库存量为7-12天,储备体系相对完备国家的火电厂电煤库存量则都保持在40天左右。另外,对能源生产和用能企业而言,能源储备成本高,长期保持能源储备意味着资金积压,能源储备执行力度相对不足。

  应急响应能力亟需提升。我国不同能源品种和能源生产供应企业各自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应急管理保障机制,基本实现了责任划分明确、信息沟通渠道通畅、应急处理流程规范,但现有的机制建设仍存在重处置轻预防、应急管理智慧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用能企业对电网依赖性强,工商业用户端分布式微电网配置比例低,用能企业在拉闸限电等极端条件下,难以满足自身用电需求。

  能源利用效率亟需提高。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2021年上半年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其中7个省份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为一级红色预警;浙江、河南、甘肃、四川、安徽、贵州、山西、黑龙江、辽宁、江西 10 个省2021上半年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能达到进度要求,为二级黄色预警。这就意味着60%以上省份上半年的“双控”目标未能完成,各地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三、完善能源保障体系的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新旧能源替换衔接。一是制定国家能源规划,把握好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储能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位,充分认识到煤炭在现阶段能源供应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以及现阶段煤电在电力电量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协调好煤电比重下降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增长的步伐,保证新旧能源供应的科学有序衔接。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克服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等缺点,统筹好全国新能源资源的分布,优化能源资源配置。

  完善能源储备制度体系,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一是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完善应急调峰产能、可调节库存和重点电厂煤炭储备机制,推动电厂严格落实最低库存制度,完善电煤供应保障协调机制。在公共财政、信贷、用地等方面,给予能源储备企业补贴、政策优惠。二是建立全国联动保供机制,在能源生产端和需求端,建立畅通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使能源企业能够根据价格、使用需求量来安排生产。

  增强应急调节能力,制定应急响应机制。一是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能源保障应急调节领域的应用,做好预测预警、智能调度等智慧化管理工作。在工业用能端,通过建设微电网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余能余热利用、储能装置的集成,减少因电力限制等造成的重大隐患,提升企业、园区用能保障能力。二是制定应急响应机制,有条不紊地减轻能源短缺突发事件对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

  坚定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减轻能源供应压力。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向绿色化转型,大力推动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利用信息技术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赋能。二是政府、企业要切实转换观念,认识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和系统性,高度重视、积极谋划、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杜绝平时“攀高峰”、考核临时抱佛脚现象,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