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工智能 > 业界动态 > 工信部: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

工信部: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

2023-07-20
来源:集微网

本文来源:集微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0pbgqscDZijULznPr6qLA

      7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下一步还将出台哪些政策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落实促进汽车和家居消费等政策,加紧制定实施汽车、电子、钢铁等十个重点行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深化部省战略合作,积极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聚焦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问题诉求解决闭环机制,推动经营主体迸发更大活力。

  二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入开展消费品、原材料“三品”行动,组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推动医疗装备、通用航空、邮轮游艇等产业创新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专项规划统筹调度,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实施专项贷款,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引导拓展重点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巩固工业产品出口。

  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速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加快发展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通信设备等领域发展动能。

  科技日报记者提问,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大模型的涌现,算力作为基础支撑,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问,目前我国算力产业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后续还有哪些工作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算力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赵志国回应,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强政策引导,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自主创新,推广算力典型应用,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算力综合供给水平快速提升。算力规模持续提升,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新增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占比过半,成为算力增长的新引擎。算力布局不断优化,中西部算力设施占全国比例提升至39%,围绕算力枢纽节点建设百余条干线光缆,网络通达能力有效提升。标杆作用逐步显现,已遴选77个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带动液冷、预制化等一批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数据中心能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算力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前沿技术多点突破,面向大模型训练、推理等高算力芯片持续迭代升级,多元异构计算技术加速普及,有力支撑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应用发展。整机供给能力保持领先,通用服务器、边缘服务器性能不断提升,国产品牌服务器竞争力持续增强,服务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第一。

  三是算力赋能千行百业稳步深化。从应用领域看,算力应用已逐步从互联网向制造、金融、交通等传统行业、实体经济拓展。从支撑能力看,依托坚实的算力支撑,生物医药、天文地理等科技领域产生一批研究成果,智能驾驶、影视渲染水平大幅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切身体会到算力带来的变化。从生态体系看,以云服务为主要代表的算力服务不断普及,涵盖应用、软硬件产品和设施等的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正如你所说,近期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算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部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算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指导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加强先进存储产品部署,开展算力网络优化行动,加快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的一体化、多层次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指导有关单位和地方积极探索,加强算力资源统筹和互联互通,实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二是聚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加强先进计算、算网融合等技术研究和核心器件、设备攻关,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

  三是激发算力应用赋能价值。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需求强化算力支撑,持续赋能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推出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需求的算力产品和服务,通过算力应用创新大赛、“算力中国行”等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持续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电子技术应用-AET<<

微信图片_20210517164139.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