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汽车行业十大年度创新技术
2023-01-17
来源: 汽车纵横AutoReview
1、UWB数字钥匙,让智能手机替代传统车钥匙
UWB(ultra wideband)也叫超宽带技术,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频率宽带的无线载波通信技术。早在上世纪60年代,UWB技术就已运用在军事雷达领域,只不过近几年在汽车领域得以应用。简单来说,UWB数字钥匙就是把手机当做车钥匙,并用无线技术来实现车钥匙的一系列功能。目前,数字钥匙主要包括低功耗蓝牙BLE、近场通信NFC、超宽带UWB三条技术路线。其中,UWB数字钥匙是当下车企们关注的热点,如2022年上市的宝马iX、蔚来ET7等车型都使用了UWB数字钥匙。
纵横快评
汽车钥匙经历了从传统钥匙到遥控钥匙再到蓝牙钥匙的演变,而如今,UWB数字钥匙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传统样式的汽车钥匙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钥匙忘带了、找不到钥匙、钥匙被锁车里,或者手里拿了很多东西腾不出手拿钥匙等。而UWB数字钥匙彻底解决了这些痛点,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实现超越车钥匙的功能,这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2、智能车载操作系统,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随着用户对车机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如今已有大批的软件开发商和主机厂针对车机开发出了一系列全新应用。例如华为推出的Harmony OS车机系统。基于鸿蒙OS的分布式能力,华为的设备和车机之间可以实现无缝流转。另外,智能生态作为鸿蒙OS的杀手锏,也在车机系统上发挥地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不少新势力车企也在车机领域有所突破。如威马W6推出的用户自定义编程功能可将车辆硬件和软件功能拆解成数百个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场景变化,将这些功能随意组合。目前,威马W6已陆续开放25项能力,可对全车超200个功能进行任意排序组合,让用户拥有最好玩的场景编程智能体验。
纵横快评
从单纯的代步工具到如今的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车机系统而言,现在的车机系统比过去要更有娱乐性、更加数字化。可以预料,后续随着用户对车机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将有更多的软件开发商,针对车机开发全新应用,届时车机的应用生态也将更加丰富。
3、ShyTech自适应隐形屏幕,取消传统意义大屏
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更多更大的屏幕,大陆集团在CES 2022上发布的“ShyTech”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解决方案。ShyTech显示屏的奇绝之处在于,只有当需要时才可以被看到,它可以让显示屏和控制屏幕在木质或皮革外观的表面下如同魔力般消失。其材质是大陆集团新开发的一种材料,有木质外观或皮革式外观,与当前一些高端车型采用的内饰材料在外观和触摸的感觉几乎一致。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屏与内饰设计难以兼容的问题,因此也被业内人士誉为下一代智能座舱技术。
纵横快评
在当前汽车市场,“大屏”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设计风格,随着电动化时代的到来,这样的趋势愈演愈烈,屏幕的尺寸也在变得越来越离谱。不过在带来科技感的同时,大屏设计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尺寸过大的屏幕会影响车内的协调感,而ShyTech内饰技术则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虽然目前这项技术还没有大量投入使用,但不得不说的是,它的出的确令人眼前一亮。或许ShyTech显示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天马行空的畅想在智能座舱领域实现。
4、外后视镜电子化,摄像头+雷达方案或成主流
电子外后视镜代替传统的光学后视镜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而如今,北京汽车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2年8月,北京汽车魔方正式上市,尽管在法规的要求下车辆装配了传统的光学后视镜,但电子外后视镜技术已然实装。其工作原理也很好理解,即通过摄像头来采集周边环境影像并实时传入到车内的显示屏中,和近几年流行的流媒体后视镜十分相似。与传统后视镜相比,电子外后视镜不仅视野更加开阔,而且可在夜间自动增强图像清晰度,并支持自动防眩目,有效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纵横快评
“电子后视镜”这个概念存在了很久,它是摄像头和屏幕的组合,最明显的特征是拥有传统后视镜不具备的破雾、夜视、镜头防抖、扫除视野盲区等功能,科技范儿十足。但话说回来,尽管电子外后视镜在海外市场和商用车领域已经投入使用,但国内目前与电子后视镜相关的法规还没有完全确立,所以这项技术迟迟没有在国内普及。不过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汽车智能化、无人驾驶的快速推进,没准哪一天智能摄像头+雷达的方案真的可以替代车辆内外部后视镜,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5、AR-HUD抬头显示,岔路不再是难题
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是AR增强现实技术和HUD抬头显示功能的结合。它能够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在三维道路环境中,用视觉特效与真实道路元素相匹配。相比普通的HUD抬头显示,AR-HUD不仅能够拥有更大的视场角和更远的成像距离,而且能够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信息展示。在导航方面,AR-HUD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路况信息。比如拐弯时,AR-HUD能够在道路的表面显示出一排箭头,指导驾驶者应该在何处进行转弯,大大降低了走错路的情况。
纵横快评
虽然量产车型不多,但是在AR HUD领域,各大厂商其实都有着很多技术积累:除了日精、LG、Maxwell、现代摩比斯外,业内知名的HUD厂商都在AR HUD领域研发已久。不过,受限于成本、技术因素,目前,AR HUD仅在一些高端车型或自主品牌旗舰车型上使用,如奔驰S级、奥迪Q4 e-tron、WEY摩卡等。后续,随着技术的演变,相信我们会在越来越多车型上见到这项功能。
6、E-Ink电子墨水,车身换色不贴膜
E-Ink“电子墨水技术”由全球电子纸领导厂商E-Ink科技提供。这是一种用在电子阅读器显示屏领域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当电子墨水被涂到纸、布或平面物体上后,只要适当地予以电击,就能使数以亿计的颗粒变幻颜色,从而根据人们的设定不断地改变所显现的图案和文字。在2022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宝马首次将它在汽车上使用,并让车辆具备了一键变色功能。实际上,“电子墨水”包含了数百万个透明微胶囊,其厚度大约与头发丝的直径相等,并且每个微胶囊里都含有带负电的白色颜料和带正电的黑色颜料。而一键变色功能则是通过控制微胶囊两侧的电极,使所需颜色出现在车身表面上。
纵横快评
毫无疑问,对于汽车产品来说,颜色是消费者个性表达最直接的媒介。拥有一款可以变色的汽车,这应该是很多消费者的梦想。这项独特技术,无疑又让人们对于这家百年豪华品牌有了更多期待。总的来说,这项新技术未来如果能够量产,势必会在汽车市场掀起一场“变色”风潮,而宝马也能凭借着先发优势巩固自身的地位。
7、可调光天幕,玻璃也智能
可调光天幕是使用了可调光玻璃制成的天幕,其原理就是在玻璃中加入某些材料,并根据控制手段及原理的不同,实现玻璃之透明与不透明状态的切换。可调光天幕不仅可以阻隔99%以上的紫外线和大部分红外线,还可阻隔噪音和热辐射的传递,对于用户体验提升十分明显。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这项技术就被发明了出来,但当时由于成本十分高昂,仅少量应用在建筑行业或航空航天领域。而随着新型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合成和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研究领域日益活跃,可调光玻璃的成本问题才有所缓解,而这项技术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被车企利用。
纵横快评
总的来说,可调光的全景天幕确实是一项充满技术含量的好东西,但目前来说,较高的成本是阻挡其量产的关键,车企很难将这项配置列为标配,尤其是非豪华品牌车型,基本只有在顶配车型上才会搭载。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应该支持科技的进步,随着日后量产规模的提升,可调光天幕的成本肯定会继续下降,如果大家对早买早享受不那么看重的话,那不如和我们一起期待这项技术成为标配的那一天到来。
8、座椅智能化,开车更从容
2022年,车企和供应商们针对汽车座椅同样下了许多功夫。以奥托立夫推出的零重力座椅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为例,这套座椅系统有两个特点,一是零重力,二是安全。零重力主要体现在舒适性方面,如座椅可多角度调节,面料舒适。而安全则依赖于座椅的集成式设计,在碰撞中,座椅集成式安全带和全包裹气囊能够在紧急状况下及时保护乘员,为出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超豪华品牌宾利也在2022年推出了旗下的高科技航空座椅,它具备22种调节方式,并支持姿势调整系统和自动温感应系统。可在25毫秒内以0.1°C的精度检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同时应用加热、通风来保持驾驶者所需的温度,将舒适性提升到了新的层级。
纵横快评
可以预见,未来的汽车座椅也将是一个集软硬件于一身的结合体,它在宏观上将依附于整个智能座舱系统。在用户需求得到进一步重视后,座椅智能化的设计目标取向也将更加细化和明确。目前,我国汽车座椅企业仍处在代工制造阶段,在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企业更应当加大在座椅的结构设计、材料、生产工艺、软硬件等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寻求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做好新技术的储备工作,以应对未来座椅技术的竞争。
9、集中式E/E架构,智能电车新趋势
随着汽车智能程度越来越高,ECU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大量ECU错综交错,也带来了十分复杂的线束设计问题。传统汽车采用的分布式E/E架构(电子电气架构)因计算能力不足、通讯带宽不足、不便于软件升级等瓶颈,很难满足现阶段汽车发展的需求。为简化线路连接,提高可靠性、利于各装置之间的数据共享,以汽车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的车载网络总线技术开始发展,即一个ECU控制多个功能,它将助力智能汽车实现跨越式革新。集中式E/E架构可简单理解为高速公路,路上所有的车(信息)都走一段高速,降低道路(线束)成本。
纵横快评
伴随着芯片算力提升,集中式E/E架构从可能变成了现实。目前,市面上多款主打高端智能的车型都采用了集中式E/E架构,如在小鹏P7上就加入了域集中式E/E架构,此外特斯拉Model 3、智己L7等车型也都在集中式E/E布局。总体来说,集中式的E/E架构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它无疑会是未来智能电车的新趋势。相信在2023年,我们会看到更多E/E架构打造的车型,而它们也将让用户体验得到质的飞跃。
10、800V高压快充,高速补能不焦虑
主力电动车型续航普遍突破600km后,续航焦虑已缓解,但补能焦虑依旧制约电动车的发展。于是,缩短充电时间是提升电动车使用体验的主要诉求之一。目前换电、大容量电池、快充都是为实现电动车更快捷的补能,而对比三种方案,快充或为较优补能方案。近来,国外多家主流车企都已在快充领域进行了相关布局,如保时捷Taycan和特斯拉Model S、X等。而在国内,比亚迪是较早布局相关技术的厂商。借助高压IGBT方案,比亚迪将e平台旗下车型的电压提升至了600V以上,唐更是达到了700V,可以实现车辆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能有效解决补能焦虑。
纵横快评
随着主流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提升,近年来,主流车厂积极布局800V高压平台,以实现快速充电、提升用户体验。但与此同时,高压快充对充电桩端和车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体验是大势所趋,未来,桩端产业链需要与车端同步升级,方可让细分赛道的参赛者共同受益。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电子技术应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