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调研启示录:迈瑞医疗退居第二,汇川技术不再孤独
2023-01-10
来源:英财商业
2022绝对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几乎任何一个热点都能让网络上分成相互对立的两个群体相互攻讦。即使在现实中,如果不聊小花梅、俄乌冲突、中西医治疗新冠、清零与共存,那么你和朋友的友谊大概率还能继续,否则就可能GAME OVER。
在这不平静的一年,自然少不了令人又爱又恨的大A股。过去这一年,A股频繁跌上热搜,令诸多股民不止一次关掉交易软件痛骂,早已躺平不看净值的基民同样不在少数。确实,在4月26日之前,上证指数一路下挫,期间仅有4周K线收阳。即便是此后市场震荡反弹,总体的赚钱效应也不佳。这不,雪球大V“省心省力”就一度决定清仓认输,暂别股市。
图1:A股总人气变化
来源:同花顺iFinD
不过,在网民骂骂咧咧、股民对“牛市”之论嗤之以鼻的时候,我们却发现2022年的调研市场空前热闹。
29家公司获1000+机构关注
有人会拿调研之后股票的走势来看低调研的价值。确实,机构调研之后,公司股票并不一定上涨,甚至可能会持续下跌。但相比股票涨跌,调研更说明了机构对相关公司或行业的关注度。通过调研获取企业或行业信息,机构可以再结合自身的研究,最终做出投资与否、何时投资、投资多少以及是否卖出已有持仓等决策。
因此,调研虽不能直接表明涨跌方向,但通过对整体调研数据的分析,却能发现机构所关注行业的变化。进而结合宏观和行业背景,我们可以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2022年的调研信息吸引我们的地方。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9日),2022年共有3901家A股公司(含北交所)通过各种方式接待了投资者调研,而上一年为2981家,同比增加近1000家公司,增幅约3成。有人会说这两年发行了很多新股,被调研的公司自然会增加。但实际上,2022年登陆A股的公司不足500家,2021年以来也没有1000家,总不能所有新股都被调研了吧。
除了被调研公司总量,再看吸引机构数量比较多的公司。有必要指出的是,有些机构会对同一家公司调研多次,每一次都会计入在内。
数据显示,2022年累计接待500家以上机构的公司为148家,接待1000家以上机构的公司有29家。单看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通过纵向对比可以更明了。图2是近几年接待500家机构及1000家机构以上的A股公司数量变化。可以发现,2020-2022年连续三年翻倍以上增加,2022年的数字更是超过此前几年之和。
图2:历年调研公司分布
来源:同花顺iFinD
仅仅用上市公司和机构数量增加并不能对此完美解释。结合背景,深层次原因只有两个字——“变局”,具体我们将在第三部分详述。
数量之外看结构。将2020-2022年每年吸引500家机构以上的公司做一个行业归纳(申万一级行业,下同),我们发现了更多信息。
2020年的31家公司中,电子和计算机均有8家公司,医药生物有5家。其中迈瑞医疗共接待2086家机构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海康威视和德赛西威均接待了1000多家机构,二者都属于计算机行业。同样接待1000多家机构的还有一心堂。
进入2021年,情况有所变化。在所有67家公司中,电子、医药生物和计算机依然最多,分别有14家、11家和9家。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则以7家和6家紧随其后,二者在上一年均只有1家公司现身(分别为宏发股份和汇川技术)。这一年,接待2000家以上机构的依然只有迈瑞医疗,不过超过1000家以上机构的公司达到了10家(含迈瑞医疗)。汇川技术则取代了海康威视,排名第二。
2022年的调研有2个看点。首先,接待最多机构的公司不再是迈瑞医疗,而是当前不足200亿市值的埃斯顿,共接待2783家机构。其次才是迈瑞医疗、汇川技术和容百科技,三者也都接待了2000+机构。
其次,虽然电子行业仍然最受机构青睐,共30家公司吸引了超过500家机构关注,但机械设备行业也势头凶猛,以23家公司紧随其后。同样超过20家公司的还有医药生物行业,电力设备和计算机则分别有15家和12家公司。
图3:2022年累计接待500家机构以上公司行业分布
来源:同花顺iFinD
工业自动化备受瞩目
实际上,机械设备所受到的关注不止于此。
如果将样本调整为接待1000家以上机构,机械设备则成为最受关注的行业,共有7家公司入围,占比约25%,与2020年截然不同。这7家公司分别为:超过2000家机构关注的埃斯顿和汇川技术,吸引1500+机构调研的奥普特、怡合达,以及亿嘉和、普源精电和科德数控。
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个公司巡礼。
埃斯顿和汇川技术均为国产机器人龙头,2021和2022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均超过1万台。其中,埃斯顿是2022年调研的黑马。2019-2021年,埃斯顿接待机构调研的数量分别仅有286家、273家和551家,但在2022年却一跃成为调研市场最炙手可热的公司。不仅如此,尽管市值不大,埃斯顿却备受外资青睐。2022年6月曾因为外资持股比例突破28%的红线,而被暂停外资买入。
埃斯顿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掌握数控、伺服系统、运动控制、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同时能够自主研发生产机器人本体并具有多个下游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具有全产业链上的优势。这也是埃斯顿如此受关注的原因所在。
汇川技术是我国工业自动化龙头,在通用变频、通用伺服和PLC领域市占率均处于前列;同时还在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领域位居国内第三、第三方供应商第一;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位居国内第五。最近几年,汇川技术一直是机构备受关注的公司,而且关注度越来越高。
奥普特是我国机器视觉龙头,机器视觉可以代替人眼实现识别、测量、定位和检测等功能,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而奥普特的产品实现了光源、相机、配件、镜头、视觉控制系统和光源控制器的全覆盖。3C行业是奥普特的主要下游,近几年正加大对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的拓展。
怡合达是我国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直接对标全球龙头日本米思米,是A股稀缺标的。其业务相当于一个大而全的工业零部件超市,可以有效缩短客户设计、采购时间,提高效率,解决了传统采购模式下的行业痛点,是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自动化水平的关键一环。
亿嘉和则主要为电力系统提供以巡检机器人及数据采集处理为核心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其机器人产品收入占比超过99%,来自华东地区的收入则超过90%。
普源精电是国产电子测量仪器龙头,产品谱系覆盖电子测量仪器的核心品类,其中核心产品数字示波器被誉为“工程师之眼”。电子测量仪器被视为科技产业链发展的基石,任何电气电子设备的研发测试都少不了。普源精电还是国内唯一具备自研芯片能力的厂商,2021年推出5GHz带宽的示波器DS70000,代表了国内自主产品的最高水平。
科德数控则是国内少数自主掌握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其产品得到了包括航发集团、航空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在内的多个军工央企及科研院所客户的广泛认可,五轴数控机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巡礼可以发现,以上公司的业务基本围绕了一个词进行——工业自动化,这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必备品,而这些公司又是各自领域进口替代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以上企业多数被外资重点关注,不仅体现在调研机构,还有股东席位中的北向资金和QFII数量。其中,埃斯顿2022年三季报前十流通股东有2家QFII,奥普特则有5家QFII;怡合达中报有3家QFII机构进入前十流通股东,普源精电三季报有1家。
调研爆火的背后
第一部分提到,2020-2022机构调研的热度显著提升,深层次原因只有两个字——“变局”。这个变局源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并在疫情的刺激下加速演变。
在疫情之前,中国经济已经存在几个关键词:人口红利消失、进口替代和绿色发展,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制造业。
人口红利消失伴随着老龄化趋势和劳动人口减少。在此情况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改造等必不可少。而华为被“制裁”后,被美国纳入出口管制清单的企业越来越多,任何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领域拥有进口替代潜力和实力的企业所受到的关注度、面临的机会都远甚于以往,企业创新的动力也今非昔比。关于绿色发展,在疫情之前,我国在光伏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均已处于优势地位,风电和新能源车也都有条不紊地推进。
疫情暴发之后,中外疫情防控的不同成果,促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硬科技也成为一二级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方向。
首先,受疫情影响的前两年,海外工厂开工率严重不足,供给缺口只能由疫情控制较好的中国补上,这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口替代良机。而由于老龄化趋势以及偶发的疫情,为了提高生产率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国内企业对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投入意愿又较之前大大提升。
其次,“双碳”目标提出后,光伏、风电、新能源车的发展突飞猛进,光伏的优势地位愈发明显,海上风电也迎来高光时刻。新能源车就更不用说了,直接扭转了中国在汽车产业的被动地位,2022年本土车企纷纷开启出口的步伐,震惊了欧洲。
光伏、风电、新能源车发展的意义不止于此。相比海外品牌,本土主机厂对智能制造的热情更高,采用国产供应链的意愿也更强。尤其是近几年的技术封锁,更让业界认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最近几年高科技企业的调研内容频繁出现“零部件国产化”、“进口替代”、“自主可控”等词汇就是其中体现。
就以最受机构关注的埃斯顿为例。在12月19日发布的调研公告看,机构重点问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埃斯顿回复道,“公司自去年以来大力推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目前已经取得较大成果。目前除个别类型芯片、某些型号的减速机及少量特别的电子料外,主要的零部件都已经实现国产化。”
而埃斯顿本身也是自主可控的受益者。
根据睿工业统计,中国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市场趋势中,锂电池、光伏、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行业逆势增长。而埃斯顿就提前布局抓住了包括锂电池、光伏、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机会。
2021年,埃斯顿全面进军工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制造领域,埃斯顿自动化基于高端运动控制及自动化核心部件、工业机器人产品,为消费电池及动力电池生产线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目前埃斯顿形成以六轴机器人为主,负载范围覆盖3kg-600kg,在新能源、金属加工、3C、工程机械、航天航空等行业拥有头部客户和较大市场份额。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加,埃斯顿机器人出货量突飞猛进,2019年出货量尚不足4000台,2020年达到5000-6000台。紧接着在2021年突破1万台,2022年则有望进一步突破1.5万台。而且埃斯顿的机器人产能还在扩张,预计2023年将实现5万台套年产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目标为2.5万台。
类似的情景不止发生在埃斯顿,近几年迈为股份、奥特维、帝尔激光等在光伏领域,光威复材、新强联等在风电领域具有显著突破。过去被汽车产业拒之门外的国产机器人企业,也都在汽车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大单。
面对如此积极的产业变化,投资者尤其是机构很难无动于衷。
机构在观察什么?
人们很容易相信当下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会继续下去,但事实却不总如人意。各大机构的调研也并非只是为了买入,也可能是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在经历两年高光后,面临新的变化时。
还以机器人产业为例,过去一年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下游需求增速下降,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而因为供应链承压,相关企业不得不增加备货,导致库存增加,经营状况受到挑战。
而且部分企业在抢占外资份额的同时,也面临同行业国产品牌的竞争。伯朗特就通过价格优势在2022年实现万台机器人的突破,成为第三家突破万台的本土厂商。在12月6日的调研公告中,汇川技术就被问及面对国产品牌竞争的想法和策略。
当前虽然疫情防控进一步优化,但全球经济新的挑战也已经来临。
12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5%,其中出口同比下降8.7%,进口同比下降10.6%。按人民币计算,11月进出口总值也仅同比增长0.1%。
不只是中国,近几年被视为中国制造最大威胁的越南也面临出口下降的局面。虽然受益于出口和国内零售,2022年越南GDP实现了1997年以来最快增速,但风险却在扩大。根据越南工业和贸易部的数据,12月越南出口同比下降14%,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且降幅扩大,11月同比降幅为8.4%;12月越南进口同比下降8.1%,11月同比下降7.3%。
显然,全球的市场需求在下降,2023年的经济增长压力不小。而当终端需求下降,上游产业链各环节都会受到影响,进口替代的步伐也可能因此放慢。如此一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不过中长期看,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会“开倒车”,2022年机构空前的调研努力也不会付之东流。进入2023年,我们在期待消费刺激的同时,对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状态也需要多一分留意。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电子技术应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