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工智能 > 业界动态 > IDC发布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七个趋势

IDC发布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七个趋势

2025-01-06
来源:IT之家

1 月 6 日消息,2024 年,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和产品应用大力突破,行业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与价值。进入 2025 年,IDC 基于行业当下技术创新、市场动态和应用探索,于今日总结并给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新一年里发展的七个趋势。

0.png

趋势一:3D 视觉、触觉感知能力提升

视觉依然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主要感知能力,3D 视觉感知将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对环境、物体的信息获取,有利于对场景应用的全面识别、检测和探索。

为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操作精细度及结果反馈,触觉将是机器人感知能力增强的又一重要方向,主要通过电子皮肤、力矩传感器等来感知物理接触情况。

趋势二:大模型是重要技术驱动,轻量化模型加速落地

以大模型技术为基础,以多源异构的环境感知数据为输入,通过持续的迭代训练以形成对感知世界的经验认知与理解。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大模型基于多模态数据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推动机器人的自主学习、决策规划能力,也正与机器人的动作训练、行为交互训练结合,有望提升动作的泛化能力。

接下来,具身智能机器人执行任务将需要低算力、多模态、跨平台的轻量化模型的高效支撑,非 Transformer 架构的模型也在快速发展。

趋势三:仿真环境与世界模型的持续完善

完善的仿真环境与世界模型有利于具身智能机器人适应能力的提升。基于对物理世界的规律认知经验,利用仿真平台进行物体运动、形变,环境的光电气热变化,操作工具使用等现象、状态和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和建模分析,从而构建机器人对物理世界和运动操作的认知和理解,并通过不断的仿真训练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等进行优化调整。

在此过程中,仿真到现实的迁移(Sim2Real)、高质量数据生成和计算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趋势四:数据集共建共享

高质量、多样化的数据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各项技术和研发工作的关键要素,需要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与多样、复杂的物理环境交互过程从感知到行动的全闭环数据,从而支撑具身智能领域大模型训练、算法优化等工作。

目前,国内外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学研联合起来正共同发力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集,如 Open X-Embodiment 项目,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也积极开展数据集的积累和研究。

趋势五:多种机器人载体形态共同发展

具身智能机器人有多种物理载体形态。任何能够在物理空间环境中行动并形成互动的机器人,如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等正加速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软件产品都有望发展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高阶形态。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相似的外形和功能,有望实现对物理环境高度通用适应。当下,人形机器人在加速研发阶段,行业也出现多种形态的人形机器人,包括双足、轮式、轮足复合等。

趋势六:细分场景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现应用价值

在工业领域的装配、打磨、质检、上下料等应用场景,以协作机器人为载体的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将进一步展现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服务领域,商用服务机器人搭载机械臂的架构打造具身服务机器人,将进一步学习并实现按电梯、抓取、收拾整理等动作任务,以满足全球化服务全场景的应用。

趋势七:人形机器人在商用服务、特种应用有望实现小规模商用落地

2024 年一批人形机器人进入商用测试阶段,目前科研教育场景是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接下来一年,人形机器人将在商用服务、特种作业领域从事运动速度、节拍要求较低的生产服务任务,预计将实现千台量级的小规模商用。

在商用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以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和智能交互能力,可以在展厅、商超、机场等公共场所为消费者带来新奇的服务体验,也能为运营企业带来消费流量。

在特种应用领域,人形机器人基于多模态感知、高防护等级的材料组成以及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将在安全巡检、应急救援等特殊作业场景替代人类从事重复劳动、高风险的任务。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形机器人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花旗分析师预计未来 25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 7 万亿美元(注:当前约 51.45 万亿元人民币)。

分析师认为,人形机器人最有可能取得重大进展的领域之一是家庭服务。未来,能够完成家务劳动,如叠衣服、割草等,以及照顾老年人的机器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此外,物流、建筑和食品配送等领域也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


Magazine.Subscription.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